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从“烂摊子”到“和谐村”
————蓝山县毛俊镇“百姓村”和谐建设的调查

作者:唐定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07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07日 04时45分17秒 编辑:redcloud

  

 

  

 

  蓝山县毛俊镇毛俊村聚居99个姓氏的村民,被誉为湘南第一“百姓村”。毛俊村自3年前实施“和谐建设”以来,村内社会秩序由乱到治,村民群众由贫到富,村容村貌由烂到靓,一举成了村风文明祥和、集体收入年逾百万的“和谐村”,先后获得了“全省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姓”上一百,难求和谐

 

  毛俊村地处蓝山县边远山区,与郴州市的临武县、广东省的连州县相邻。由于历史的各种原因,村里聚居了唐、李、陈等99个姓氏的3380名村民,这些村民分别来自湖南、湖北、广西等12个省72个县。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因村民来源不一、素质参差、利益取向多元复杂而引发的村民内部矛盾此起彼伏。2005年,村委会的办公场所遭村民哄抢,仅有的集体资产----两间铺面被村民强占,村支两委被逼到瘫痪的边缘。毛俊村位于圩场所在地,村内群众与邻村村民因商贸资源之争,纠纷频发,摩擦不断。相邻的西岭村打算修一条连通镇里的公路,需要从毛俊村经过。但毛俊的村民以过去与西岭村有隔阂为由,蛮横不让……2005年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廖仁旺说:“刚上任的那年,我一共花了237天的时间来调解矛盾纠纷。”而此时,周边各村轰轰烈烈地启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毛俊村却仍然被人心聚不拢、发展上不来的“硬伤”无声地折磨着。

 

  顺时应势,“四大板斧”

 

  2005年,新一届村支两委班子,顺应广大村民的意愿,乘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对全村的“和谐建设”砍下了“四大板斧”。

 

  第一板斧:做大产业,发展经济。和谐建设离不开经济发展,只有村域经济发展了,才能让群众安居乐业。为此,毛俊村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立足稳定农民,发展农林生产。在农业生产方面,村里将全村仅有的1212亩耕地整合起来,实现规模经营,发展订单农业,先后建起了420亩优质稻基地、500亩香芋基地和100亩商品蔬菜基地。林业生产方面,主要将几近失控的集体林场重新管起来,分片承包给村民经营。农林产业经营的创新,让部分村民不仅有了事做,还有了钱赚,村集体也从中获得了每年近20万元管理费收入。二是提升传统技术,大搞竹木加工。村支两委根据当地有竹木加工的传统,筹资兴办蓝山县第一个村级工业园,把村里220多户有竹木加工技术的农户组织起来,聚集到工业园办厂。到2008年底,村工业园里共整合、发展了大小竹木加工企业32家。目前,整个工业园已经安排村民就业人数达700多人,年创产值近8000万元。三是延伸产业链条,搞活商贸服务。依靠村级工业产业辐射带动和历年来村里积累的商贸业基础,村里不仅组建了有40多台客运、货运车辆的运输队搞运输,还扶持了90多家农户常年从事商业经营。全村基本形成了以工、贸、林、农为主的立体化产业格局,从事非农产业的劳动力达到1200多人。2008年,全村村民人均纯收入接近7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4年的5万元,跃升到2007年的212万元,2008年虽然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集体经济收入仍有180万元。村主任陈书玉介绍说:“现在村里没有外出的劳动力人人有事做,个个在创收。忙起来、富起来的村民再也没有闲情闹矛盾了!”

