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亲历开国大典的深切回忆

作者:高放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10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4日 04时10分43秒 编辑:redcloud

  

 

1949年22岁的高放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喜庆。回想起当年我亲自参加开国大典的盛况依然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参加受检阅队列排练,观赏天安门城楼盛景

 

  当时我是新从老解放区河北正定迁进北京的华北大学的干部,22岁。早在1949年9月下旬,我们每天上午都在我现在住处的“铁狮子胡同一号”大院内参加开国大典受检阅的队列排练。对于我们这些从未接受过正规军事训练的年轻干部而言,要做到整排列队成一字形、每人都整齐划一地抬腿走正步、还要头部45度倾斜、双眼直视,是相当艰苦的排练。尤其是我作为站在第一排首席位置的高个子标兵,一举一动对于整个队列都有重要影响,更感到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可是一想到,有幸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祖国的心脏北京天安门广场接受党和国家领袖毛主席和各位领导人以及国宾、贵宾的检阅,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这是一生罕有的无上光荣的盛事,也就能够忍受劳顿,专心致志地听从指挥员的口令,不厌其烦地纠正自己的动作,直到指挥员满意认可为止。

 

  10月1日上午,我们兴高采烈,精神抖擞,服装整洁,步履矫健,进行最后一次排练;中午我们华大二部的干部队伍齐步走到东单广场,原以为我们就在这里等候,下午再随大队沿着东长安街向西挺进,接受检阅。可是到了东单广场才得知,华大几百名干部的队伍是排列在天安门广场当中,位于设计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左前方,正对着天安门城楼。站在广场中心,即便不带望远镜,凭我高个子和从童稚起就能明察秋毫的强目力,也能看清城楼上较为细微的景象,更能看清从天安门前经过的受阅队伍。真是喜出望外,乐在心中!

 

  开国大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悠文明历史中最盛大的节日,又是天安门兴建以来三五百年漫长岁月中最辉煌的一天。天安门始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即公元1420年,原称承天门,后毁于兵灾,清朝顺治八年,即公元1651年重建并定名为天安门。那天上午本是阴天,下午放晴。到两点多钟,天安门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站满了各单位按规定排列好的几万名干部和群众的队伍。人人的明眸都在仰望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原本破旧的天安门城楼,自北京和平解放8个月来的整修、粉刷、彩绘,焕然一新,光彩夺目。城楼顶上的黄色琉璃瓦,鲜艳的色调在偶尔出现的阳光普照之下,更显得金碧辉煌。城楼顶上飞檐两端精巧矗立的青龙,好像在张目振角要腾空起飞,为今天盛大的庆典扬威助兴。城楼里面房檐下,高悬八盏鲜红的大宫灯,城楼房檐中间张挂着红底白色中文字体布幕,从左到右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天安门城门正顶上端高挂着艺术专科学校教职员工集体绘制的毛主席画像,头戴军帽,面带笑容,目光炯炯,神采奕奕。天安门城门两边红色城墙上镶有大型横幅标语,左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右边是“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天安门城门前面下边,新搭建了好几层高低错落的观礼台。看来已有几百名嘉宾云集。临近下午3点钟时,天安门城楼上站满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近200人。新当选的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和紧跟他身后的六位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出场时,城楼上下热烈鼓掌,观礼台嘉宾都转身仰望,天安门广场万众欢腾雀跃,喜上眉梢。

 

