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许达哲:坚持稳中求进 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作者:许达哲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7年02月15日 06时39分08秒 编辑:redcloud


 

 

  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切实抓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五大重点工作,重点打好脱贫攻坚、转型升级、环境治理三大攻坚战役,确保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稳增长,重点振兴实体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

提高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稳增长要统筹发挥好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的作用,更要向振兴实体经济发力、聚力。要营造良好发展氛围,引导和激励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向实体经济领域聚集,向有竞争力、创新力的企业集中,调动各种资源促进实体产业发展。把建设制造强省作为振兴实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主动对接“中国制造2025”,打造制造业新的增长点。扶持制造业重点产业发展,支持和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水平,推动“湖南制造”向“湖南智造”“湖南创造”升级。促进产融结合,但必须坚决防止“脱实向虚”;深化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发挥“互联网+”的倍增作用,把有效供给能力与市场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工业设计、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和现代金融业,推进企业内置服务市场化、社会化。

增强企业内生动力和核心能力。发挥好市场和政府两个作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支持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激发非公有制经济和民间投资活力,打造一批大型骨干企业集团,培育有特色、有竞争力、高成长性的行业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研发能力建设,建立研发平台,打造研发团队,攻克关键技术,增强企业创新素质,提高核心竞争力。鼓励企业申报和建立国家工程技术中心,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把先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注重培养设计大师、工艺大师和技能大师,发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开展“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活动,以一流标准和自主品牌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既要重视重大产业项目发展,也要重视满足市场需求、有特色的小产品生产。坚持质量第一,用质量优势对冲成本上升劣势,努力把外溢的需求拉回来。支持企业聚焦主业、突出特色,优化经营结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引导企业向境外转移优质富余产能,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

着力强化政策支持。用好用活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税收增量地方留成部分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加强研发的政策;通过减补加奖,引导企业减虚夯实、减少冗员、减少成本、减少能耗,对新进入中国500强、中国民营500强的盈利企业领导团队按政策给予一定奖励。继续开展百户大型骨干企业精准帮扶活动和涉企收费清理专项检查。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省担保集团和农业信贷担保公司,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

增强消费和投资的拉动作用。不断挖掘消费潜力,努力促进消费升级,以消费的持续扩大和升级,为实体经济发展开拓更大市场,创造更多增长点。放宽不合理的服务业准入限制,推动服务业模式创新、跨业融合、多维拓展。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和食品加工业,推进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五大幸福产业服务消费提质扩容,建设健康产业园。完善消费配套设施和政策,加快健全农产品电商销售体系,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推进“互联网+商贸流通”,拓宽“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保障“田间”到“舌尖”的安全。对电子商务企业符合条件的研究开发费用,按一定比例加计扣除计入当期损益。

今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要按照“开工一批、推进一批、建成一批、立项一批”的思路,重点推进116个省级重大项目。这些项目既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民生工程,又包括产业投资重点项目;既可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又可为实体经济振兴带来更多市场需求。开工一批,就是力争长益常高铁等交通项目、五强溪水电站扩机等能源项目,黄盖湖防洪治理工程等水利项目开工。推进一批,就是重点推进长益(扩容)高速公路和怀邵衡、张吉怀、黔张常等铁路在建项目,加快黄花机场T3航站楼前期工作和支线机场、通用机场等民航项目;加快推进农网升级改造和“气化湖南工程”;推进涔天河水库扩建、莽山水库等项目,抓好洞庭湖重要堤防加固维修工程;继续推进城市宽网提速、宽带乡村建设和电信普遍服务工程;加快推进中电信息安全产业园、中航发动机产业园、舍弗勒汽车零部件及精密轴承等重大项目。建成一批,就是力争建成高速公路300公里以上、干线公路1000公里以上,确保武冈机场开通营运;建成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立项一批,就是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动向,选准投资方向,围绕“四大体系”“五大基地”建设,及时谋划、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围绕国家165项重大工程项目,争取把湖南相关规划纳入“盘子”,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稳步推进代建制和PPP模式。

 

