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与启示

作者:吴超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21日 04时38分48秒 编辑:陈家琦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十四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矢志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在持续接力奋斗中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从2000多年前的《诗经》开始,“小康”就成为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漫长的封建社会,“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小康对于广大百姓只是镜花水月。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逐渐沦为任人宰割的“东亚病夫”,小康更成为遥不可及的奢望。摆脱贫困,实现小康,成了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肩负起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了28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实现了几代中国人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中华民族的空前团结,为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条件。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提出了我国发展富强的目标,指出“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我们党清醒认识到,只有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最终保证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四个现代化”成为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宏伟目标。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取得了科学、教育、卫生和文学艺术等事业的巨大进步,为摆脱贫困、改善人民生活打下了坚实物质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新的历史时期探索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逐步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邓小平首先用“小康”来诠释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到20世纪末“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三步走”战略,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五大又把它细化为“新三步走”战略,确定到2000年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正式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伟大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和深厚的经济社会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站在新的历史更高起点上,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顶层设计,提出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小康。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小康梦想越来越清晰,现代化内涵越来越丰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我们现阶段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一步”。在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艰辛奋斗,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文明进步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伟大传奇。

经过不懈艰辛奋斗,中国共产党把开拓正确道路、发展科学理论、建设有效制度有机统一起来,构建了一套立之有道、行之有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实现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民族团结,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全局性变化。我国经济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高温超导、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火星探测、量子科学、超级计算、北斗导航等战略高新技术领域取得重大原创性成果,基础设施现代化跃居世界前列,高铁总里程超过世界高铁总里程的2/3,高速公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建成全球最大5G网络等。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中华民族以前所未有的雄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经过长期持续努力,党团结带领人民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夯实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长期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万美元,稳步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面推进,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十三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十亿人。每一个中国人生活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率先解决了绝对贫困的世界性难题,成为世界上中等收入人口最多的国家,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变为现实,困扰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地画上句号。

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是独具特色、有别于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小康社会作为一个历史发展阶段深深地嵌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进程。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都把建设小康社会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紧密联系起来,并一以贯之地推进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建成了全世界最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创造了世所罕见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先天性弊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展现了人类创造美好生活的光明前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深刻启示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在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百年征程中,我们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历史性成就,铸就了伟大精神,形成了宝贵经验,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启示。

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之所以能成功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在抗洪抢险、平定风波、抗击非典、抗震救灾、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疫情等一系列风险挑战中取得胜利,最根本的也在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要把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否则什么事都干不成。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五级书记抓扶贫、全党动员促攻坚,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战在扶贫一线,组成不拔穷根决不撤退的突击队。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团结带领人民攻坚克难、开拓前进最可靠的领导力量。只要我们始终不渝坚持党的领导,就能够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始终坚定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责任。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一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根本原因是始终坚持和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这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是由于坚守这个初心和使命,我们党才能在极端困境中发展壮大,才能在濒临绝境中突出重围,才能在困顿逆境中毅然奋起。只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够不断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新中国70多年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小康社会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如期建成,其最大特点和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是将传统意义的“小康”与“社会主义”进行了完美结合,开创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是具有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并赋予其鲜明中国特色,使科学社会主义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