  第一次奏国歌、升国旗,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3点整,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和56位委员就位。随即响起了国歌的最强音,眼看就站在我们队伍右前方的华北军区军乐队高奏国歌。随着国歌乐声响起,早就安放在天安门东侧三座门的54门礼炮,连连齐发28响。这54门礼炮标志着参加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的代表涵盖54个界别人士,这28声巨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28年终于取得人民革命的胜利。发射28响礼炮的时间合计2分5秒,正好是奏国歌、升国旗的全过程。《义勇军进行曲》这首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歌曲原本是1935年为电影《风云儿女》谱写的主题歌。我从童年上小学起就熟唱这首战歌,它曾经鼓舞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誓死奋斗。1949年9月27日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今天在开国大典上第一次让国歌响遍天安门广场,进而长久响遍全中国。奏毕雄壮的国歌,毛泽东主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全场立即响起雷鸣般的热烈掌声。林伯渠秘书长随即请毛主席升国旗。这时架设在天安门广场当中的旗杆上冉冉升起了红底五角星的国旗。这个国旗的图形也是9月22日全国政协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其中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四个小星象征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当时感到惊奇的是,旗杆周围并没有旗手拉绳扬旗,国旗怎么能徐徐上升呢?次日读报才得知,原来是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按捺事先装置好的电钮。由毛主席亲自用现代化手段第一次升起国旗,这是特别富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这第一面巨幅五星红旗是北京美术供应站女工赵文瑞精心缝制的,高460厘米、宽338厘米,这位女工今天在我们华北大学队伍中看到她的劳动成品凌空而起,激动得热泪盈眶。国旗升到了高达22米的旗杆顶端,四万万七千五百万国人的心也随之上升到高空,真是中华民族志高气扬、扬眉吐气的大喜之日。扭头再看我身后想象中巍峨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昨天下午6点钟毛主席率领第一届全体政协委员在这里举行了奠基典礼,毛主席亲自执锨铲土培基,为纪念碑奠定了基础。纪念碑1952年8月动工兴建,1958年4月落成,通高37.94米,比天安门城楼还高4.24米。

 

  奏国歌、升国旗之后,毛主席从容地迈向扩音器前,郑重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他以宏亮的声音宣布:“自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政府背叛祖国、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战争以来……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得以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他逐一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六位副主席和56位委员的名单。委员中就有我们华大校长吴玉章,他就站在毛主席后面一排、紧靠毛主席右侧。接着宣告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在首都北京就职,以全国政协制定的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并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这份只有805个字,言简意赅的公告是旧中国的诊断书和死亡证,又是新中国的出生证和宣言书。毛主席宣读公告的最强音声震遐迩,全场为之欢声雷动,额手称庆。可以想象,全国人民莫不为之欢欣鼓舞,兴高采烈,全世界各国人民和政府莫不为之震动、震撼、震荡、震惊,当然也有人感到震慑,震怒!这个公告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展示了新中国未来的美好前景;从此形成了世界的新格局,昭示了新世界未来的光明走向。

 

  雄伟、壮观的阅兵式

 

  接着开始极其雄伟、壮观的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华北军区司令员兼京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将军任阅兵总指挥。身穿崭新军装的朱总司令由聂将军陪同,站在敞篷车上精神抖擞地从东三座门沿着东长安街检阅各兵种部队,军乐队高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歌曲。检阅完毕,朱总司令回到主席台站在扩音器前宣读了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要求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这个命令使全军官兵和全国人民倍感兴奋!

 

  早就排列在长安街上的受检阅部队随即分列由东向西递进,经过主席台前时,整个队列等速度、等距离,昂首挺胸,正步猛进,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雄师方阵,威武严正,英姿飒爽,蔚为壮观。我们聚精会神,注目凝视,目眩神迷,可惊可敬,全场不时激起阵阵掌声,像海潮激波一样,汹涌澎湃,一浪高过一浪。受阅部队以海军两个排为前导,他们头戴白色水兵帽,帽后飘动着黑色锻带,身着蓝白相间的海魂服,显得格外鲜艳夺目。接着是一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师、一个战车师、一个骑兵师相继跟进。步兵师以三个建制步兵团加上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迫击炮、山炮、战防炮、通信兵各1个营的阵容接受检阅。炮兵师以野炮、榴弹炮、高射炮的阵容通过天安门。战车师由摩托化战车、装甲车和坦克车各一个团编成。当指战员们驾驶的战车隆隆驶过天安门前大道时,人民空军以双机、三机编队,一批接一批由东向西飞临天安门上空接受检阅。其中两架蚊式飞机排成一字横队,其余6个分队由战斗机、运输机、通信机组成,均为三机排成品字形。最后由绿色蚊式飞机领航,随后飞过的9架战斗机再向右转弯沿北城墙外侧飞行,正好接上最后一个分队再度飞过天安门上空,这样就会使人们感觉到前后都有9架飞机受阅。参阅飞机总数不止14架、17架,而是26架。当共和国雄鹰初次展翅环绕盘旋天安门上空时,主席台上和广场上众人都手遮眉头举目观赏,再俯听天安门前战车滚滚而过,上下呼应,形成强大雄伟场面,人群中爆发出阵阵雷鸣般掌声。最后是骑兵队伍,由3个骑兵团组成,共有1920匹军马编成6个纵队,以5马并列的队形前进,以马匹颜色分别组成“红马连”、“黄马连”、“白马连”、“黑马连”,稳跨马背上的骑兵们身着绿色军装个个手持钢枪或横握马刀,英姿焕发,豪气满怀,远看去真是五颜六色,异彩纷呈。

