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加速推进湖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

作者:谢超英 来源:《新湘评论》2008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7日 10时27分17秒 编辑:redcloud

  进一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顺应国际经济发展潮流,立足湖南实际,努力在特色上做文章,在深化上下功夫。

 

  在“特色”上做文章

 

  突出优强产业特色。一是突出装备制造业。先进装备制造业是湖南最具比较优势的产业,应该尽快研究出台振兴装备制造业的实施意见,通过修订完善湖南省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设立专项基金等措施,帮助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农村市场、节能装备市场、环保市场、重大装备领域等5个方面实现突破,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机械制造业、具有国内领先优势的轨道交通制造业,带动联动效应巨大的汽车制造业、极具发展潜力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力争2010年规模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000亿元,2015年达到7500亿元。二是突出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吸纳国际先进技术,通过重组和技术改造,实现由高投入、高消耗传统发展模式向节能降耗、高附加值发展模式转变,巩固冶金、有色、化工等“高增长产业集群”的产业地位,今年力争把有色打造成千亿元产业,2010年力争把冶金、化工打造成千亿元产业。三是突出消费品产业。国内消费市场升级换代风生水起,为发展消费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必须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研究制订相关政策,大力培育发展汽车、手机、食品、服装、家电、日化、生物医药、体育用品等消费品产业,抢夺国内市场,调整工业内部结构,今年力争把食品工业打造成千亿元产业。

 

  突出资源禀赋特色。一是农副产品深加工业。湖南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但深加工业发展不够,附加值不高,对农民增收作用有限。应该围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一手抓产业培育,一手抓品牌建设。产业培育主要是出台配套扶持政策,吸引各类创业主体围绕食品、轻纺、造纸、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创业和再创业,鼓励和引导旺旺、唐人神等骨干企业强强联合,尽快做大做强。品牌培育主要是鼓励引导各类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着力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通过品牌效应来占领和扩大市场份额,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二是矿产品精深加工业。发挥湖南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针对主要依靠卖原矿和粗加工产品、过度开采、资源外流等问题,一手抓资源整合,一手抓引进合作。以湖南有色等龙头企业为主,对省内资源进行整合,培育壮大一批精深加工的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集群,提高矿产品精深加工度;利用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吸引国内外资金和世界矿产行业顶尖企业与省内企业进行合资合作,投资湖南,落户湖南,提高湖南矿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三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湖南是人口大省,人力资源丰富。认真研究有关政策措施,吸引各类创业主体尤其是在外地发展的本土企业家回乡创业,大力发展轻纺、服装、电子元件加工等产业,培育壮大蓝山毛织、芦淞服装、浏阳花炮等产业群体,真正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的充分融合,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进一步扩张和壮大。

 

  突出科教人文特色。一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当前,应该着力抓成果转化,进一步整合现有各类科技扶持资金,并适当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抓紧搭建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平台,建立成果转化效益分配机制,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现实生产力。二是围绕主攻方向联合攻关。科研力量攻关方向比较分散,企业急需的关键技术难以突破,是另一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充分运用经济杠杆,鼓励引导各类科研机构围绕湖南新型工业化主攻方向开展科研攻关,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提供课题和平台、科研机构组织力量攻关、效益由企业和科研机构分享的运作机制,重点突破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有色、汽车等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行业关键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零部件;组织对钢铁、有色、石化、建材、火电等传统重化工业的节能降耗技术进行专项攻关;努力在新材料、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等高新技术领域进一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三是大力加强职业技术教育。高技能的产业工人队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应该借助湖南教育事业发达的优势,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尤其应该突出装备制造业和传统优势产业职业技术教育,努力把湖南打造成培育装备制造业各类技术能手的高地,以此支撑和确保湖南的优势产业立于不败之地。

 

  突出发展环境特色。一是巩固和扩大第一推动力形成的政策优势。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加速发展的政策优势。下一步,要在继续抓好这些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的同时,每年出台1?2个重点产业配套扶持政策,巩固和扩大政策优势,形成“政策洼地”,吸引国内外资源流向湖南。二是抢抓各类发展机遇。主要是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抢抓国内外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机遇,抢抓建设“两型社会”试验区的机遇,抢抓国内消费升级的机遇,抢抓全省人民渴望发展的机遇,赢得发展先机。同时,加紧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偏紧对湖南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挑战,努力将挑战转化为机遇,促进新型工业化又好又快发展。三是放大区位优势。湖南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应该围绕放大区位优势,将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展开专题调研,重点研究如何利用良好的区位优势承接产业转移,加快湖南的产业振兴和崛起。

 

  在“深化”上下功夫

 

  带动“两新”。新型工业化是第一推动力,必须体现在两个带动作用上。一是带动新型城市化。主要是发挥新型工业化对新型城市化的两大支撑作用,为新型城市化打造两大“名片”。就是通过工业产业支撑,打造城市“产业名片”;通过工业为新型城市化建设提供强大财政支撑,壮大城市财力,促进人民群众增收,打造“财富名片”。二是带动新农村建设。通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农业提供生产效率高、综合效益好、使用便利的机械化生产工具、灌溉设施和农药化肥,提高生产效率和抵御病虫害及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民增收;通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引入工业生产经营理念,加快由小农经济向规模经济转化步伐,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通过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供更多岗位,实现农村富余劳力工人化。

 

  坚持“两型”。对新型工业化的深化,务必按照“两型”要求去深化。一是按“两型”要求进行产业规划。湖南应该结合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改革建设,在对全省现有产业进行一次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启动全省产业规划的编制工作,严格按照“两型”要求编制产业规划。二是对传统产业进行“两型”改造。湖南传统重化工业比例偏重,传统重化工业又是湖南工业的重要支柱和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结合湖南各类传统重化工业发展的实际,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按照“两型”要求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快推进粗放型重化工业向创新型重化工业升级,实现传统产业“两型”化。三是大力发展“两型”产业。主要是抢抓建设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大力发展装备制造、轨道交通、食品、轻纺等传统“两型”产业;大力发展太阳能光伏、环保设施与环保材料、生物能及核能等节能环保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高新产业。

 

  借助“两化”。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必须借助信息化的带动和国际化平台。一是借助信息化带动。一方面改造提升和调整传统产业的技术结构。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对传统重化工业的生产装备、生产流程、产品开发进行改造,提高智能化水平,节约能源、资源,减少消耗,降低生产成本,把传统重化工业做优。另一方面优化资源配置。运用先进信息技术和覆盖全球的信息网络,提高工业企业原材料调配、产成品发送效率和精准度,降低流通成本。此外,在继续支持湘计算机、LG曙光、高斯贝尔等信息工业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谋划和建设高性能计算机、信号接收与处理设备、动漫和软件产品等生产基地,打造具有一定知名度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有比较优势的信息工业。二是借助国际化平台。就是继续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引进来就是引进战略投资者,引进世界500强,引进世界行业巨头。走出去就是鼓励和引导华菱集团、湖南有色、中联重科、三一集团等有实力、有条件、有需求的企业从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本、人才、矿产、市场等各方面的资源,把战略资源引进来,把终端产品打出去,增强国际竞争能力。

 

  (作者系湖南省经委党组书记、主任)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