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充分发挥文旅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引擎作用

作者:李爱武 来源:2023年第3期 发布日期:2023年02月02日 10时36分43秒 编辑:陈家琦


2022年,湖南文旅系统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以举办首届湖南旅发大会为抓手,团结奋斗、奋勇争先,推动文旅业发展走在前列。首届湖南旅发大会在张家界市成功举办,社会反响巨大,湖南旅游的影响力、美誉度得到极大提升;1至9月湖南接待国内外游客总人次3.16亿、同比增长2.99%,与全国旅游总人次同比下降22.1%相比,实现了逆势增长;非遗保护传承、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法规等多项工作在文旅部全国性会议上做典型发言,3项茶叶类非遗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明确提出,办好旅游发展大会,做强“三湘四水相约湖南”品牌,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开好局起好步。我们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结合文旅部门实际,主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文旅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中的引擎作用。


坚持办好旅发大会,让经济“强”起来

总结好、提升好首届湖南旅发大会的办会经验,办好第二届湖南旅发大会,深入推进“1+13+N”的旅发大会模式,不断提升旅发大会的经济提升力。2023年,力争旅游业总收入达8000亿元左右,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6%左右,恢复到2019年疫情前水平。

持续扩大旅游投资。把项目建设作为实现“办会兴城”的有效载体,推动全省上下牢固树立“抓大项目、促大发展”的理念,凝聚一切力量推进省市两级旅发大会重点项目建设。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建立健全重点文旅产业项目库、文化旅游产业融资白名单和上市企业后备名单制度,重点推动《湖南省旅游企业信贷融资风险代偿补偿实施办法》落地见效,把旅游打造成投资的重点。

大力激发旅游消费。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要求,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建设,研究推动省级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遴选工作,启动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遴选工作,开展全省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系列活动,把旅游打造成消费的热点。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确保旅游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充分发挥旅游带动作用。促进文化和旅游产业园区基地健康发展,开展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推动昭山文化产业园、天心文化(广告)产业园、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创新发展。以民宿、露营、自驾、康养度假、运动休闲等项目为重点,推动度假游、自驾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等业态创新内容、提质升级,促进文旅业与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强化文化培根铸魂,让新风“树”起来

文化是社会文明、社会风尚的催化剂和风向标。我们将紧紧围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促进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紧扣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等重大时间节点,复排《老表轶事》《石三伢子》等一批优秀剧目,创作一批接地气、有温度、有影响的“三小作品”。实施“青年戏曲领军人才工程”“名师传艺工程”“名校联培联训工程”三大项目,培养一批优秀青年艺术人才。筹备建立湖南首个地方戏曲数字化馆,收集、发掘地方戏曲的文字资料和历史文物,加以保护、整理和出版(展览)。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实施考古和古迹遗址保护工程、湖湘文化保护传承工程、革命文物保护传承工程、文物人才队伍建设工程、文物数字化工程、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工程等文物保护利用“六大工程”。持续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湖南段)建设,支持韶山做好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创建一批省级红色旅游基地。争取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

深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制定实施《湖南省推进“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湖南省群众文艺精品创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等。举办2023年全省“欢乐潇湘”活动,继续开展“乡村春晚”“农民工春晚”“戏曲进乡村”“农民工文艺晚会”“艺心向党”志愿服务活动等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提升文旅服务效能,让环境“优”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我们将立足文旅特点,发挥行业优势,让文旅业成为展示开放湖南、文明湖南、和谐湖南的窗口。

打造湖南旅游形象品牌。实施湖南文旅省外客源地推广传播工程、新媒体矩阵推广传播工程、“四站一场”推广引流工程、视觉创意推广传播工程、湖南文旅融合提质推广传播工程等“五大工程”,唱响“三湘四水相约湖南”旅游新品牌。出台贯彻《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分工方案,着力擦亮“奇秀山水”“经典红色”“城市文化和都市休闲”“历史文化”“农耕文化”五大名片。

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治化建设,做好第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复核工作,力争复核结果在中部领先、在全国靠前。加快推进湖南图书馆新馆建设,做好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支持公共文化场馆的达标建设和创意性改造,遴选一批示范性单位。出台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办法。

着力净化文旅市场环境。不断探索疫情防控“新十条”和“乙类乙管”背景下文旅业发展新路径,提升文旅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持续开展文化旅游系统安全生产“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和三年专项整治攻坚行动,努力实现督(交)办案件办结回复率100%,12345平台受理工单办结率100%,群众举报满意率100%。


大力发展乡村文旅,让乡村“兴”起来

文旅业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我们将立足湖南实际,深化拓展成果,不断推动湖南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创特色、出经验、当标杆。

以文旅提升乡村思想引导水平。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聚民心”的使命任务,加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培育乡村特色文化,促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加大乡村现实题材作品创作力度,充分利用乡村农家书屋、文化长廊等阵地,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激发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以文旅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游、生活体验游、文化互动游、休闲度假游、农业观光游等乡村旅游,包装策划一批具有影响的乡村旅游文化节会活动。在全省支持建设100个乡村旅游精品民宿聚集区、100个乡村旅游精品营地、100个乡村旅游精品村、100个乡村旅游精品廊道。在大湘西地区评定设立10个左右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创新示范点,创建50个非遗工坊、非遗村镇、非遗街区示范点。

以文旅提升乡村群众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服务提供、队伍建设、资金保障,均衡配置城乡公共文化资源,推动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持续开展“最美潇湘文化阵地”创建,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门前十小”示范工程,建设由1个小广场、1个小书屋、1个小讲堂、1个小戏台等组成的“门前十小”综合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