 

  陆海空三军受检阅部队有一万多人,阅兵式历经两个半小时。在共和国建立的第一天人民解放军就以军威显示了新中国的国威,以军魂宣扬了新中国的国魂。

 

  声势浩大、五彩缤纷的群众游行

 

  隆重威武的阅兵式之后,开始声势浩大、五彩缤纷的群众游行。这时夜色已经笼罩京城。霎时间,天安门四周焰火腾空飞射,彩星布满高空。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遍地火龙滚动,万千红灯发亮,万千火炬光照,提灯、火炬游行的队伍出动了。

 

  参加游行者有首都各个企业工人,清早从四郊赶来的农民,市民中有各界各族人民,各个事业单位职工,机关干部,各大学、中学师生,等等。各单位的群众队伍前列都高举写有各单位名称的五颜六色的横幅布幔,如“石景山钢铁厂”、“清河毛纺厂”等等。备受压迫和剥削的工人阶级从今天起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他们气宇轩昂,格外高兴地走在群众队伍的最前列。郊区来的农民,有的头上包裹着白毛巾,有的手捧秋收的瓜果,年轻男女敲锣打鼓,载歌载舞。农民队伍紧跟在工人队伍之后,象征着巩固的工农联盟是我们人民共和国的坚实基础。跟随工农队伍之后的是机关干部、商业职工和街道市民代表。由一百支枪组成的礼花队,在游行进程中陆续不断发射色彩斑斓、多姿多样的礼花,把天安门广场照耀得通亮。天上闪光的礼花与地面的红灯、火炬互相辉映,使游行的广大群众更加欢乐兴奋。每一支群众队伍通过天安门时,都是举手跳跃,以震天的吼声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举手频频向欢腾的群众呼应,并且不时喊出:“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当时天安门城楼上下、广场中心、东西长安街两边,欢呼声、呼口号声互相交融,汇合呼应,真是响彻云霄,声震寰宇!我有生以来从未经历过那么强烈的领袖与人民群众联欢共庆、融为一体的宏伟场面!

 

  游行队伍的最后部分是拥有14万人浩浩荡荡的大学和中学师生。首先引起我注目的是我的母校----北京大学。在高举“北京大学”横幅队伍的最前面,有北大师生自己绘制的巨型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头像。我想在北大师生队伍中一定有我认识的师友,然而在快速通过天安门的队伍中难以辨认清楚面目。看次日出版的《光明日报》有关报道,果然提到:“各学校的师生们卷入狂欢的洪流里。北大的教授队伍,每看到雄壮的部队经过时,便由楼邦彦、管玉珊两位教授轮流领导高呼‘拥护人民解放军,统一全中国,巩固国防,人民解放军万岁!’他们最后喉咙都喊哑了!”这里提到的楼邦彦教授就是1947年我在北大政治系上学时教过我的老师,他是30年代清华大学毕业后留学英国,归国后先后在西南联大等校执教;管玉珊是教体育的,他与楼邦彦教授同龄,30年代燕京大学毕业后留学美国,他原学化学,后转为体育,1946年进北大,任体育部主任。他们的喉咙都喊哑了,可见他们拥军爱国的激情达到何等激烈的高度!仅从这一点来看,旧北大的确已经开始变成新北大。旧北大一批思想反动或保守的人物,已经于1948年底跟随国民党反动派逃窜到台海孤岛上去了。固守自由主义立场的老校长胡适博士也跑到美国去了。胡适走后,北大教授成立了以研究中国佛教史、哲学史著称的汤用彤教授为主席的校务委员会,主持校政。北京和平解放后,北大老师进步很快。在开国大典上两位教授声嘶力竭呼喊口号就是明证。在北大年轻教师队伍中,有我1947年在北大政治系学习时的大师兄赵宝煦,他1948年毕业后留校当助教,1948年10月加入了地下党。上世纪90年代他担任过中国政治学学会副会长,是著名政治学家。在北大学生队伍中我认识的老同学就有汤用彤教授的儿子汤一介,当时他是哲学系三年级学生,后来成为著名中国哲学史家,现任中国孔子学会会长。还有后来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胡启立,他当时是北大工学院机械系三年级学生。清华大学、燕京大学的师生,清早就从西北郊赶进城内在长安街等候。清华大学化工系扎了一所化工厂和一座大锅炉的模型,上面写着“发展重工业”以表示国家工业化的方向和自己的志愿,航空系扎了一架大飞机,上面写着“巩固国防”。据我了解,后来担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和担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龚育之,当时都在清华学生的队伍中,朱是电机系二年级学生,龚是化学系一年级学生。

