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牢记嘱托担使命 绿色发展探新路

作者:刘志仁 来源:2022年第4期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8日 03时24分01秒 编辑:陈家琦


郴州紧扣“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主题,锚定“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目标,勇担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大使命,抓实抓细各项建设工作,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初步探索形成具有湖南特点、郴州特色的模式路径。


坚持高位推进,把示范区建设作为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的“郴州担当”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大部署。感恩关怀、牢记重托,郴州坚持以示范区建设总揽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举全市之力高位推进。

提高站位抓推进。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心怀“国之大者”,坚决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等贯穿示范区建设全过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湖南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抓好五项重点任务和寄予郴州“发挥优势、扬长避短,把郴州发展好”殷殷嘱托,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切实履行建设主体责任,认真制定好发展规划、建设方案和行动计划,构建完善示范区建设的“四梁八柱”。

对标战略抓推进。全面对标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科学确立“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全力打造‘一极六区’”总战略,坚持把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摆在“六区”之首,围绕“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探索郴州经验、提供郴州方案、贡献郴州智慧”,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要求,积极在绿色发展转型等方面探路先行。

实化举措抓推进。严格按照“三新一高”要求设定建设指标,建设方案确定的31项指标已达标21项,9个指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共完成重大建设项目34个,完成投资207亿元,有力支撑和带动了全市高质量发展。率先在全国把每年5月6日定为“可持续发展日”,每年5月集中开展“可持续发展宣传月”活动,推动“两山”理论、新发展理念和节水意识等深入人心。


坚持聚焦发力,从“四水联动”入手打造可持续发展“郴州模式”

郴州是湘江、珠江、赣江重要源头和湖南战略水源地,也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为解决水净与水污、水多与水少、水节约与水浪费并存问题,我们坚持“一条主线、三个同时”,聚焦护水、治水、用水、节水联动发力。

常态化护水。深入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完成长江流域禁渔禁捕、小水电清理整改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坚决完成河湖“清四乱”任务,欧阳海库区共清理非法围库坝228个,作为全省河湖管护的示范推介。加强重点水源地保护,东江湖落实“一湖一策”保护模式,水质稳定保持I类,资兴市绿色发展改革经验入选全国首批18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模式与典型案例之一。

科学化治水。针对绿水青山与矿区矿山并存的市情特点,突出“治水先治矿”,推行“矿业整治—综合治污—绿色发展”治理模式,深化资源整顿整合,全市矿山总数从496个减少到323个;扎实推进省级矿业绿色转型试点,建成绿色矿山80个,荣获“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抓好尾矿库治理,对全市103座尾矿库实行编号管理,所有尾矿库建立污水处理设施,三级以上库建立监测系统。坚决推行城乡污水与垃圾无害化处理,全面完成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在全省率先建立垃圾“大分类”体系。

精细化用水。坚持“优水优用”“以水惠民”,精准推进“冷、热、净、绿”水生态产业发展,东江引水一期、二期工程相继建成通水,受益群众近200万人;利用冷水资源兴建的东江湖大数据中心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利用热水资源开发建设罗泉温泉、十畝·泉生活、长安生态城等项目;青岛啤酒(郴州)公司新上原麦鲜啤、海藻苏打水生产线正式投产,年产值达2.3亿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进展报告(2021)》重点推介郴州创新水产业发展经验。

全方位节水。稳步推进国家节水型城市建设,出台《郴州市节约用水部门协调机制组织机构、主要职责和工作规则规定》,在全省率先组织开展建设项目节水评价。针对市中心城区管网老化、漏损率高的问题,编制《产销差率控制三年规划》,供水漏损率从24%降至1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1%。近两年来,全市用水总量减少5.23亿立方米,市中心城区居民人均用水降至106L/人·天,远低于国家标准规定的用水量。


坚持创新引领,在“三个突破”中拓展可持续发展“郴州路径”

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关键点在“科技攻关”,突破点在“机制创新”,落脚点在“绿色发展”。

着力在科技攻关上求突破。实施“人才兴郴”战略,设立1.65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发布“人才新政52条”,深入实施创新发展“六大计划”,建成亚欧水资源研究中心郴州分中心、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共梳理50个技术需求,实施第一批技术专项,获得省科技进步奖6项,获得发明专利63件,已有28项科技成果产生产业化效益。其中郴州旗滨开发的中性硼硅医药玻璃,打破国外对药瓶特种玻璃的技术垄断;柿竹园多金属矿将非金属资源伴生萤石由无法回收提升到现在回收率近70%。

着力在机制创新上求突破。探索建立“跨界共治”生态补偿机制,建立东江湖流域断面考核和补偿机制,市本级与4个县共同组建基金池来进行奖励和处罚。与衡阳市签订了流域跨界断面考核补偿协议,与韶关市、赣州市签订三市跨区域水环境应急管理协议。探索建立“合力共管”全民参与机制,在全国已批复建设的6个创新示范区中率先成立示范区建设志愿者协会,苏仙区、资兴市、永兴县等7个县市区建立河段保洁联动机制。

着力在绿色发展上求突破。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资源型产业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改造,城市发展绿色发展指数稳居全省第一,“郴州市发挥优势加大推进绿色发展力度”的典型经验做法获省政府2021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通报表扬。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汝城沙洲红色旅游景区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莽山景区建成全国首个无障碍山岳旅游点;新增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认证生产基地126个;在碳达峰碳中和上先行先试,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走在全省前列,以水电和新能源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占全市装机总量的66%,新能源纯电公交车占比超过70%,新开工民用建筑绿色建筑率达100%。

(作者系中共郴州市委书记)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