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书写县域经济发展新篇章

作者:朱玉国 来源:《新湘评论》2018年第17期 发布日期:2019年08月27日 01时54分04秒 编辑:redcloud

 

 

  近年来,湖南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但与发达省份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未来一段时期,实现脱贫攻坚,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重点在县域,难点在县域,出路和潜力也在县域,必须正视问题,把握机遇,持恒用力,久久为功,书写新时代县域经济跨越发展新篇章。

 

 

  对标新时代,湖南县域经济持续发展,但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出台系列措施,持续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贡献率逐年提升至60%以上。出现了一批全国百强县(市)。在2018全国百强县排名榜单中,湖南省百强县数量仅次于苏、浙、鲁、豫、闵、鄂,位居中部前列,占4个席位,其中长沙县从2014年开始跻身全国10强,至今年跻身全国7强。浏阳市进入20强,位居第14位;宁乡市位居第16位;醴陵市排名第81位。涌现了一批特色产业县(市)。2013年以来,湖南实施支持特色县域经济发展工程,涌现了以醴陵市、汩罗市、永兴县等为代表的制造业特色县;以凤凰县、资兴市、炎陵县、新宁县、新化县为代表的文化旅游业特色县;以宁乡市、湘潭县、祁阳县、安化县、华容县等为代表的农副产品加工业特色县。各县域在主导产业、特色产业上持续发力,呈现蓬勃发展态势。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十三五”期间计划完成51个贫困县(市区)脱贫摘帽,截至目前,已成功脱贫摘帽14个县(市区)。精准扶贫在湘西自治州十八洞村成功施行,实现整村脱贫。“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无抵押、无担保、基准利率”小额信贷、“114”劳务协作等精准扶贫模式在全国推广。

 

  与经济强省相比,湖南县域经济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强县连片带动能力不足。2018年全国百强县分布17省(区),江苏占25席,浙江和山东分别占22席、19席。湖南省百强县的排名位次虽然稳步上升,但总数仍显不足,且主要集中在省会长沙市周边,对全省的经济带动能力不足,辐射范围有限。强弱差别悬殊,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省东部与西部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强县与经济弱县发展不均衡,城市与乡村之间发展不均衡。2018年要实现13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2200个贫困村出列、18个贫困县摘帽的扶贫目标,任务艰巨。总体差距较大,迫切需要跨越发展。2017年湖南省GDP34590.6亿元,与第一位的广东省相差55289亿元。发展过程中存在高新产业投资占比偏低,工业投资水平不足,第三产业部分重点行业增长乏力,重大项目投资额占比低等问题。全省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民收入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

 

 

  踏上新征程,湖南县域经济发展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

 

  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国家经济进入转型提质新阶段,湖南明确“一带一部”定位,持续推进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县域经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基础大提升,改善了发展格局。湖南省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基本形成,高速铁路、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1397公里、6419公里。沪昆高铁、石长铁路、两广高速湖南段、平汝高速、杭瑞高速湖南段等项目建成通车。全省已通航民用机场达到7个,其中黄花机场旅客年吞吐量超过2300万人次。建成酒泉—湖南8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新增1195万千瓦电力装机容量,“气化湖南”覆盖全省9市33县(市、区)。全省实现14个市州城区全部实现光纤宽带网覆盖,城镇区域实现4G网络全覆盖。产业大转移,提供了发展载体。湖南省南邻珠三角区域,北接武汉城市圈,位于南北两大不同经济结构的交汇地带。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中国南方的“十字路口”,连接京广、湘黔铁路。东南沿海因经济飞速发展,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价格攀升,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逐渐向内陆地区转移。同时,新时代我国经济形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交通物流、智能制造、创新创意、互联网+、文化旅游、教育医疗等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基本摆脱了沿海区位限制,为湖南县域经济后发赶超、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人才大回归,聚合了发展资源。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随着湖南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湖南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回归、人才引进,为人才聚集打造了一批高端平台和完善的配套服务措施。“外专千人计划”“外专百人计划”“海外名师惠三湘”等引才引智工程,为湖南引进外国技术专家2938人次,引智项目320个。各县市区顺应第一代、第二代外出打拼群体回归创业和沿海产业转移新趋势,纷纷出台“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等系列优惠政策,为县域经济发展汇聚了各方面人才。政策大利好,提供了发展支持。中央先后出台中部崛起规划、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等一系列支持发展的规划和政策,省市县先后出台优化环境、发展产业、招商引资、区域合作、对外贸易、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系列优惠政策。所有这些,都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彰显新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必须精准施策久久为功

 

  湖南县域情况千差万别,资源禀赋各异,影响发展的因素也不尽相同。各县域需要深刻领会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发扬敢为人先、不甘落后、比学赶超的精神,立足现实,放眼长远,持恒用力,奋力赶超,推动县域经济整体迈上新台阶。不遗余力优化营商环境。未有天才之前,先要有天才诞生的土壤。营商环境就是培植县域经济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具有“洼地效应”“联动效应”,能够集聚资金、项目、技术等生产要素,形成产业集群、发展高地。近年来,长沙县、浏阳市大力推进“马上就办”“最多跑一次”“只进一个门”“互联网+政务服务”等改革,让重商、亲商的政策环境,成为吸引发展要素聚集的品牌,起到了良好作用。各县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借鉴先进做法,着力在政策环境、基础环境、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治理环境等方面做到最好,做出品牌,用心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悉心精耕培育县域经济的“好土壤”。立足本土做好特色文章。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具有本土特色越适合市场化需求。要立足县情,充分发挥各自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传统优势或生态优势等,坚持从实际出发,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把特色鲜明的比较优势,与资本、技术、资源、市场的竞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特色工业、特色农业、特色旅游业等,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特色经济和产业集群,拓展县域发展空间。统筹推进中心带动战略。现代经济体系建设中,中心具有明显的极化作用、带动作用、辐射作用。要着力推进中心城镇建设,按照县域功能分区,建成一批特色突出、各具优势、设施良好、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城镇、集镇,使城镇真正成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平台。着力推进中心园区建设,加大政策支持、融资担保、基础投入、招商引资力度,转型发展传统产业,努力培育新兴产业,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打造特色、精品现代工业集群。着力推进旅游中心景区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与利用并重,推进文化与生态相融合,依托秀美山水、厚重人文和独特民俗的优势,加快基础配套建设,精心打造明星景区景点,形成强劲带动作用。多措并举提升县域金融。学习先进县市发展经验,构建法治、诚信、公平、阳光的社会环境,让金融成为县域经济发展资金来源的主渠道。加快农村金融改革开放步伐,鼓励城市商业银行、民营银行以及外资银行等设立农村金融机构,大力开展支农支小和农村社区金融服务。鼓励不同性质、不同规模农村金融机构在竞争中加强合作,共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研究出台系列扶持县域金融政策,进一步加大支农再贷款支持力度,提高县域金融机构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服务“三农”的能力,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县域信贷投放,持续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作者系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