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在环境恶化面前,每个人都是穷人

作者:岳 锋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3日 03时38分33秒 编辑:redcloud

环境恶化,直接的后果,威胁着所有的人,尤其首先威胁的是当地人。中国环境恶化首先威胁的是中国人自己。

因此,我们在正视环境责任时,首先要明白,中国的环境恶化,受苦的首先是中国人自己,受难的是中国的土地,受灾的是中国的生态。在中国环境恶化面前,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穷人。

没有人能躲得开环境恶化的后果。环境改善不应该源于任何外来的压力,而是来自内心的动力。

许多企业排污时,以为把污水排到墙外,排到大自然,排到江河湖海的隐秘处,排到其他人排的污水里,就不会再“反诸己身”了,就不会再招来明确的环境责任指认了。却不知,环境恶化的恶果是会从高高的天上,像沙尘一样,均匀地撒落到每个人头上的。

为此,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说,近年来,媒体把环保总局的执法行动称作“风暴”。这个名字很浪漫。但现实却是一场没有丝毫浪漫色彩的、漫长而艰辛的拉锯战。每一次,“风暴”都跟在突发事件和被动形势后面“亡羊补牢”;每一次,“风暴”都未能如愿变成常规性制度固定下来;每一次,“风暴”能改变的都远远不如人们期待的多。是该告别“风暴”寻找新路的时候了。

什么是新路?制度建设。在环保复位的过程中,“风暴”是必须的,因为它的强势,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中重新建立环保的权威;但“风暴”再强,也还是传统的行政手段,没有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而且过于依赖各级执行者的个人意志。我们需要的是更长久、更富全局性的解决方案。

制度建设比“风暴”更为艰辛。在“花瓶”和“令箭”之间,在不同部门、地方和行业的利益冲突之间,在人们过高的期望和可能不那么完美的结果之间,亦有夭折的可能。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除了环境指标的考核问责制度未到位外,从经济上讲,还缺乏一套激励各级政府和企业长期有效配置环境资源的机制。温家宝总理指出解决环境问题必须实现“历史性转变”,即“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必要的行政办法”指的便是“区域限批”这类手段,而经济手段则指的是全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

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之所以重要,就因为它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经济政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

我国目前环境经济手段很少,更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独立的政策体系。原因之一是没算好两笔账:第一笔是照目前高能耗、高污染的模式发展下去,我国重化工业的发展空间还有多大?还将付出多少环境资源代价?第二笔是实行了环境经济新政策后,我国的GDP增长速度要下降多少?政策实施和增长模式转型成本到底有多大?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能否承受得起?算不清这两笔账,决策起来就少了些科学依据。

个人要承担环境责任,企业要勇于承担环境责任;一个区域政府,也要敢于承担环境责任;而一个国家,就更要敢于承担环境责任。因为恶化的环境,首先威胁的,是本国的人民;而恶化的心灵,威胁的,同样是本国的人民。

潘岳呼吁,构架绿色理念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以绿色为导向的市场、社会和政府将构成绿色责任、绿色参与、绿色行政的有机主体,将构成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巨大合力。唯其如此,“绿色中国”才有望实现。

上一篇 漫画:无题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