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经典赏析】陋室铭

作者:刘禹锡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6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06日 05时36分48秒 编辑:redcloud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固然是简陋的房子,但我的品德是美好的啊(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多才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这正如)孔子所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赏析

陋室不陋  惟吾德馨

石小燕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寥寥81个字,言简意赅,寓意幽远。虽历经1200年,仍然千古流芳,众口传诵,影响深远。

 

  经反复吟诵,此文在“文、人、义”三方面都值得惊叹、景仰和深思。

 

  文章开头即以比兴起笔,“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用山水起兴,引出“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含蓄点出“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由于)我的道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的“陋室不陋”的题旨。接着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自然景物,隐寓作者的恬淡而又充满生机的生活状态,表现了陋室幽静清雅的“环境不陋”。再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交朋识友,皆是博学高洁之士,说明了陋室主人“交往不陋”。然后以“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出了生活丰富多彩:可以弹奏自己喜爱的素琴,阅读超凡脱俗的佛经,远离嘈杂的丝竹之乐,避开伤神的公务,说明了陋室主人“志趣不陋”。“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将陋室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杨子云的玄亭作类比,反映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同时暗示了另一层深意,即诸葛亮是闲居隆中草庐以待明主出山;而杨雄呢,却是淡薄于功名富贵,潜心修学之士,虽官至上品,然淡泊名利。刘禹锡引用此二人,意在表明自己既有成为诸葛亮式政治家的理想,也有成为杨雄式文学家的愿望。说明了陋室主人“志向不陋”。最后以“孔子云:何陋之有”结句,而道理又隐藏在《论语•子罕》中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中,借孔子之言,明确说明“陋室不陋”。

 

  从为文角度分析,“铭”作为古代的一种文体,既强调文字的简练,又强调内容,境界、层次比较高。《陋室铭》可谓匠心独运,字字珠玑,具有四个特征:一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借陋室不陋,抒发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二是反向立意的构思:全文81字,可说是字字写陋,又字字透着不陋。三是对仗工整,押韵: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但“何陋之有”又是散句。所以句式上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一韵到底,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四是采用多种修辞手法,让文章更生动: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借代、类比等手法,而且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从为人角度看,可谓文如其人,值得景仰。据史载,刘禹锡贞元九年考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运动失败后,他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迁连州刺史及安徽和州县通判。和州知县一再刁难,半年之内,三易其居,越住越窄,最后仅居斗室。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住进斗室之后,提笔写下了《陋室铭》。表现出心胸开阔大度,志存高远。他在逆境中,坚持自己的理想,终于在文学和政治上都能独树一帜。在中唐诗词人才辈出的背景下,他的诗豪迈大气,留下许多千古绝句。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推崇备至。政治上他坚持革新,关心百姓。特别是刚刚担任苏州刺史时,苏州正在发生水灾,哀鸿遍野。他上任后即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纵观其一生,应该说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自己的两大理想。

 

  从《陋室铭》的思想意义来看,也是振聋发聩,值得深思。身处逆境,该如何面对,这是每一个人都将遇到的人生课题。有人寄情山水,有人随波逐流,有人忧愤致死,有人养精蓄锐,东山再起。刘禹锡选择乐观看待,在逆境中坚持理想,在陋室中造就德馨。这与历代贤人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都是一脉相传的思想,成为了中华民族能够承受巨大压力和挫折的精神支柱之一。

 

  诵读《陋室铭》,不仅是品味其文章作法之精巧,景仰其作者人品之伟大和高洁,更重要的是领会其涵义之永恒,对人生之启迪。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