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宁心:磅礴力量 于斯为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

作者: 来源:湖南日报 发布日期:2021年07月09日 04时16分51秒 编辑:张米

“我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掷地有声,令全体中华儿女振奋不已,让神州大地沉浸在一片欢呼声中。

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为了这一步,中国人民期盼了千年,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了一个世纪。

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派衰败凋零的景象,国不安宁、民不聊生,“小康何敢望,生计且支撑”,“小康”曾是那么遥不可及。一百年后,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现的是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千年梦想今朝圆梦。

抚今追昔,沧桑巨变带给人们深沉的思考:这一百年里到底是什么力量引领中华民族发生了“天翻地覆慨而慷”的历史巨变?中国共产党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在百年里从南湖边的一叶小小红船,成为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

史诗般巨变的源头,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从中汲取洞察历史、烛照现实的真理力量;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凝聚起了亿万人民同心圆梦的磅礴伟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

(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对美好社会的探索史、奋斗史。古今中外,无数思想巨匠和仁人志士不断对理想社会进行着憧憬和构想,从中国古代的“大同社会”到柏拉图的“理想国”,从莫尔的“乌托邦”到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探寻的脚步从未停歇,但无一不是在空想原野上的艰难跋涉,犹如古巴比伦的“通天塔”,虚无缥缈而不可及。

直到时间进入19世纪中叶,欧洲摩泽尔河畔的“小镇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才让在暗夜中摸索数千年的人类见到光明和希望。马克思、恩格斯犹如希腊神话中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石破天惊般在一片荒原上点燃熊熊的真理火焰,照亮了人类通向理想社会的康庄大道。

“你洞悉世界的眼睛,是黑夜里耀眼的星星,光辉的思想温暖胸膛,种下的是不变的信仰……”这是电视理论节目《马克思是对的》的主题歌,伴随着这档节目的走红,这首歌广为传唱,人们也在深思“为什么马克思是对的”。

列宁曾说:“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马克思主义始终占据着真理和道义制高点,是具有无穷力量的伟大学说。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在于其科学性和创新性,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们提供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望远镜”和“显微镜”;马克思主义的道义力量在于其革命性和人民性,它的鲜明主题就是“为人类求解放”,为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摆脱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指明了方向。

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得到广泛传播。尽管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歪曲,但它倔强地成长着、顽强地战斗着、蓬勃地发展着,如同燧石一般,越敲击越能放出耀眼的光芒。一百年来,正是因为中国找到了马克思主义,正是因为中国诞生了共产党,中华民族在谋求复兴的道路上才有了真理的武器、信仰的力量,中国人民才有了最可靠的主心骨、定盘星,中华民族才彻底告别了“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屈辱时代,一个“覆屋之下、漏舟之中、薪火之上”的旧中国由此不可逆转地走上了强盛道路、踏上了复兴征程。

(二)

列宁曾经说:“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这句话同样适用于马克思主义在各国的实际运用。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上,中国曾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道路。正所谓“真理之路无坦途”“吾将上下而求索”。

延安时期,陈云曾三次向毛泽东请教同一个问题,“党的一些领导人如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等都很有学问,为什么还会犯错误?”毛泽东的回答都是“思想方法不对头”,具体地说“是由于马列主义没有和实际联系起来”。毛泽东这一重要思想,既有对过往革命道路的反思总结,又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

1916年至1919年,青年毛泽东曾多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推开窗户就能看到讲堂檐前那块“实事求是”的匾额。深受“实事求是”学风濡染的毛泽东,较早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紧迫性,懂得要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在中国成功运用,就必须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他曾说过,我们所要的“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1938年,毛泽东在扩大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并且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命题和概念,自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开始“活”了起来。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先后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这些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的思想成果,深刻影响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让古老的中华民族昂首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时正值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他曾预言“中国社会主义”的出现,甚至为他心中的新中国取了一个靓丽的名字——“中华共和国”。今天,我们可以告慰马克思的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传人,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和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

(三)

