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贵在创新坚持创新

作者:陈开国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5年02月03日 04时22分11秒 编辑:redcloud

案头上摆放的《辣劲十足的湖南》,成书前我至少读过五次。初 始,第一感觉是:离谱。后来,从结构框架看,逐章、逐段、逐句细 读,觉得它还“有味”,有看头。待看到样书,感觉全变了,也归结为 两个字:创新。从离谱到创新,反差之大,以前少有。但感觉的变化也 是顺理成章的。试想:不离谱,又何来创新?(本人曾在对外宣传领导岗位上工作了近十年。记得早在1992年, 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就提出了地方对外宣传品0简称外宣品)制作“七个一工程”:一本简介、一本投资指南、一本画册、一套折 页、一本旅游手册、一张地图、一部录像片0都要既有中文的、又有外 文的1。由我主编和经手的简介,也有好几种,诸如《湖南概况》、《走 向世界的湖南》、《开放的湖南》、《迈向新世纪的湖南》等。这类简介,开始还能给人以一种新鲜感,然而,“走”也好,“迈”也好,总是面 面倶到,“走”不出呆板、枯燥乏味的“老套路”,“迈”不过固有的、已成思维定势的“老框框”。看来,《辣劲十足的湖南》是“走”出新 路了。别的不说,只就章节设计而言,“上天的青睐和眷顾”、“穿越时 空的灿烂文明”、“现实与未来的无缝对接”……一看小标题,就感到 新颖,就会被吸引。外宣品追求“眼球效应”,《辣劲十足的湖南》一面世,便吸引眼球,很难得在离退休老干部中也有好的反响。
    《辣劲十足的湖南》的新颖,不仅表现在结构布局上,而且从内容 到形式,比之过去同类书籍,都有突破和创新。它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突出了湖南的“辣劲”。记得早些年蒋袓煊副部长送我一本《辣椒湖 南》。此书与《辣劲十足的湖南》一样,别出心裁,别具一格,其创 意、创新也集中在一个“辣”字上,真可谓不谋而合,因此一面世, 同样颇受欢迎。一本简介或概况,当然有它的全面性,地理、区位、区 划、人口、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都要涉及,但全面性并不排斥突 出重点,并不意味平均使用力量。要知道,没有重点就没有区别,没有 区别,也就没有特色。前些年,不少省市区同类型的外宣读物,都是一 个模式,这正是外宣品制作的一个通病,一个“怪圈”。《辣劲十足的 湖南》在“辣劲”上做文章,由于重点突出,所以“走”出了这个 “怪圈”,克服了这个“通病”。这是值得充分肯定和赞扬的。
    《辣劲十足的湖南》突出的重点是什么? 一是突出了厚重的历史文 化。这无疑是正确的,因为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历史文化是 根是源,是魂是魄。而对一个地区而言,突出的当然是地域历史文化, 在湖南就是湖南的历史和湖湘文化,它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湖南区别于其他省市区的一个重要特色。二是突出了 “人”, 这也是对的。因为经济要靠人去发展,社会进步要靠人去推动。人是一 切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历史文化文明又都是人创造和发展的。书中 “穿越时空的灿烂文明” 一章,介绍了 10多个古人,提及的今人〔当 代人)就更多了,真可谓“群星璀燦”。古今不能割裂。历史不断延 续,文化文明需要传承。书中突出的两个重点,均未离开过“辣”字。 全书从古至今,列举了湖南、湖南人的辣劲、血性的种种表现。由此, 笔者也不禁想起:抗日战争时期,正面战场10次大的会战,湖南便有 长沙、常德、衡阳、湘西4次大会战,且都给了日军以重创。抗美援朝 战争中,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第一批入朝作战的五个兵团司令 员分别是陈赓、宋时轮、邓华、杨得志0政委为李志民1、杨勇,第一 个报名参加志愿军的毛岸英,他们都是湖南人。湖南籍战士至少有10多万人。真可谓“铁血湘军”,在战场上那种不怕牺牲的血性、“辣劲” 世所罕见。
   “辣劲”是什么?辣劲,就是敢为人先、敢负责任,勇于探索、敢 于创造的“敢”劲;辣劲,就是“ ‘拼’字当先,‘挺’字断后”的 “拼”劲、“挺”劲、强悍劲;辣劲,就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 “蛮”劲、韧劲。如书中“引言”所说,“湖南人将精气神凝聚在 ‘辣’字上”。辣劲彰显着湖南人的性格和“辣椒精神”。从这个意义上 讲,《辣劲十足的湖南》向人们展示的,更多更重要的是湖南人的精气 神,湖南的软实力。
    该书封面版式设计匠心独具,图文配搭恰到好处,堪称图文并茂。
    当然,它也有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地方该点题却没有点题,致 使一些内容似乎游离于题目之外。点题之言,能成为“点睛”之笔, 话不多而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引言”说到国际金融危机中湖南经济 “逆势上扬”,如果在此加上一句“辣劲使然”,那文章就前后呼应了。 其实,介绍地理环境、气候等情况,也可以与“辣劲”搭上关系,因 为人文环境与自然环境也是有关联的,说不准这也是“辣劲”的根系 与源头哩。其次,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该书起笔不错,辣 劲十足,堪称凤头;中间的内容也充实、饱满,堪称猪肚;遗 憾的是,以“湖南欢迎您”作为结尾,其中似乎少了些许“辣”味, 内容配置也似乎有不当之处。再其次,该书尽管对具有相当文化层次的 人有吸引力,但由于“上天的青睐和眷顾”,也由于“穿越时空”的缘 故,所以翻译成外文有很大的难度。外国汉学家应该读得懂,但他们毕 竟是少数。如果翻译得不好、不准确,那一般外国人就很难读懂,甚至 会感到不知所云,莫名其妙。所以,把它翻译好,做到准确、易懂、生 动,也是值得注意的。
    总之,该书重在创新,也贵在创新。创新虽难,却一定要坚持。坚 持数年,必有好处。届时,全省外宣品的质量,就会有全面的提升。
    (作者为中共湖南省委外宣办原主任)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