 

 

  在大学师生队伍中殿后的是我们华北大学和华北人民革命大学这两所由共产党创办并直接领导的新型大学的师生,计有4万人之多,几乎占全部大、中学师生游行队伍的三分之一。华大三部、即文学艺术部的师生走在最前列。他们高举毛主席题写校名的“华北大学”大型横幅和多面小型校旗进入天安门大道。众目睽睽,在大道两旁和广场中心的观众,从这些校旗,谁都看得清,这是华北大学的队伍。这支队伍的特色之一是边走边展示革命文艺作品,边走边演出革命文艺节目。他们以近百面红旗为先导,由近千人手举火把,巧妙地用火把组成“毛主席万岁”5个大字的字样,熊熊烈火,昭明通亮,吉光耀眼,舞动前进,形成天安门前一道独特的“火把组字”景观。接着有华大三部美术科师生创作的多幅大型毛主席在多种场合的画像和反映人民革命斗争历程多种场面的组画。随后是华大文工团表演《万岁人民共和国》的大型歌舞,这是由华大三部音乐科、戏剧科、舞蹈班的师生联合精心设计、排练的。其中有秧歌舞、战鼓舞、花鼓舞、进军舞、工农舞、边疆舞等等,其多样的装束、鲜艳的穿戴、整齐的动作、优美的舞姿和欢乐的气派,在两旁熊熊火炬的照耀下和五彩缤纷的彩旗辉映下,给予了观众强烈的鲜明的印象。在华大三部文艺队伍精彩表演之后,随之前进的是华大一部和二部的师生、干群队伍。这一支独具一格队伍的最大特色是所有的人都穿着清一色的灰色土布服装,女同志还是别有式样的灰布列宁式上衣,脚上是农民手纳鞋底的布鞋,这都是因为我们享有供给制,穿着统一发给的装饰。这一支队伍的每一个方阵都是整齐步伐前进,甚至手拉手以保证队伍不散不乱。这与北大、清华师生的队伍满是色式各异的服装、显得自由散漫,是大不一样的。在当时,这也许乃是我们从解放区来的革命的、人民的大学的本色吧。站在天安门广场中心的华大二部干群队伍听从指挥,紧步跟进。我们虽然不是按预先排练的走正步,但也是手拉手齐步前进。到天安门前金水桥边,大家放声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毛主席万岁!”同时我们听得很清楚,扩音器里不断传出了毛主席的呼声:“华北大学同志们万岁!”这给予了我们莫大的鼓舞!回想起1947年5月20日我以北京大学四院罢课委员会常委的身份,领着北大四院同学参加北平市大中学生“反饥饿反内战”大游行,路过天安门时,我曾经跳上华表石栏,双手指向挂在天安门城门中上方阴森的蒋介石头像,领着同学们吼叫:“打倒专制独裁,打倒贪污腐败!”仅仅相隔两年多时间,这个专制独裁、贪污腐败的反动政权就被人民群众推翻了。今天的胜利和欢庆,真是来之不易啊!当时在天安门前负责庆典纠察任务的是我们华大政治上可靠、纪律性很强、有应变能力的年轻革命干部。当华大的游行队伍临将结束时,纠察队得到通知:华大的队伍可以进入金水桥,于是我们从金水桥主桥蜂涌而入,狂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俯视我们,又频频喊话:“华北大学同志们万岁!”这是我们在庆典全过程中亲耳听到的最后的最强音。群众和领袖两种“万岁”的喊声互相呼应,交融一起,这也是在群众游行中的最后一个高潮。我们的队伍通过主桥后,向西转弯,又从第二桥折回,继续向西长安街前进。提灯焰火游行到晚上近10点才结束。再走回“铁狮子胡同一号”宿舍,已是半夜12点钟了。