促改革,重点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着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继续去产能,建立实施产能过剩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稳妥化解钢铁、水泥等行业过剩产能,淘汰退出落后煤矿产能。妥善做好企业债务化解和人员安置工作,创造条件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有效去库存,坚持分类调控、因城因地施策,在积极化解区域性、结构性库存的基础上,促进房地产去库存与推进新型城镇化、棚户区改造、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户籍和住房制度改革等结合起来。大力去杠杆,降低企业负债率,深入推进企业债务重组,支持银行、资产管理机构和企业开展市场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盘活企业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加快处置“僵尸企业”。多方降成本,深化电力、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垄断性行业价格改革,开展农产品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积极实施养老保险缴费费率过渡试点,切实降低企业融资、用工、用能、物流、制度性交易、清算退出等成本。努力补短板,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及人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着手,把着力点放在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上。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农村服务业等产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培育更多“三品一标”产品。在调整农业种养结构、发展特色农业和新业态等方面加大力度,更好地把农业生产与市场需求对接起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严守耕地红线,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优化农业供给政策,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指向性和精准性,省财政将对每年认定的十个产业集聚区给予奖励。以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为重点,深化农业农村各项改革,推进规模化经营。

加大力度推进国企国资改革。把党的建设贯穿国企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完成省属国企公司制改制,扎实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着力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省属国企战略性重组,深化华菱、湘电改革,积极推进兼并重组,解决企业同质化和层级过多、战线过长、力量分散等问题。采取多种方式降低省属国企负债率,继续推进“三供一业”分离移交。

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以“三清单一目录”为抓手推进简政放权,清理各类中介服务及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推进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商会脱钩;全面推行电子营业执照的发放和应用、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做好企业“五证合一”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工作;加快形成覆盖全部社会主体、所有信用信息类别、所有区域的信用信息网络;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动实体大厅和网上大厅融合,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财税、金融、投融资、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推动垄断性行业竞争性业务价格放开。

 

调结构,重点优化产业结构

围绕打好转型升级战役,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力求精准发力、有所作为,推动区域、城乡、三次产业等结构调整。

加快发展重点产业。着眼打造以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区为目标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一方面,以工业与信息化融合、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军民融合为抓手,推进长株潭“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群建设,争取在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航空制造、大数据等领域取得突破,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另一方面,在继续压减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的基础上,重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装备制造、钢铁、有色金属、医药食品、石油化工、烟花陶瓷、纺织服装等7个领域开展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创新示范试点。大力发展新兴优势产业链,坚持以产业链促进创新链、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重点抓好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行动计划的实施,争取在若干领域建成世界级产业集群。围绕建链、补链、强链,“一链一策”地制定实施方案,重点发展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大功率半导体器件、先进硬质材料等20个新兴优势产业链,抓好航空动力、卫星导航、无人化装备、电动汽车、海工装备等产业基地建设,推进通用航空发展。

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园区发展。以转型升级与改革创新为导向,以园区改革试点示范为契机,推进省级特色园区建设。结合各市州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坚持错位发展,根据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园区。支持有规模、有特色、符合条件的省级园区升级为国家级,推进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示范开发区、飞地经济试点建设,依托国家和省级产业园区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增强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将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保税区打造成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招商引资“强磁场”,在法定权限内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高招商引资精准度,吸引国内外各类优势特色企业入湘入园发展。以创新创业园区为载体,瞄准重大项目、重点区域、重要产业和企业,务实开展点对点、产业链、专业化招商,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吸引湘籍人士返乡建功立业。

优化外向型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服务贸易、转口贸易和新型贸易业态,开发适销对路的外贸产品,扶持一批出口10亿美元以上的制造业和贸易企业。积极申报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区域通关通检一体化改革,力争通关时间缩短三分之一。加快黄花机场改造升级,大幅提升旅客吞吐量;推动长沙、张家界航空口岸,以及岳阳城陵矶水运口岸等一类口岸拓展功能,促进进出口和物流、航运、快递业发展。

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湖南六大国家级战略平台为载体,以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城镇群、生态建设为重点,推动要素高效集聚,培育高铁经济圈和沿线增长带,培育“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区域发展新格局,着力构建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中心城市为主体、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的新型城镇体系。不断优化城市规划、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县域城乡一体化发展,抓好百个特色小镇,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

 

惠民生,重点抓好脱贫攻坚和民生实事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力争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坚决打好脱贫攻坚战役。围绕确保11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10个贫困县摘帽和2500个以上贫困村退出的年度目标,启动实施解决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问题三年行动计划,细化落实特色产业、劳务输出、易地扶贫搬迁、生态补偿、教育扶贫、医疗救助、保障兜底等“七大扶贫行动”,切实做好45万左右丧失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的兜底工作。加大扶贫资金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增长25%以上。鼓励支持各贫困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集中力量攻克薄弱环节。以湘西自治州建州60周年为契机,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促进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层层压实、传导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强化扶贫资金项目监管,坚决防止数字脱贫、假脱贫、被脱贫。

