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十八洞村:最美风景是乡亲们的笑脸

作者:王卫东 周 仁 来源:《新湘评论》2018年第17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7日 01时48分03秒 编辑:redcloud

 

 

 

 

  武陵逶迤,山路弯弯。从209国道湘西花垣段南行约半小时,汽车驶入一条简易乡村公路。

 

  这条路,一头通往十八洞村。这是人均耕地0.83亩、藏在偏僻山谷中的苗族聚居村。它景色秀美,却曾难掩贫困:全村900余人,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为当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

 

  这条路,一头连着中南海。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八洞村,与苗族乡亲促膝谈心,并提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从此,中国的扶贫之路,进入“精准扶贫”新阶段。

 

  今天,笼罩山寨的贫穷雾霾早已散尽,十八洞村的风景越发秀美。常来宣讲政策的湘西军分区政委高振海感慨,虽然这里层峦叠翠、鸟鸣涧幽,但没有比苗族乡亲的笑脸更美的风景。

 

 

“精准扶贫,关键在精神脱贫”

 

  “那就是龙先兰家。”来到十八洞村竹子寨,湘西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刘述光指着前面一栋小木楼说。楼虽陈旧,可屋内家电齐全,门厅左边一块白色牌子十分醒目:花垣县十八洞村苗大姐土蜜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村民龙先兰是合作社负责人。

 

  去年刚离开花垣县人武部政委岗位的刘述光,见证了龙先兰一步步摆脱贫困的经过。龙先兰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孤儿,曾一度失去生活的信心。3年前,县人武部在村里成立民兵突击队,把他编入队伍并悉心帮扶。靠养蜜蜂、卖腊肉,龙先兰当年就挣了8万多元,如今不但成了家,还带动本村及外乡100多户乡亲加入养蜂合作社。

 

  在十八洞村,龙先兰的脱贫不是个例。

 

  2014年1月,花垣县委扶贫工作队进驻村里时,有村民上来就问:“你们准备给我们发多少钱?”此前,也曾有工作队来扶贫,主要是送钱送物。

 

  “精准扶贫,关键在精神脱贫。”曾在十八洞村驻村两年的扶贫工作队原队长龙秀林感叹,十八洞村要脱贫,最缺的不是钱,而是从根本上转变村民“等靠要”的思想,精准识贫、精准施策。

 

  不久,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制定“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贫困户识别工作做法”,明确“吃财政饭”的不评、有车的不评、在县城买了商品房的不评、有小加工企业的不评等“贫困户识别九不评”标准,召开村民大会当场公布投票结果,识别出贫困户136户533人,占全村总人口的56.8%。

 

  “面子的事情,群众最敏感。”扶贫工作队现任队长吴式文介绍,为激发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工作队在常态推门入户进行致富政策、脱贫典型宣讲基础上,组织村民进行互评打分,推行五星级家庭和个人评选办法。一套越来越成熟的思想道德建设管理制度,调动起村民的积极性,在农网改造、修路等公益建设过程中,说风凉话、随意要价的现象随之消失。

 

  人心齐,泰山移。退伍军人、老村支书杨伍玉说,这几年村里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大家的心气上来了,干群关系越来越近,村民之间日益团结,形成了脱贫攻坚大合唱的局面。

 

 

“没有特殊照顾,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到村民施成富家,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堂屋正中悬挂的一幅大照片——施成富夫妇与习近平总书记的合影。一群长沙来的游客,正争相拉着老人在照片下合影。

 

  屋前左侧空地是一片菜园,两棵大树间拉起一条“相约十八洞、牵手奔小康”的红色横幅。“习总书记就是在他家门前空地上开的座谈会!”双龙镇武装部部长张延松介绍,施成富家建在苗寨顶端,视野开阔,对面便是景点黄马岩。

 

  看到如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扶贫工作队一进村,便鼓励施成富开农家乐。虽有犹疑,但他动员在外打工的儿子施全友携未婚妻回乡,开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没想到生意越做越好。

 

  这几年,村里的路变宽了、合作社火了、来的人多了,电影《十八洞村》也上映了……太多的变化,让施成富心里美滋滋的。去年,他家一天最多接待游客200多人,仅农家乐一项年收入就超过20万元。施成富将房屋翻修一新,买了两辆汽车,一辆装货一辆载人。

 

  2016年1月18日,79岁的施成富在《贫困户退出确认书》上签字按手印。这一年,十八洞全村人均纯收入8313元,率先退出花垣县贫困村行列。2017年2月,湖南省扶贫办宣布十八洞村成功脱贫摘帽。

 

  十八洞村出名了,四面八方的人接踵而至。有来学习经验的,也有不少人好奇:国家是不是给了这个村特殊政策和专项资金?

 

  “天地良心,政府没给村里任何特殊照顾。”回忆当时情景,花垣县县委书记罗明历历在目:对十八洞村如何脱贫致富,习总书记特意嘱托我们,不能因为他的到来搞特殊化,但是,不能没有变化。

 

  “没有特殊照顾,却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支书龙书伍自豪地说出一串数字:村合办的矿泉水厂首次分红50多万元,正准备给全村人买保险;千亩猕猴桃去年已挂果,村受益70多万元;这几年累计接待游客40余万人次,农家乐开了10多家……去年,十八洞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80元。

 

  靠精准施策发展产业,十八洞村找到了脱贫的金钥匙。眼下,十八洞峡谷公园、乡村客栈等旅游项目即将竣工,生态农业、劳务输出、手工艺品、民间艺术表演等产业稳步发展,随着“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发展模式的日益成熟,十八洞村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这是每个村都能复制的经验”

 

  2018年6月2日,十八洞村迎来历史上首位造访的外国元首——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本扬。他率老挝党政高层代表团到此实地考察,探寻“精准扶贫”的中国经验。

 

  走进村精准扶贫展览室,本扬驻足凝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考察时的照片。得知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等产业,短时间内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当即表示十八洞村的扶贫经验值得老挝学习借鉴。

 

  送走远方的客人,吴式文坐在村口,望着不远处高高的“精准扶贫”红色标牌感慨,当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村里提出,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开发经验和模式,实践证明,十八洞村人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期望。

 

  见不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也曾有游客对村里如此快的发展速度表示怀疑。对此,花垣县扶贫办副主任石万山不以为然:十八洞村不依靠财政修路、盖房,村里脱贫开发靠的是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他们的经验,已被复制推广到全州、全省。

 

  2013年底,花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龙秀林到十八洞村调研,看见许多单位争相参与村里建设,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他心急如焚:这么做是在破坏美丽的苗寨。不久,县委组织的扶贫工作队正式驻村,队长就是龙秀林。

 

  十八洞村能不能发展长期的富民产业?已驻村4年多的县国土局干部、扶贫工作队队员龙志银介绍,精准扶贫如何通过产业发展巩固扶贫成果,让其他贫困村可以复制和推广,一直是他们的工作重点。

 

  按照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十八洞村贫困人口能一次性获得一笔财政补贴。这钱发还是不发?村支两委用“跳出十八洞,发展十八洞”的思路,将补贴集中入股,与企业合作建起猕猴桃种植基地。当时还缺大笔资金,是不是到省里去要,扶贫工作队有点犯难。最终,他们以土地经营权为抵押进行贷款,“这是每个村都能复制的经验”。

 

  4年多过去了,扶贫工作队还没有离开的打算。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湘西自治州州委书记叶红专介绍,这并不是担心工作队走后十八洞村返贫,而是根据统一部署,工作队撤离起码要到2020年。如今,从村到省5级责任制抓扶贫已是常态,十八洞村村支两委换届也越换越强,等于留下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