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行动指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

作者:郭如才 来源:2022年第4期 发布日期:2022年02月18日 03时37分33秒 编辑:陈家琦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和工作着力点,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既立足了中国自身发展阶段和发展条件,又充分考虑了经济全球化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顺应国内发展阶段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对我国客观经济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自觉把握,是有实践基础的。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逐步深度参与国际分工,融入国际大循环,形成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发展格局,对我们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面对严重的外部危机冲击,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推动经济发展向内需主导转变,国内循环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开始显著上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多个年份超过百分之百。从国际比较看,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制造业第一大国,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客观上也早有调整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是我们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考虑。

展望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国内市场主导经济循环的特征会更加明显,经济增长的内需潜力会不断释放。从需求看,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其中有4亿多中等收入人群,我国商品零售额即将超过美国,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强这个优势,可以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从供给看,我国基于国内大市场形成的强大生产能力,能够促进全球要素资源整合创新,使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最大化发挥。只要顺势而为、精准施策,我们完全有条件构建新发展格局、重塑新竞争优势。在综合分析需要与可能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而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是新发展阶段要着力推动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应对世界大变局的战略举措。近年来,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波折,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加剧了逆全球化趋势。在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立足国内、依托国内大市场优势,充分挖掘内需潜力,有利于化解外部冲击和外需下降带来的影响,也有利于在极端情况下保证我国经济基本正常运行和社会大局总体稳定。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就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调研时就发现,在疫情冲击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发生局部断裂,直接影响到我国国内经济循环。当地不少企业需要的国外原材料进不来、海外人员来不了、货物出不去,不得不停工停产。他敏锐地感觉到,现在的形势已经很不一样了,大进大出的环境条件已经变化,必须根据新的形势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在调研结束听取浙江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他指出:随着境外疫情加速扩散蔓延,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国加快科技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带来新的机遇。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几天后,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5月23日,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联组会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际交往受限、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我们必须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我国发展。他强调,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他进一步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要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是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最鲜明的特色是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紧密结合,在推动发展上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理论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只要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同坚持新发展理念的理论优势统一起来,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职能配置上更加科学合理、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备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就能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最为坚实的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形成了一系列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他特别强调,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谋划。准确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求,就要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紧密相连的逻辑关系中深入理解其理论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三者紧密关联。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把握新发展阶段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现实依据,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新发展格局则是应对新发展阶段机遇和挑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战略选择。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大实践问题,必须注意防范和纠正实践中的一些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列举了在实践中要注意防范的8种认识误区,并多次对片面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主张在对外开放上进行大幅度收缩和不关心畅通全国大循环、只考虑建设本地区本区域小市场这两种典型的片面认识,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澄清。

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在全球配置资源能力,更好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另一方面,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安排,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针对全国而言的,不是要求各地都搞省内、市内、县内的自我小循环。各地区要找准自己在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位置和比较优势,不能搞“小而全”,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


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把握工作着力点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全面部署,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好。要坚持全国一盘棋,更好发挥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推动部门高效联动、区域协同发展。要加强统筹指导,督促地方和部门找准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切入点,更好服务和融入全国新发展格局。要运用好已有的改革成果,在抓落地见实效上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拓展深度,使各项改革朝着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聚焦发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要在战略上布好局,也要在关键处落好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专门用一部分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要着力点,即: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其中,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的重要基础。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需要,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明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促进总供给和总需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

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这是综合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变化做出的重要论断。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更加强调自主创新。因此,在“十四五”规划《建议》中,第一条重大举措就是科技创新,第二条就是突破产业瓶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把这个问题放在能不能生存和发展的高度加以认识,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是稳固国内大循环主体地位、增强在国际大循环中带动能力的迫切需要。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保障我国产业安全和国家安全,要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力争重要产品和供应渠道都至少有一个替代来源,形成必要的产业备份系统。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既要拉长长板,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又要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场需要保持顽强斗志和战略定力的攻坚战、持久战。我们要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统筹考虑和谋划,以更加坚定的思想自觉、精准务实的举措、真抓实干的劲头,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取得扎扎实实成效。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