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努力建设教育强省 夯实富民强省基础

作者:唐之享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1日 09时49分36秒 编辑:redcloud

实现富民强省,关键是人才,基础在教育。建设教育强省,传播文化知识,强化科技创新,精心培育人才,提高全民素质,就是夯实富民强省的基础。

 

建设教育强省是实现富民强省的必然选择

建设教育强省是三湘父老的共同期盼,是一项民心工程。早在20世纪末,在全省实现“两基”之后,三湘父老就期盼并憧憬过教育强省的愿景,我也曾根据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提出过向建设教育强省的目标努力的想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更加重视和关注教育的发展。1985年,我省城镇居民文教娱乐及服务消费支出所占比例为10.9%,农村居民10.26%;2005年相应比例分别达到15.17%11.95%。同时,透过择校择师现象和与教育发展失衡相关的一些社会问题也可以看到,老百姓渴求教育公平、渴望优质教育的意愿强烈。

建设教育强省是把人口大省转变为人力资源强省的根本途径。当今世界,教育是人的培养、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承与创造的基本领域,教育的快速发展保障了青少年人均受教育程度的大幅度提高,这是区域人口整体素质的重要衡量指标。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省25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6.81年,在全国排第26位,在中部六省排名第6位。这说明我省成人和老龄人口受教育程度偏低。而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快速发展,青少年一代人均受教育年限大幅度上升,15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02年,在全国的排位上升到第12位,在中部六省的排名上升到第2位。人均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将极大地增强人民适应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能力,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发展质量,加速和谐社会建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同时,现代社会各类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主要是通过教育培养的。拥有数量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是区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以人均GDP与城镇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数的关系为例(见图1),2005年我省每万人口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为200人,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排第4位,恰恰与人均GDP的位置相当。建设教育强省就是要不断集聚和丰富人力资源,形成人力资源优势,为富民强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持。

 

1 专业技术人员数与经济发展(2005年)

 

建设教育强省是推进我省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客观要求。目前,我省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概括起来讲,一是教育基础设施较弱,生均教育资源占有量相对较低。“十五”期间,按教育统计口径的生均教育经费、生均仪器设备、生均图书、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校舍面积均有下降趋势,大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二是教育普及水平有待提高。学前教育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全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17.78%。三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教育、区域教育相差悬殊。优质教育资源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示范性高中在校生不到普通高中在校生总数的30%。在全国排名较前的研究型及研究教学型大学数量较少,高校学科本专科规模倒挂,专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学科专业建设特色不明显,与我省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调整不相适应,成人继续教育及各类教育培训机构缺乏科学统筹,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任重道远。四是教育竞争力有待增强。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能力和素质结构还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如研究生以上特别是博士所占比例偏低;中小学专任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音、体、美和英语、计算机教师普遍缺乏;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稳定困难等。这些问题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教育投入不足。2005年,我省各级各类学校预算内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1282元,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2%,排名远远靠后。在中部六省,除了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排名第一,我省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排名第四至五位(见图2)。

 

2 湖南省各级学校2005年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的比较

 

 

建设教育强省必须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相对来说,基础教育是我省教育的强项,未来一段时期关键是提高普及程度和发展质量。要在2010年前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015年前实现高标准普及包括学前三年教育在内的15年教育的目标。中小学及以下的各级教育入学率,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义务教育净入学率达到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以上。

放大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优势。要形成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制度,通过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计划,优化学科结构和办学模式,加快职业教育与经济产业的结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深化体制机制和课程教学改革,大幅度增强职业学校的自主发展能力。全省各县市区要办好一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以示范性中专为基础的县级职教中心;各市州要建设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一所职业教育专业实训中心;省里办好2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建设100个省级精品专业,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30万人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保持在普通高等教育招生总量的一半以上。同时,要建成“广覆盖、多层次”的成人教育与培训网络,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00万人次以上,年培训城镇在职职工200万人次以上,年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0万人次以上,年自学考试毕业5万人以上。要争取在2015年前使职业与成人教育的整体实力位于中部地区前列,争取进入全国五强。

