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走进伯克利

作者:阳卫国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3期 发布日期:2019年02月28日 03时46分59秒 编辑:redcloud

  

 

  走过许多城市,进过不少校园,我一直用一种也许很另类的目光来观察和评判大学。我以为,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至少应该有三样东西:一是老楼。不一定是大楼,但经历过岁月风雨的冲洗,刻下了时间长河的印记。二是大树。不是现在新建的大学城里那些枝丫全无的新移植的所谓大树,而是那些深深扎根在泥土之中,生长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树木。三是书店。大学校园里那些独具特色和品位的人文书店,往往象征着一所大学的精神和灵魂。

 

  我必须说,伯克利的老楼、大树和书店,都深深打动和吸引了我。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俱乐部,开始了我们中国青年文化传媒工作者赴美培训访问团一行的第一堂课。教授俱乐部是一座古香古色的木结构房子,上课之前,清华物理系出身的伯克利国际行政项目副主任甘柏向我们介绍,教授俱乐部是伯克利保存得最为完好的最早的建筑物之一,虽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但里面现代化的照明、空调设施一应俱全,让人感觉洁净而舒适。在这里上课,与我们学生时代上课相比,完全是两种不同的氛围。房间里只有两张圆桌和一些椅子,连一块黑板也没有。伯克利高曼公共政策学院的Robert Collier教授手里拿着几张提纲卡片,站在我们中间讲课,而实际上大半时间是在互相提问和讨论。房间的一角,准备了果汁、茶和咖啡等饮料,上课的人随时可以取用。当我手里端着一杯热茶,听教授讲述网络媒体如何与传统媒体争夺美国年轻人的问题时,不知不觉间,双腿就搁到了前面的一张空椅子上。我只是感到这样听课无比放松和惬意,竟未觉得有丝毫不妥。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位于四季如春、气候宜人的美国西海岸,离旧金山市中心只有十几分钟的车程。从伯克利城一直延伸到伯克利山麓,都是伯克利广阔的校园。站在伯利克山腰放眼远眺,校园里掩映在绿树浓阴里的风格各异的建筑,以及四通八达的道路,可一览无余,远处雄伟壮观的金门大桥和海天一色的旧金山湾也尽收眼底。漫步校园,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随处可见。让我感到惊异的是,这些见证了伯克利成长和发展的百年古树,居然没有一点老态,它们披一身苍翠,挺立在明媚的加州阳光之下,依然茁壮向上生长着。我的母校武汉大学被人誉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大学之一”,珞珈山也同样是林木繁茂,满目葱茏,我曾经以为,也许不会有别的大学比武大有更多的绿色和大树了。来到伯克利,我不得不承认,与武汉大学相比,伯克利的树更高大,更茂盛,更有生机。如果想想,伯克利自1873年起就开始在这里建设校园,比武大1928年才迁校至珞珈山早了50多年,并且加利福尼亚远比武汉的气候更适宜林木的生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尽管课程安排得十分紧张,我还是见缝插针,在课间挤出一个小时,去校园里一家名叫University Press Books的书店,匆匆过了一把淘书瘾。这家书店不算大,但所有的书都是店主经过精心挑选和分类的。尤其难得的是,其中还有好几架旧书。我在这里淘到了一册Books and Bookmen(《书和书商》),居然是1886年出版的!上面还有哈佛大学图书馆的藏书印,不知何时从哈佛的图书馆流散到了这里。书店外面有一条标语Ten Thousand Minds on Fire,书店提供的购书袋上也印着同样的字句。我试着把它意译为“智慧的火花在此迸发”,与伯克利的校训“让这里光芒闪耀”无疑有异曲同工的相通之处。

 

  当然,伯克利能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大学之一,决不仅仅是因为她有古老的建筑、参天的大树和大大小小的书店。伯克利无论是师资力量、办学水平还是科研成果,都享有极高的声誉。令所有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是,著名的华裔科学家田长霖曾担任过这所世界名校的第7任校长,如今在伯克利的校园里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图书馆----田长霖东亚研究中心。

 

  伯克利是美国一流大学中接受中国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来到伯克利的第一天,2005年度“伯克利杰出校友奖”获得者邓中翰先生设晚宴热情款待了我们。宴会开始之前,邓中翰在致辞中简要回顾了自己从伯克利求学到返回祖国创业的历程。1992年,刚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的邓中翰来到伯克利继续深造,他同时攻读了物理学硕士和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可是,这位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还不满足,他找到田长霖校长,提出还要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他恳求道:“请您给我一个机会,我会为伯克利创造一个奇迹。”5年之后,他兑现了自己的承诺,邓中翰成为了伯克利历史上第一位同时获得理、工、商3门学科学位的毕业生。1999年,邓中翰回到北京,创办中星微电子公司,成功开发了第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星光中国芯”,终结了“中国无芯”的历史,他也因此获得了“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一系列荣誉。我相信,正是有了一大批像邓中翰这样既有报国情怀又有世界眼光的新一代科学家和实业家,中国的今天和明天才充满了希望。

 

  宴会结束走出餐馆的时候,朦胧月色里的伯克利校园显得分外安宁,而我的心情却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感觉到,从遥远的大洋彼岸的祖国,传来一阵阵声音,在我心头激荡着。我想,那一定是我们古老而年轻的民族,正迈着坚定而响亮的步伐在前进。

 

  (作者系中共株洲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