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推动教文卫体事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宋化丽 来源:《新湘评论》2021年第1期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4日 05时05分25秒 编辑:陈家琦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教文卫体事业高质量发展,既需要理论上清醒、方向上正确,也需要思路上清晰、措施上精准。

借力补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文卫体事业,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教文卫体事业有些方面基础薄弱、发展滞后,其中县域基层最为突出的就是投入财力有限、公共服务供给总量不足、资源配置不够均衡。如何尽快补短板、强弱项?最为关键的就是不仅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还要借力发展,形成多元投入方式,多管齐下谋发展。向上借力。精心编制“十四五”期间教育、文化、卫生健康和体育等专项规划,应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省笼子,争取上级投入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向外借力。在坚持公益性的基础上,围绕个性化定制、智能化服务、市场化运作,积极拓宽社会资本参与渠道,吸纳优质社会资本投入、优秀专业团队加盟,推动教文卫体事业和产业发展互促共进。向内借力。通过教育助学、对口帮扶、同心发展等形式,完善机关联基层、城市带农村、干部帮群众的工作格局。

尽力优服务。教文卫体事业发展一头连着党委政府,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衡量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的重要工作领域。围绕群众急难愁盼,尽可能提供最低廉、最实惠、最需要、最可靠的服务,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公共卫生能力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解决读书难、看病难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围绕推动公平公正,适应城市化新格局,优化规划布局和资源配置,在中心城镇加快建设与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教文卫体区域服务中心,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就近享有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服务。围绕延伸服务网络,定期组织开展文化下乡、免费义诊进农村等群众性活动,推动教文卫体公共服务常态化、长效化,常下乡、常在乡。围绕关爱特殊群体,用好用活每一项政策,持续加大农村寄宿制小学留守儿童关爱力度,全面落实教育助学政策,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让每一个人都能更好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发力创品牌。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相对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资源禀赋,要善于发掘利用,努力打造一批教文卫体方面的区域品牌。教育教学方面,大力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建设,全面深入普及思政课教育,逐步形成“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长”的内涵发展新模式。卫生健康方面,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加快紧密型医共体改革步伐,打造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文化体育方面,充分结合本地历史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突出抓好全民健身运动、全域旅游示范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提升文旅知名度和群众满意度。

聚力强队伍。教文卫体事业专业性强,推进事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锻造素质较高、长期稳定的专业人才队伍。当下,县域基层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现象十分严重,必须引起重视、予以解决。重培育,解决“来不了”的问题。通过扩大初、高中起点的免费定向培养数量,培育一批“从家乡出发、在家乡扎根”的人才后备军,定期补充基层教师队伍、本土乡村医生和特色文化传承人等基层骨干队伍,不断优化专业、性别和年龄结构。给平台,解决“用不活”的问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吸引一批急需紧缺人才到县域基层安家落户,对特殊岗位需求的高层次人才,要转变观念,实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改革人才评价机制,对长期扎根基层、默默奉献的人才,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评先评优上予以倾斜。强保障,解决“留不住”的问题。通过提高保障水平、发放基层补贴、建设乡镇周转房、落实“五小”设施等,切实提高薪酬待遇,改善工作生活环境,让这些人才在基层能够体面生活、安心工作、发挥作用。

(作者系澧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