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名人读书方法趣谈

作者:日一夫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8日 05时08分03秒 编辑:redcloud

  

 

  毛泽东:不动笔墨不看书----

 

  “不动笔墨不看书”是毛泽东长期坚持的读书方法之一。几十年来,他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要在重要的地方画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上写上许多批语。有时还把书、文中精当的章节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有的书他反复读过多次,每读一次就用一种颜色的笔在上面加一次圈点、勾画,作一次批语。在抗日战争的戎马倥偬中,毛泽东尽管工作繁忙,仍然坚持不动笔墨不读书,争分夺秒地阅读,批注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其他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书刊。单是其中《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一书,他就在1936年11月至次年4月间阅读了该书的两个版本,在书上写了近13000字的批语。

 

  鲁迅:“跳跃”阅读----

 

  鲁迅先生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这种方法是对陶渊明的“不求甚解”读书方法的进一步发挥。它的好处是可以由此节省时间,提高阅读效率,把精力放在原著的整体理解和最重要的内容上。

 

  曾国藩:“读书不二”----

 

  “读书不二”是曾国藩读书的独特方法。他经常说,读书要“一句不通,不看下句。今日不通,明日再读。今年不通明年再读。”他又说,“读书不二,一书不点完,断不看他书”,而且要“先认其貌,后观其神”。

 

  老舍:“印象”阅读----

 

  老舍说:“我读书似乎只要求一点灵感。‘印象甚佳’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印象甚佳’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这一段使我对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

 

  华罗庚:“由薄到厚,由厚到薄” ----

 

  华罗庚主张:读书的第一步是“由薄到厚”。就是说,读书要扎扎实实,每个概念、定理都要追根求源、彻底清楚。这样一来,本来一本较薄的书,由于增加了不少内容,就变得“较厚”了,这是“由薄到厚”。这一步以后还有更为重要的一步,即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归纳,抓住本质,把握整体,做到融会贯通。经过这样认真分析,就会感到真正应该记住的东西并不多,这就是“由厚到薄”这样一个过程,才能真正提高效率。

 

  爱因斯坦:三步阅读----

 

  爱因斯坦在读书时提炼出了“总、分、合”三步读书法。所谓“总”,就是先对全书形成总体印象。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阅读目录,概括了解全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基础上,逐页却不是逐字地掠读全文。在掠读中,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需要密切关注的内容。所谓“合”,就是在掠读全书后,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经过认真思考、综合,弄清全书的内在联系,以达到总结、深化、提高的目的。

 

  朱熹:读书“三到”----

 

  明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读书要做到“三到”:眼到、心到、口到。即读书要专心,忌心不在焉。心要定得下来,眼睛要专注于书本,用“心”读书方能读好书。他还提出了阅读的一个高效的方法:用嘴读书。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阅读时走神。做到“读书口到”在提高阅读效果的同时,亦能提高语言水平和说话表达能力。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