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杜家毫: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 担当作为 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杜家毫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9年01月30日 10时00分12秒 编辑:redcloud

  做好2019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要把思想和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委对今年经济工作的部署上来,保持定力、坚定信心,做好打硬仗的准备,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咬定青山不放松,不徘徊、不犹豫、不打退堂鼓,奋力走在中部崛起前列。

  

坚定信心 抢抓机遇 担当作为 推动湖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共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杜家毫

  2019年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全面准确把握用好湖南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阐述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明确了坚定不移抓机遇、用机遇的工作要求。湖南与全国一样,也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部崛起带来新机遇。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的“一带一部”战略定位,凸显了湖南在中部地区和国家战略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制定实施促进中部崛起规划,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中部地区要夯实制造业基础,延伸产业链,完善产业体系。李克强总理多次强调,湖南发展先进制造业、对接粤港澳具有优势。作为制造业大省,湖南正在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链建设,符合中央要求,完全可以抓住中部崛起战略中的重大机遇,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发展先进制造业,打造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高地。

  新产业新动能进一步集聚带来新机遇。近年来,湖南产业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文化创意等一批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汽车、工程机械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加快与人工智能结合,一批有技术有市场的沿海产业集群入驻、产业链入驻,一批优秀人才回乡来湘创新创业,形成了产业集聚、人才集聚的态势,积蓄了发展势能,拓展了就业空间,孕育了新兴技术。

  打好三大攻坚战带来新机遇。三大攻坚战仗仗艰难,但难中有机。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有利于促进和倒逼深化改革、转变观念,推动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和投资等要素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由依靠政府投资转向更多依靠社会投资。脱贫攻坚促进了农村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改变了农村面貌,带动了农民增收,扩大了农村消费,更重要的是把市场经济意识带到了穷乡僻壤,调动了千百万农民实现乡村振兴的积极性。污染防治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促进生态、环保、旅游等产业加速发展,培育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三大攻坚战中,广大党员干部经受了考验、重塑了理念、锤炼了作风、提升了能力,为未来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带来新机遇。我们坚持创新引领,全社会研发经费大幅增加,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新增了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动创业创新蓬勃发展,增强了发展动力。坚持开放崛起,推进了一批开放平台建设,引进了一批产业和开放型经济人才,有力拓展了发展空间。当前,湖南创新开放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起点上,完全可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使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开放之门越开越大,以创新开放新突破带来生产力新提升。

  外部环境变化和国内政策调整带来新机遇。中美经贸摩擦是当前外部发展环境中最大的变量,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比如,美国技术“卡脖子”将倒逼我们卧薪尝胆、奋起直追,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取得重大突破。根据国内外形势变化,中央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了一系列调整,比如进一步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聚焦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产业政策逐步由差异化、选择性转向普惠化、功能性,等等。

  机遇稍纵即逝。我们要善于认识机遇、把握机遇、利用机遇,创造和转化机遇,坚持辩证思维、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心,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

  牢牢把握2019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2019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继续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保持定力、提振信心,迎难而上、担当作为,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做好2019年经济工作,关键是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坚持稳中求进,用足用好国家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实现最优政策组合和更好实际效果。

  财政支出要向高质量发展和民生领域倾斜。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有保有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严格压缩一般性支出,重点支持三大攻坚战、科技创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农”工作、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领域,提高财政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率。

  减税降费要向微观主体倾斜。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以制造业企业和小微企业为重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清理规范收费项目,加大对乱收费查处和整治力度,让广大市场主体获得更多实惠。

  金融资源要向实体经济和企业倾斜。加强财政、信贷、产业政策联动,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减少政府货款、增加企业贷款,使资金更多流向企业,更好满足实体经济金融需求。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建立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成本的补偿机制,健全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扩大优质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实施好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励银行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向企业发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对生产正常的企业不抽贷压贷断贷。

  投资要向产业项目和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倾斜。稳住和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支持“5个100”产业项目和20条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加大对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社会民生、公共服务等领域投资力度。

  就业政策要向大中专毕业生和转移劳动力倾斜。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鼓励高校、中专、技校生到基层一线和实体企业工作。发展就业容纳大、市场前景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支持,强化就业培训和政策帮扶,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转移支付要向县乡基层和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加大对县乡基层、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完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困难地区和基层政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能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是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治本之策,必须保持定力、扭住不放。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更多采取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手段,做好“破旧”“立新”两篇文章,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破旧”,就是破除旧动能,持续推进“僵尸企业”出清,加快煤炭、非煤小矿山、烟花爆竹、造纸、冶炼等领域过剩产能、落后产能市场化退出,坚决防止“地条钢”死灰复燃。“立新”,就是培育新动能,从搞活微观主体入手,以提升产业链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主观能动性,有效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建立公平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破除要素流动壁垒,畅通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让更多优质企业脱颖而出、茁壮成长。

