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新思潮》:在论战中深刻分析中国社会性质

作者:清 明 来源:新湘评论网 发布日期:2021年04月22日 05时45分15秒 编辑:李志佳

奋斗百年路 起航新征程.jpg


开栏目的话.jpg


QQ浏览器截图20210422174049.png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人们对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及其前途感到困惑,各种政治势力都在重新思考、探索中国的出路在哪里,思想理论界围绕着中国社会性质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

《新思潮》作为在党的领导下的进步刊物,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于1929年11月5日,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通过创造社在上海创刊,王学文任主编。该刊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的情况。在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这场论战在党内表现为反对托陈取消派的斗争,在社会上集中体现为以朱镜吾、王学文、潘东周为代表的“新思潮派”与以陶希圣为代表的“新生命派”、托派严灵峰、任曙等为代表的反马克思主义流派的论争。论战的中心和焦点则在于: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资本主义、封建主义,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30年4月,《新思潮》出刊“中国经济研究专号”,发表潘东周的《中国经济的性质》、王学文的《中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其发展及其前途》等文章,着重从帝国主义和中国经济的关系、民族资本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农村土地关系等方面,分析了中国经济的性质,认为封建的半封建的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支配的地位,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思潮派”以《新思潮》为主要阵地,有力地批判了否认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各种错误认识,成为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中马克思主义阵营的代表。

《新思潮》还大量地刊载了关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思想等方面的相关评论、介绍文章;同时,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当时的世界发展联系在一起,对当时世界的总体情况以及各国在经济和政治上的变革和文化状况作了详实的介绍与透彻的评论,尤其以介绍苏联社会状况的文章居多。借助对世界和中国发展状况的解读,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断探索中国社会的新出路,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