 

  十个特性、五个第一的大庆典,千载难逢、万年不遇的大喜事

 

  盛况空前的开国庆典是大规模、大场面、大气派、大活跃的庆典,是高规格、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的庆典,是多群体、多景象、多风采、多视角的庆典。当今回忆60年前亲历往事,深感历久弥新,回味无穷,依旧历历在目,仿佛就在眼前。历数了当年目睹耳闻的每一个场景的感性印象之后,再进一步进行理性思考,温故而知新,我想可以概括出开国大典具有这样10个特性,即高度的政治性、思想性、权威性、先进性、自觉性、团结性、组织性、纪律性、群众性和文娱性。这充分显示出我们党在建国的第一天就具有坚强的领导本领和执政能力,高超的政治智慧和组织才干。事后才了解到,当时我们还及时破获了暗藏的敌特要破坏这次庆典的阴谋,并且充分防备当时还盘踞在广州的国民党的突然袭击。

 

  在这次庆典中,第一次高奏了催人奋进的国歌,第一次升起了表征各届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国旗,第一次宣告了新中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及其国策,第一次从阅兵式中显示了国威与国魂,第一次从群众游行中表明了国力与国本。正是有这样五个第一,使这次庆典名垂史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熠熠生辉的首页。我联想到国歌和国旗的由来。世界历史上自17世纪有民族独立国家及其越来越多国际交往后才有国歌和国旗。我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五首国歌:第一首是清王朝1911年制定的《巩金瓯》,翌年,辛亥革命就粉碎了“金瓯”梦;第二首是1912年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国歌》;第三首是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中华雄踞天地间》的“洪宪”国歌;第四首是1919年北洋政府《卿云歌》;第五首是1939年国民党政府以《国民党党歌》充当国歌。我国历史上也有过五面国旗,即1862年清王朝制作的黄龙旗,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1915年袁世凯称帝时中华帝国旗,北洋政府五色旗和1928年国民党政府青天白日满地红旗。这些国歌和国旗都远不如当今新中国的国歌和五星红旗。我国五千年文明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次改朝换代、建立新政权新政府能够举办如此重量级阅兵式和大规模群众游行的盛典。这次庆典庆祝的决不是像历史上改朝换代那样的变迁,而是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社会制度的巨变。我有幸站在祖国心脏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地带,亲身经历和感受这史无前例的光辉盛典的全过程,真是全身心充满自豪感和幸福感,真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大喜事!

 

  我本来只想用“千载难逢”这句古已有之的成语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读盛典次日即10月2日《人民日报》的报道,得知当时站在东单大街保康大药房门前的刘老先生竟然对记者说,他是赶来看这“万年不遇的大喜事”。这“万年不遇”的说法比之“千载难逢”更推长了九千年。我想“万年不遇”的说法是更为贴切、更有远见的。中华民族迄今才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再过五千年,当我们的后代子孙在世界大同的胜境中从历史录像里再次观赏这次开国大典的盛况时,岂不就会感受到:那真是万年不遇的大喜事!让我再填词一首以述怀:

 

  诉衷情(忆亲历开国盛典)

 

  早年喜事忆犹新,幸会笑如宾。

 

  战歌奏响声壮,冉冉彩旗升。

 

  公告布,举国亲,盛情真。

 

  阅兵雄伟,万众欢腾,乐煞人民。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