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让“四史”教育实现情理交融

作者:孙传贵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19期 发布日期:2021年10月08日 09时00分15秒 编辑:陈家琦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拔节孕穗的关键期。抓好青少年“四史”教育,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好人生总开关,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基础。在中小学开展“四史”教育要充分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认知发展规律,努力提升“四史”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着眼“三感”,做到由境生情。增强体验感。湖南是红色热土、发展高地,人杰地灵、伟人辈出。要注重拓展教育渠道、整合教育资源,把学校“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有机结合,增强教育体验感。着力打造体验式课程,把课堂搬进红色景点、纪念场馆,让知识走出书本;着力开发精品研学线路、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浸入式教育,实现沉浸式学习,在现场学习历史、感悟历史,在知行合一的实践中触动精神、触动灵魂。提升仪式感。有仪式感的教育,具有丰富的情感体验价值,在传达知识的同时,能充分发挥价值引领作用,让“四史”教育事半功倍。要结合各地各校实际,利用清明、“五四”“七一”“八一”、抗战胜利日、国庆等节日,以及开学第一课、毕业典礼、入团入队、成人礼等重要时间节点,打造活动品牌,创设有仪式感的教育情境,讲好“四史”故事,做强价值引领。消除距离感。多年来,学校校友、教师群体、学生家长甚至学生群体中,涌现出了众多劳动模范、先进典型、道德楷模、最美人物等,这些都是值得挖掘的教育资源。要立足本土特色、本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真正做到“一校一特色”。要注重讲身边故事,用身边事感染身边人,拉近心理距离,激发青少年主动学习、自觉传承的热情。

提升“三力”,力求由情入理。做强引领力。让学生有信仰,教师必须先要有信仰。要坚持用“四个意识”导航、“四个自信”强基、“两个维护”铸魂,将“四史”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和教师政治学习、继续教育,组织广大教师学“四史”、悟初心,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增进爱国报国情怀,强化对青少年的政治引领。增强说服力。构建“书记校长带头上思政课”机制,成立名师工作室,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整体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组织宣讲团,深入校园开展微宣讲、开设微课堂。坚持小切口讲好大道理、微课堂做足大文章,把道理讲活、讲深、讲透、讲具体,让青少年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做到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提升感召力。坚持守正创新,提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平台、新媒体的能力,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四史”教育。探索“互联网+”模式,突出“短平快”“鲜活实”的特点,坚持既面对面,又键对键、屏对屏,科学运用短视频、H5、动漫等多种融媒体手段,提升“四史”教育的感召力。

着力“三融”,实现情理交融。融入文化建设。将“四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持续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营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浓厚氛围,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使校园内一砖一石都承载育人功能,形成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融入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大中小一体化集体备课,立足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特征,建立幼、小、初、高一体化的目标体系和课程体系,做到大中小学、幼儿园的各学段、各学科有机衔接、前后贯通、有序递进。推进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教学,提升教学质量。融入教育评价。实施评价改革,实现多把尺子评价学生、多个维度衡量学校。注重将理想信念、国家认同、公民素养、人格品质、行为习惯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引导学生做有理想信念、家国认同的好少年。在重要选拔性考试中,要注重将红色文化、革命传统、改革发展成就等纳入命题范围,让“四史”教育实现从课堂向课外、从学校向社会的延续和拓展。

(作者系长沙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