高等教育整体水平进入全国10强。以教育强省建设为目标导向,以质量建设为中心,以“现代大学建设”和“重点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实施“高等教育质量与创新计划”和“教师素质整体提升计划”,继续实施“985工程”和“211工程”,到2010年,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规模达110万人以上,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175万人(折合数),全日制在学研究生人数达到7万人以上,到2015年占高校在校生的10%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10年达到27%2015年达到40%。努力培育5所院校进入全国百强,普通高校全部达到国家教学水平评估合格标准。国家重点学科和硕士以上学位点、国家级特色专业、精品课程、教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型实验项目、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教学团队和教学名师、科学研究成果产出和转化等指标位于中部地区前列,争取进入全国10强,其中部分项目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实现从中部高等教育大省到中部强省再到全国强省的两次超越,到2020年,建成以先进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特色和以现代大学群为标志的全国高等教育强省。

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要按照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根据人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规划和发展各类教育,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逐步形成终身教育体系。提倡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样化,针对不同的人口群和社会需要,举办各式各样的学校、培训机构、辅导机构,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机会,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素质。重视和发展社区教育,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和接受教育的需要。

 

建设教育强省要重点抓好“五个一”

树立一流的教育理念。建设教育强省,首先必须树立教育优先发展观念,把教育的发展置于经济、文化发展的先导和基础地位来对待,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发展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需求。其次必须树立人力资源是最核心的资源的观念,实行人才强省战略。其三必须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培训的质量。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良好习惯和探索精神。重视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坚持“健康第一”,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标准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评价学校效能的基本考核指标。改革评价、考试与招生制度,建立全面和多元化的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选拔机制。

建立一流的管理体制。其一是进一步理顺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利。省政府统筹协调管理全省教育。基础教育实行以县市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当前要注重理顺乡镇中心学校的管理体制。中等职业教育,由市州统筹,县市区承担发展的具体责任。高等职业院校和成人高校,由省、市州(行业)共建共管,以市州(行业)为主。普通高等院校,由省为主管理;其中由市州专升本的高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对于原国家部委下放到省的高校,继续加强部省共建。全省各级政府要办好一批示范性幼儿园,乡村、社区和企业单位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兴办幼儿教育。其二是建立完善多元化的办学体制。将民办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健全政府对学校的宏观管理和对民办教育统筹管理的机制,引导民办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其三是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学校兴,则教育强。当前,全省各级各类学校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以学校法人制度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教育管理专家经营为表征,以学校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新型的政校关系为主要内容,机制灵活、竞争有力的学校管理体制。

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建设教育强省,首要的是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第一,通过实施教师整体素质提升计划,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加强师资培养。以教师教育学科专业建设为重点,依托高校建设若干省级教师教育基地,鼓励非师范类综合性大学以各种形式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第二,强化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切实加强教师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建立每5年对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进行一次全员培训考核制度。同时,要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育人能力。第三,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继续开展中小学特级教师、中小学学科带头人、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省级职业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及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选派高校骨干教师赴国内外一流大学留学进修,增设“芙蓉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岗位,建设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省级教学团队。第四,提高教师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各级政府要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营造一流的教育发展环境。建设教育强省,投入是关键。根本在于认真落实政府对发展教育的责任,依法保障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教育强省建设的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依法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保证教育经费逐年增长、教师工资和学校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落实党政一把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发展教育事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光荣的职责和义务。各级党委、政府要像抓“两基”和“普九”那样,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抓实抓好教育强省建设的各项工作。首先,明确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完善党政一把手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制度,集中解决教育强省建设过程中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建立督导考核制度,把教育强省建设、教育强市建设、教育强县建设和教育强乡建设的工作情况与实际进度,作为各级党政一把手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其二,实行梯度推进,从教育强乡、教育强镇抓起,推进教育强县和教育强市,重点突破,分步推进。省政府要制订实施建设教育强省总体规划,作出建设教育强省的总体部署、步骤安排。省教育厅对教育强市、教育强县要制订评估验收标准,省政府教育督导部门要随时组织评估验收。其三,建议省委、省政府成立“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领导小组”,书记或省长亲任组长,加强领导。省政府要加强建设教育强省的统筹协调。特别要加强部门协调,形成合力。要以建设教育强市和教育强县为目标,搞好统筹协调,落实各部门的责任,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为教育改革发展开绿灯。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