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科学发展 又好又快

作者:周 强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2日 07时58分39秒 编辑:redcloud

  目前,我省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我们一定要善于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激烈竞争中抢抓机遇、在国家重大部署中抢抓机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勇于迎接挑战,增强进位意识,挖掘内在潜力,增创发展优势,着力抓好“三个基础”,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带动“三化”,着力加强节能降耗和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自主创新,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在奋力追赶中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一、新型工业化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

  突出自主创新。坚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中心环节,进一步强化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壮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势骨干企业。搞好园区发展规划与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衔接,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重点园区和产业带。坚持把培育大企业、产业集群与发展中小企业结合起来,促进一批专业化水平高、配套能力强的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形成一批集中度大、关联性强、集约化水平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培养和引进企业家,大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环境,激发企业家的创业激情。

  发挥生产性服务业对新型工业化的支撑和推动作用。按照大市场、大流通、高效率、低成本的要求,依托我省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网络优势,培育和引进一批竞争力较强的专业化物流企业,形成长株潭、岳阳、怀化、衡阳、常德五大区域物流中心,力争把长株潭建设成为国家级区域现代物流中心。

  二、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确保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总量;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园艺业和生物质产业;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提高健康养殖水平。

  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高产、优质、生态、安全的要求,继续抓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集中力量培育10大优势农产品产业带,争创知名农产品品牌。依托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加强粮棉油麻等5大产业链建设,着力扶持166个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开拓农产品市场。

  大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财政新增社会事业经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主要用于农村。加快建设农村通达通畅工程、安全饮水工程、电网完善工程、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乡村清洁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和湖区血防工程;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以改路、改栏、改厕、改厨、改水为重点,推进实施“千村示范”工程,改善村容镇貌。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巩固、完善、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坚定不移地发展劳务经济,继续实施“百万培训工程”和“阳光工程”,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帮助农民大力拓展农产品市场,继续实行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产品变现增收。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合理调整乡镇内设机构,精简并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强化乡镇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改革,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措施,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积极化解乡村义务负债。认真组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积极搞好水权制度改革。

  三、有效扩大投资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着力建设一批牵动全局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社会事业重大项目,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基础设施方面,着力提高能源保障能力,抓好益阳电厂二期、华润鲤鱼江B厂、黑麋峰抽水蓄能电站、托口电站、铜湾电站、柘溪电站扩机、城乡电网建设等续建工程,开工建设长沙电厂,加快煤矿安全改造和重点矿区建设,抓好冷水江、涟邵、白沙等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着力提升交通枢纽地位,建成邵怀、怀新、醴潭高速公路,加快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改造步伐,加快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和常吉、邵永、张花、吉茶、衡炎等高速公路建设,争取开工建设常安、永蓝等高速公路和城陵矶港区一期工程。着力完善城建设施体系,实施长沙引水及水质环境工程、地级城市主干道及快速环道、城镇供水、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着力构筑信息高速平台,加快移动、电信、邮政设施的改扩建。优势产业方面,力争在重点产业项目建设上有所突破,继续抓好长丰汽柴油发动机、晟通铝板、泰格林纸一体化、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确保湘钢技改、长沙和常德烟厂联合工房二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快郴州数字视讯产业基地、株冶集团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社会事业方面,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城乡基层卫生设施、民政公益服务设施、湖南报业文化城、金鹰卡通科技园等重点项目建设。

  着力改善建设环境。强化组织协调,优化建设环境,确保在建项目顺利实施。落实各项建设条件,完成审批程序,确保新开工项目如期开工。完善责任制,落实责任人,加快推进规划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优先保证重大项目在土地、资金等方面的需要。

  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加大财政性建设资金投入,建立稳定的政府投资增长机制。积极拓展资本市场,充分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推进更多企业上市融资,力争今年在金融市场融资1000亿元。培育多元投资主体,形成内有活力、外有引力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力争引进外资28亿美元以上、内资1000亿元。