认真办好重点民生实事。坚持“尽力而为、务求实效”,在农村危房和棚户区改造、农村特别是贫困村安全饮水、搬迁安置特困移民、农村交通、就业、养老、社会治安、卫生健康、行政村宽带网络和配电网改造等方面,实施1014件民生实事。坚持为民办实事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民生实事项目后续管理,落实责任、加大投入、形成合力,想方设法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重点推进高等院校“双一流”建设,继续提高高职、中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完善困难学生奖扶政策体系;实现贫困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覆盖。加快推进城市公立医院和县级公立中医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医疗服务改善行动。继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基本养老、医疗和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制度;做好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等工作,落实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推进农村低保和扶贫标准“两线合一”。

扎实做好就业托底工作。鼓励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建立政府投资和重大项目促进就业机制,继续实施创业带动就业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实施“双百资助工程”,分类指导高校毕业生、农民工以及各类困难群体就业,做好军队转业干部和退役士兵的安置工作,抓好去产能职工的分流安置。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快培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把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工作。围绕打好环境治理战役,加大治山、治水、治气力度,探索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途径。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湘江、洞庭湖为重点,实现全省河段、湖区生态保护与治理责任的全覆盖,继续实施湘江保护和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严格控制河道采砂,加强沿江两岸生态建设。统筹“一湖四水”的水生态保护、水环境治理、水安全保障、水经济发展,切实保护好山水和人文资源,减少经济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让青山永驻、绿水常流。

 

防风险,重点防范债务风险

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防止将显性债务隐性化,在市县推广编制融资债务预算,将平台公司的公益性项目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控,加大对平台公司借款和政府支出责任的管控力度,建立平台公司目录清单,动态监控平台公司债务余额。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规范PPP项目运作,不允许采用保底承诺、回购安排、明股实债等方式变相融资。严格规范设立政府性基金,同一领域、同一支持方向原则上只能设置一支基金,政府出资与社会资本同股同权、风险共担、收益共享。搭建省级统一公开平台,定期公开各市县平台公司债务、市县政府购买服务、政府性投资基金等相关情况,倒逼平台公司规范举债、金融机构审慎放贷。加大政府债券、转移支付、预算收入、政府性基金、国资收益的统筹使用力度。

管控金融风险。出台规范民间融资的政策措施,做好风险监测预警、案件处置协调和维稳工作,将风险监管与市场准入、行业管理挂钩。继续推进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出台对新型金融业态的监管措施。高度重视防范企业债券风险,严控企业债券发行准入关,加强对债券资金使用和项目建设情况的督查,全面排查债券本息兑付风险,动态监测、提前预警企业债券风险。

防控房地产风险。进一步“控房价、防泡沫、防风险”,重点解决三四线城市、县城商业地产库存过多的问题,稳控长沙等城市房价,加强房地产用地调控和市场监管,整治和规范房地产开发、销售、中介等行为,积极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推动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防范社会稳定风险。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严格落实党政领导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持续推进道路交通、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设备、消防、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生产行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推进城乡一体网格化管理,加强社会治安防控立体化建设,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处理机制,积极防范、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大力实施食品安全战略,坚持严字当头,加强食品药品监管,防范假冒产品流入市场,杜绝工业用盐等非食用品流入食品领域。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统筹生态与经济建设,重视和化解征地拆迁、生态环境、工资待遇等累积性风险。完善省对市、县的转移支付分配办法,推动困难较大地区加快摆脱困境。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必须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找准实施创新引领战略与本地区、本领域企业和项目的结合点,将科教强省建设任务落实到产业培育、企业发展、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上。坚持需求导向,把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起来,重点解决新兴优势产业链培育、提高有效供给能力等方面的技术瓶颈问题,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和军民融合发展,促进产业化发展。抓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和创新型人才培养,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计划和高精尖人才培养引进工程。以各类高新园区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为载体,加快建设湖南制造业创新中心,推进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开放共享,打造统一开放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落实科技人才奖励政策,完善创新政策支持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环境。

完成今年各项发展目标任务,必须大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要切实强化“四个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作风,抓好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的落实,确保政令畅通。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权力观、政绩观,坚持功成不必在我,不搞面子工程,不急功近利,对弄虚作假等行为“零容忍”,守住廉洁自律底线,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绩考核机制,着力解决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的问题。强化正确的用人导向,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使办实事、求实效、作风扎实、甘于奉献的干部脱颖而出。

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决把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实到湖南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求真务实,奋力拼搏,以优异的发展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新湘评论》2017年第03期)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