 

  第二板斧:增加投入,改善环境。近3年来,村里共投入资金628万元,先后建起了800米的农田排灌水沟,加固了沿河防护堤460米,兴建了3400平方米的客运站,办起了日产500吨的自来水站,还硬化了近4公里的环村路、广场路、小区路和桥头路。村里不仅投入4万多元帮助群众改水改厕,还出资改造了1150米的下水道;村里常年安排了2名保洁员,配备了3台垃圾运输车,负责村内主要道路保洁和生活垃圾收集处理。2008年,村里还在“百姓”广场四周和村内主要道路两侧修建了绿化带,在广场周围和主要交通区域安装路灯1.8公里,使整个村庄实现了绿化、美化和亮化。如今,人们走进毛俊村,看到的是一条条整洁的街道,一座座漂亮的村民新居;工业园内机声隆隆,工人们愉快地劳作;“百姓广场”既有城市气派,又充盈着乡村气息;绿水青山从远处延伸进来,穿插在村内,优雅地点缀着一座画屏式的美丽村庄。生活在毛俊村的人们,羡慕别人的眼光逐渐少了,妒嫉邻村发展快的心情也不知不觉地消失了。

 

  第三板斧:倡导文明,树立新风。短短3年,村民口袋鼓了,村里环境美了,但村支两委干部的心里清楚:和谐的村庄离不开文明的村风。建设文明和谐的村风,既要发展群众利益,还要改变群众观念。在村内,坚决革除宗族观念,不许村民搞宗族派性,分里外亲疏。对家族势力或宗族势力插手村务或挑起邻里纠纷的现象,一有苗头就坚决控制。

 

  毛俊村成立了老年协会,兴建了老年活动中心,并按照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将经费划拨到协会,确保了村民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对考上大学的村民子女给予奖励,对家庭困难的学生读书给予帮助。村里还出资为全体村民办了医疗保险,并将所有生活困难的村民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村里每年开展“五好家庭”、“青年创业标兵”、“巾帼能手”、“尊老爱幼模范”、“卫生示范户”等评比活动,以此引导和带动村民群众做文明村民、树文明新风。

 

  在处理与邻村关系方面,他们坚持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理念,建立了互相走访、通气的协调机制。2006年,为了让西岭村的通村公路顺利通过,村支书廖仁旺挨家逐户地做本村群众的思想工作,不仅本村干部群众的思想通了,西岭村的公路通了,西岭与毛俊这两个往日的“疙瘩村”还成了友谊村。

 

  第四板斧:民主治村,廉洁理政。村支两委以选举、理财、决策等事务为重点,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民主管理村务的制度,特别是村里重要事务和集体财务,全部按民主程序办事,确保了群众充分知情、参与、决策、监督。村里在集体财务管理中,坚持由村主任一支笔审批,村里选派代表组成财务监督小组和财产清算小组,代表村民对村集体资金收支情况进行监督。村支两委干部共8人,个个都是经济能人,但是每一名村干部都心甘情愿耽误自己的私事,尽心尽力地为村里的发展奔波操劳,无私奉献。2008年初,蓝山县遭受百年不遇的冰雪灾害,为了抢修村里的电力设施,村支书廖仁旺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还无偿地贡献出了大量的电线和各种电力设施零配件,村里成为全县第一个恢复通电的村,但廖仁旺自家的工厂却因没有及时除冰减压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20万元。

 

  和谐之本:科学民主

 

  毛俊村和谐建设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必须集中精力发展产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但发展需要经济基础来支撑。毛俊村关于和谐建设的成功实践,首先得益于村支两委带领农民群众,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了农民充分就业,壮大了集体经济,为解决农村的系列矛盾创造了必需的经济基础。

 

  必须因势利导强化管理。近年来,农村矛盾纠纷的诱因,主要集中在农村“三资”(资源、资产和资金)管理方面。毛俊村在和谐建设中,整合了农村资源,盘活了集体资产,用好了涉农资金。这为我们顺应形势发展做好农村工作,明确了管理重点,提供了方法借鉴。

 

  必须发扬民主多办实事。在毛俊村,村里做什么、怎么做、由谁来做,完全依靠民主决策;集体的资金用不用、怎么用、用在哪里,也充分尊重群众意愿。这实质上是贯彻了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坚持了为民办事的检验标准。这个要求和标准,是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

 

  必须面向发展建好班子。农业农村工作能否始终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关键靠基层组织“领航”,靠村支两委班子“掌舵”。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工作,必须大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努力打造一个真正能引领发展的村级领导班子。

 

  (作者系中共永州市委常委、秘书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