  四、扩大消费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

  进一步开拓消费市场。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消费政策,加大消费信贷的支持力度。提升消费层次,培育和扩大消费热点,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服务消费。大力开拓消费市场,特别是坚持以增加农民消费为重点,培育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释放农村消费潜能。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充分发挥湖湘文化底蕴深厚、地域特色鲜明的优势,以国际化视野谋划和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把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优势文化产品。突出抓好旅游支柱产业,加快旅游交通、旅游产品和管理服务三大体系建设,提高旅游业的综合效益。

  大力提升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提高服务层次,壮大商贸、餐饮、社区服务以及养老服务业。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大型综合商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型流通业态,活跃城乡流通。培育湘菜品牌,拓展湘菜市场。增加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普通商品房供应,控制高档商品房,搞活二手房市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五、改革开放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推进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力争今年基本完成。继续抓好转制搞活、关闭破产工作,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着力解决好改革中的遗留问题。坚持不求所有、只求所在,大力发展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加大国有企业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深化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健全授权经营、经营业绩考核等制度,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试点,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发展环境,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推进新型工业化中的作用。

  加快要素市场改革。以完善市场功能为重点,加强各项改革的统筹协调、衔接配套,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土地资源配置的新机制,完善土地和矿产权市场。逐步建立区域技术和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加强人才市场管理;全面完成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积极有序发展债券市场;加快财税金融体制改革,重点完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财税体制;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大力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靠优良环境、优良资产、优质服务扩大招商引资,坚持引进外资与引进内资并重,坚持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和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高素质人才并举,把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招商引资的重中之重,着力推动世界500强、港澳台大企业、中央大企业和国内大型民营企业来湘投资。

  不断扩大对外贸易。适应外贸形势和政策环境的变化,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促进对外贸易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和国际竞争力提升转变。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加快郴州出口加工区建设。以扩大外派劳务规模为重点,加快“走出去”步伐,支持开展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发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六、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

  促进优势地区率先发展。充分发挥长株潭区位、交通、科技人才、产业基础等优势,促进科学布局、相向发展,形成整体优势,力争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取得进一步突破;推进整合产业配套发展,三市既要当主角,又要当配角,主动融入长株潭三市产业集群,推动三市产业融合、互补和协调。

  培育沿线环湖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带。充分发挥洛湛铁路、高速公路沿线和环洞庭湖地区的区位、交通、资源、劳动力等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物流、产业配套等现代服务业,推进结构升级,提升产业质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带。

  促进湘西地区加快发展。加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突出产业深度开发和集约发展;继续以湘西自治州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坚持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鼓励创家业、兴产业,力争10万贫困人口解决温饱或超过低收入线。

  促进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以实现城乡良性互动、区域协调发展为目标,着力提高城市对区域经济的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加快城市化步伐,积极推进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和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以产业发展促进城市扩容提质,带动人口集聚,支撑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步伐。

  七、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和优化用能结构,严格实行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完善市场调节机制,努力实现节能降耗的约束性目标;着力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节能,加快实施十大节能工程和百家企业节能行动;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积极开发和推广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的技术改造;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发展高效清洁能源;发展一批技术成熟、见效快的循环经济项目。

  推进资源集约利用。严格控制建设占地规模,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禁止将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加强土地储备,加大城镇建成区改造挖潜和闲置土地回收处置力度,盘活存量土地,依法合理开发荒地、坡地,做到集约用地、节约用地、合理用地;集约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整顿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实现资源的有限、有序、有偿开发;加强水资源节约、保护和合理配置。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控制环境污染,确保实现污染减排的约束性目标;重点整治工业、矿山污染,综合治理大中城市环境污染;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严格森林、湿地、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继续抓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搞好洞庭湖区、四水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建设。

  八、社会和谐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目标

  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坚持为人民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集中力量继续办好惠及广大群众的8件实事。主要是,健全覆盖全省农村的公路网络,健全覆盖全省农村的通信和流通网络,实施覆盖全省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健全覆盖全省农村的卫生服务体系,完善覆盖全省城乡的污染治理体系,完善覆盖全省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覆盖全省城镇的就业和社会保险体系,实施覆盖全省的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

  着力促进社会发展。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步伐。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认真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落实奖励优待制度。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着力维护社会稳定。积极调处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在协调各种利益关系中促进社会和谐。建立健全社会预警、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和制度,提高对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处置能力。认真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