一种科学的理论,唯有坚持与时俱进,才能永葆蓬勃生机;一种伟大的思想,唯有做到引领时代,才能彰显磅礴伟力。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成为一座雄伟的理论高峰,巍然耸立、傲然屹立,其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在中国大地上得到了生动而充分的验证,其汇聚起的磅礴力量正在推动当代中国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了事物的根本。思想伟力是一切科学理论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既是世界观、历史观,也是认识论、方法论,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人民全部实践经验的集中总结,也是我们党百年历史经验的深刻凝炼,既有新概括新论断、又有重大原理性创新,既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是一个宏大的战略体系,既是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又是关乎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前景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伟力是检验一切思想理论真理性的“试金石”。伟大的理论总是来源于实践,又以精深的思想表征时代、引领时代,指导实践、推动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在指引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穿透力、现实解释力和实践引领力,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湖南作为毛主席家乡、作为一方红色热土,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于心、念兹在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3次亲临湖南考察,作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其中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就是在湖南首先提出。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三湘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引领湖南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湖南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磅礴力量。

这种力量体现在“精准扶贫”的伟大变革里。湖南是精准扶贫首倡地,也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精准扶贫”这四个大字,不仅为十八洞村摆脱贫困指明了方向,也拉开了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的时代大幕,这一思想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的最新成果,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精准扶贫”思想风起湘西大山,激荡三湘四水,展现出强大的科学性、真理性。“矮寨不矮、时代标高”的精彩故事,壮丽恢宏的三湘小康画卷,生动印证了“精准扶贫”思想的磅礴伟力。

这种力量体现在“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美丽蝶变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湖南地处长江中游,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长江岳阳段,作出了“守护好一江碧水”重要指示。三年多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一江一湖四水”为主战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强力推进突出环保问题整改,接连打了污染企业关停并转、下塞湖矮围整治等几场硬仗,坚决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捕”任务,在实现绿色转型发展上取得显著成效,绿水青山的“颜值”和“价值”持续增加,为保护长江母亲河贡献了“湘、资、沅、澧”的力量,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壮阔新画卷正在三湘大地徐徐展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美丽湖南建设中得到了生动彰显。

这种力量体现在“三高四新”战略擘画里。2020年9月,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赴湖南考察,对湖南提出了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等一系列重要指示,明确了我省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行动纲领,这是总书记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对湖南作出的科学指引,深刻阐明了“十四五”乃至今后更长一个时期湖南发展在党和国家全局中居于什么样的方位、承担什么样的使命、肩负什么样的任务、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向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迈进等重大问题。湖南省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会旗帜鲜明提出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湖南,使湖南发展的战略落点更精准、路径更清晰、构想更饱满。“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赋予的新坐标、新定位、新使命得到深入贯彻和全面落实。

这是磅礴力量广泛凝聚的三湘大地!这是磅礴力量于斯为盛的伟大时代!

(四)

最大气磅礴的书写,始自思想的指引;最振奋人心的变化,源于精神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之所以发生历史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最关键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航定向、坚强领导,最根本的是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总书记的关心关怀为湖南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三湘大地激荡起团结一致、昂扬向上、艰苦奋斗的澎湃动能,迸发出干事创业、砥砺奋进、坚毅前行的精神力量。

事实充分证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新征程的思想旗帜、精神旗帜。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自觉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坚定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就一定能够不断创造新的更大的奇迹。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在过了几十年之后来看中国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就会使人们感觉那好像只是一出长剧的一个短小的序幕。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70多年过去了,英雄的三湘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走过“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岁月,掀起“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建设热潮,闯出“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的改革之路,谱写“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的崭新篇章,不断把湖南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今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的美好目标。

星光不问赶路人,历史属于奋斗者。踏上新的赶考之路,我们正在进行的事业无比壮丽,我们豪迈开启的征程无限光明。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发出的伟大号召,把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建设现代化新湖南的实干实绩实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聚再攀高峰的磅礴力量,书写于斯为盛的壮丽篇章。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