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湖南发现】神奇高椅 和谐古村

作者:龙世泉 来源:《新湘评论》2009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8日 04时51分27秒 编辑:redcloud

  

 

  在湘西雪峰山南麓,距洪江古商城40公里的巫水河畔,有一神奇而和谐的全国十佳古村,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会同县高椅古村。

 

  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古村,现保存明洪武十三年到清光绪七年,共500多年的古民居建筑104栋,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这里石板巷曲径幽深,马头墙高低错落,窨子屋鳞次栉比,尽显其历史的厚重和沧桑,被专家们誉为古民居村落发展的“建筑史书”和古建筑的“活化石”,“耕读文化典范”、“和谐文化之乡”。

 

  耕读和谐 文武兼优

 

  在古村高椅随处可见大门上挂着“耕读传家”的匾额,张贴着“耕读是立身之本,勤俭是创业之基”的对联。走进古村就使人感到了一种浓厚的耕读文化氛围:在不大的自然村落就有“清白堂”文学馆、“敦本堂”武学馆等5所学堂。历代古村子弟,不分男女老幼都以崇尚耕读为荣,以不学无术、好逸恶劳为耻,形成了既互相依赖,又互相促进的耕读和谐之风。古村清代文人一首“一村几座读书堂,为国储才族有光,苦读寒窗人不寐,五更犹听诵文章”的古诗正是其重教、重学的真实写照。在古村,仅清白堂学馆考取秀才以上功名的就有154人。明清时期考取功名的文武人才293人,其中有文武进士3人、文武举人3人、贡生9人、廪膳及文武生员278人,曾有一家出了进士2人,拔贡3人,廪生6人,秀才10人。当时湖广教谕曾题“名魁三楚”、“美尽东南”、“百年树人”的匾额以彰古村学风。在恢复高考制度的30多年中高椅村考取各类大专以上学生180余人,并有博士、硕士多人,四人旅美深造。古村高椅不仅读书人有成就,种田人也有成果。经过其祖先选育和生产的红坡贡米,是历代皇帝的御用大米,其牛肉、土鸡、小河鱼、农家腊肉、桃花酒等都是生态珍品和美味佳肴。古村历代先民总结并倡导的耕读文化,“耕”可以解决人的生存问题,“读”可以解决人的发展欲求,这种在生存中发展,在发展中更好地生存的安身立命、进退自如的耕读传家理念,成就了古村数百年来的协调发展和持续兴旺。

 

  儒道和谐 异而不悖

 

  在古村高椅既有深厚的儒家文化底蕴,又打下了深深的道家文化烙印。高椅古村杨氏祖先杨震,饱读儒家经典,被誉为“关西孔夫子”,他以儒家的道德观念,忠君爱民、“清清白白为官,堂堂正正做人”,故有“清白堂”之称。其尊儒重教和“文章报国,清白传家”思想,融入杨氏家族的血脉,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满腹儒家经典的报国之才。现在高椅古村之人,大都会琴棋书画,吟诗作对,具有文人墨客的儒雅之风。同时,在古村高椅又保留着明显的道家文化特色。从古村建筑整体布局上,按照道家五行学说及相生相克规律,趋利避害,排列为梅花状;其曲径通幽的青石板巷既整体划一,又自成体系,且与封闭半封闭式的窨子屋,组合成“太极八卦”图形;在不少庭园的大门上有木刻或石刻的太极八卦图;在每家正屋的中堂门上方都刻有乾坤卦象,其意为乾坤定矣;每户中堂门与大门不在同一个方向,路也不正对大门,这种“歪门斜道”的建筑风格,是根据道家“众阳不生,独阴不长”的原理设计的,以求得阴阳平衡、五行相辅相生,可见博大精深的儒、道文化,在古村高椅异而不悖,达到了水乳交融,和谐共存的理想境界。

 

  侗苗和谐 民族共荣

 

  高椅古村现有600余户,共2200多人,大部分村民是侗族和苗族,汉族也占了一定比例。他们虽然信仰习俗不尽相同,但古村民风纯朴、邻里团结、和睦相处、夜不闭户、道不拾遗。长期以来他们互通婚嫁、互通有无,亲如兄弟姐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享受着春种夏管、秋收冬藏的喜悦,过着安居乐业、和谐共荣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在古村民族乡土建筑文化中,既有中原汉文化特点的马头墙,又有侗苗民族特点的吊脚楼、风雨桥;还有西洋文化特点的月光楼。在服饰、饮食、民俗等民族文化方面,侗苗汉互相尊重,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与时俱进,形成了五色交辉,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特点,既充分体现出古村高椅民族大团结的和谐共荣,又反映出其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和谐发展。

 

  山水和谐 人寿年丰

 

  高椅古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河。村后山势中部巍峨陡峭,而两侧的山势低稳平缓,因像一把舒适的太师椅而得名。整个村庄既像长者稳坐在太师椅上那么庄重舒展,又像孩子拥坐在慈母的胸前那么宁静安详。古村高椅的先人们为了造就一方和谐的山水风光,根据古村山多水少的地形地貌特征,按照风水学原理,在村里掘井48口,开田48丘,造塘48座“蓄水安龙”。在群山环抱之中,造就一方水的世界,以求得山水平衡和谐。按照古村左水右出,右水左出汇入大塘的生态排水途径,为古村形成了6道玉带水。村前的巫水河淌过上游湍急的险滩,绕过三塘两湾之后,化作一潭碧水静静地酿集在古村门前,像镜子一样将古村风貌及周围青山映在水中,绘出了一幅“古渡摇秋月,蓬船过柳梢”的美妙画面,造就了一方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和富庶长寿的古村人。现在高椅古村不仅90岁以上的老人随处可见,而且还有10余位耳聪目明的百岁老人。今天的高椅古村人在一方和谐的山水环境中体验着人寿年丰的喜悦。

 

  古村高椅是一方安居乐业、人寿年丰的人间乐士,是一篇经久不衰、愈奏愈美的和谐乐章。其和谐文化的真谛像生命之水浸润了古村每一寸土地,像生命之血奔腾在每一个古村人的胸中。“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有道是“同不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中和且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古村高椅的辉煌正是这博大精深的中华和谐文化的具体体现。置身于古村高椅这一和谐之乡,感受着和谐文化所造就的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感悟着和谐文化所产生的神奇力量。愿传承着中华文明基因的和谐文化,愿神奇而和谐的古村高椅,在坚持以人为本,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给人们以更多的启迪和更美好的向往。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