  着力抓好今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

  大力推动产业发展。以产业链招商、优化营商环境、加强要素保障为重点,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持续推进“5个100”。突出智能制造这个核心,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壮大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打造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加快发展金融、工业设计、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博览会展、文化旅游、数字创意等现代服务业。适应产业招商、集群入驻、量身定制、个性服务、培育生态的新趋势新特点,打造“135”工程升级版,为产业建设提供优质服务。

  继续打好三大攻坚战。聚焦突出问题,打好重点战役,务求取得实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解决举措不清、债多不愁的问题,坚持精准施策、积极稳妥,严控新增政府债务;坚持防打结合、标本兼治,深入开展非法金融活动风险专项整治;坚持结构性去杠杆,强化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和资本金约束,扎实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工作;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本定位,坚决把房价稳定在合理水平。精准脱贫,重点是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解决新出现的突出问题;坚持不懈抓好作风建设,推进产业扶贫、政策落实,巩固脱贫成果,减少和防止脱贫人口返贫;突出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脱贫攻坚,确保完成年度脱贫任务。污染防治,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指示要求,以“一湖四水”系统联治为重点,着力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创新引领,要以创新型省份建设为统揽,带动科技、管理、产品、文化等各领域全面创新;以科技创新为重点,持续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加快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关,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专项,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以平台为载体,加快建设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引进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创新研究院,鼓励企业建立健全自主研发机构,打造科技创新基地;以人才为支撑,加大芙蓉人才行动计划实施力度,切实推动产业链、资金链、创新链与人才链融合发展。开放崛起,要深入实施“五大开放行动”,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重点是办好首届中非经贸博览会;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和长三角,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拓展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积极开拓沿线国家市场;巩固外贸向好势头,推进口岸提效降费,支持湘欧快线、空港物流和长江航运发展,培育壮大一批外贸龙头企业,推动加工贸易、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支持消费品、紧缺性资源、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适应物质产品消费升级加快、服务消费增速加快的新趋势,大力发展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消费,提升产品质量,培育消费热点,促进居民消费在不断升级中实现稳定增长。稳投资对稳增长起着关键作用,要选准领域和项目,加大产业投资和制造业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投资力度,加强有利于补短板增后劲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如5G网络、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城际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市政基础设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等。扩大投资必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放宽市场准入,减少政府直接投资,吸引扩大社会投资。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抓好已经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工作,积极打造智慧城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和人居环境质量。扎实推进长株潭城市群规划、交通、产业、公共服务一体化,确保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产业立镇,立足资源禀赋,培育发展一批园区社区产区和谐共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小镇,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深入实施“三个百千万”工程和“六大强农”行动,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往深里做、往细处做,抓好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加强农业综合产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电商,着力推动农业特色优势千亿产业建设,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重点做好垃圾污水处理、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推进农村改革,抓好土地征收制度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宅基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乡村治理体系、农宅合作社等改革。

  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全面完成机构改革任务,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实现“最多跑一次”改革省市县乡村全覆盖。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省属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与企业整合重组,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分领域推进省以下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进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科技金融创新体制。

  全力以赴惠民生保稳定。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切实做好民生工作。坚持就业优先,采取限价、扶持企业、加强政府引导等措施,整顿和改善人力资源市场,着力解决就业难、招工难问题;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妥善解决去产能分流职工和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深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学前教育、农村贫困地区儿童早期发展、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积极稳妥解决大班额问题。深化为民惠民医改,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一步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持续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做好民生兜底特别是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兜底工作。加快发展养老健康产业,以最严标准最严要求抓好食品药品安全。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保障体系,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新市民住房问题。完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体制机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依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防范群体性事件,健全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

  进一步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认真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各级党委要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着力管大事、议大事,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学习、善于请教、善于调研、善于实践,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加强对经济工作的思考研究,加强向企业和企业家学习,加强实践和操作能力锻炼,学习专业知识,提升做好经济工作的能力,把握经济规律、抢抓重大机遇、推动产业建设,努力成为经济工作的行家里手。要加强宣传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社会心理预期,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坚持“三个区分开来”,精准科学执纪问责,改进规范督查工作,健全容错纠错机制,让广大干部卸下包袱、放开手脚。这几年,干部被追责的比较多,但很多干部并没有因为受处分影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继续为党为人民努力工作,这种精神值得表扬和鼓励。纪律不能松懈,失职就要问责,但不能因为追责把干部一棍子打死,该鼓励的还是要鼓励,该使用的还是要使用。各级党委要更好地把握政策、精准执纪、拿捏好度,“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增强干部纪律意识,保护干部的积极性。要鼓励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立足实际、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敢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以干部的担当作为,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更好发挥企业和企业家作用,调动他们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

  加强学习培训和调查研究。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对经济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对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针对干部本领恐慌、经验盲区、能力弱项,开展精准培训,增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能力和本领。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着问题去、带着答案回,在调查研究中解决问题、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重点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和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等严重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实打实、硬碰硬推进工作,雷厉风行、见底见效解决问题,真正把心思用在抓发展上,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

  (注:标题为编者所加)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