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借据见证历史 承诺不忘初心
——回望初心·红色档案背后的故事

作者:王明贵 来源:《新湘评论》2020年第24期 发布日期:2021年02月03日 06时22分07秒 编辑:李志佳


档案故事:这是一份纸质档案,档案原件长28.5厘米,宽26.5厘米,纸张虽破损发黄,但65个字清晰可辨,一枚印章也清清楚楚。档案内容为:“借据 今借到胡四德伯伯稻谷壹佰零伍担,生猪叁头,重量伍佰零叁斤,鸡壹拾贰只,重量肆拾贰斤。此据 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 具借人叶祖令(印章) 公原(元)一九三四年冬。”这些汉字从右至左排列在一张土黄纸上(标点符号为笔者所加),档案原件现存于汝城县档案馆,上图为湖南省档案馆对原件进行抢救修复后的仿真件。



微信图片_20201230090017副本.jpg


汝城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处,这里曾留下过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足迹。红军长征经过汝城期间,广泛发动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宣传党的纲领,努力扩大红军,在汝城的土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档案,这张借据就是红军长征经过汝城时留下的。

长征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第一方面军分别自江西遂川和崇义经过湖南汝城,在汝城行程180多公里,足迹遍布22个乡圩、200多个村庄。1934年10月29日至11月13日,红军第一方面军分五路进入了汝城的三江口、热水、集龙、益将、濠头、永丰等20个乡圩。1934年11月上旬,当各路红军进抵汝城延寿瑶族乡时,国民党急令粤军陈济棠部围追堵截,驻汝城的湘军陶柳部与胡凤璋保安团也派出部队进行围追。蜂拥而来的各路军队到达延寿,当地瑶民难明真相,不知是红军还是白军。闻讯之后,急忙赶着鸡鸭牛猪,扛着仅有的粮食,逃到偏僻无人的山谷。

为了消除群众的疑虑,红军部队每到一处,自觉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他们在村宗祠、学校旁自扎草棚,并严令红军战士不得在农户家借宿,更不得私拿农户的一钱一物。如此一来,瑶民开始慢慢地了解红军部队,此后几天里,东躲西藏的群众也陆续回到瑶寨里。

红军在延寿期间,官亨村村民胡四德因与时任中央政治保卫局红军工作部执行科长的本乡人李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相识,十分信任红军,他留在家中帮助红军。同时,他与汝城热水黄石籍红军、红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相处融洽,叶祖令把红军严重缺粮的情况告知了胡四德。胡四德便和村民商量如何帮助红军筹集粮食,在他的带领下,从各家各户筹集来105担稻谷、3头生猪、12只鸡,并将这些交到叶祖令手中,这些粮食缓解了红军的燃眉之急。

向胡四德伯伯等村民筹集的粮款还没来得及结清,红军就要撤出延寿准备向西转移了,红三军团司务长叶祖令找到胡四德,对他说:“伯伯,我们就要走了,请您受我一礼。”说完,他恭恭敬敬地向胡四德伯伯行了个军礼,接着说:“我代表长征的红军战士谢谢您和乡亲们,谢谢你们为红军作出的巨大牺牲。”停顿一会儿,他满脸愧疚地说道:“伯伯,现在红军筹款非常困难,一时拿不出钱来报答您的大恩大德。”说到这里,他解开上衣军扣,从左胸褡布里拿出一张土纸,对照所收粮食、生猪、鸡的数量,写了一张借据,并盖上了自己的印章,然后将借据郑重地交给胡四德,无比坚定地说:“伯伯,相信不久的将来,全国就会解放,到那时,请您拿上它去找政府兑换吧。虽然这张借据赶不上您对红军恩情的万分之一,但请您相信,红军会永远记住您,党和人民也会永远记住您的!”听到这些话,胡四德不禁眼圈一红,哽咽着说:“好!好!”

打了败仗的国民党军队和胡凤璋保安团恼羞成怒,气势汹汹地闯入延寿,并把官亨村团团围住,他们用枪把老百姓赶到村宗祠内审问,想从中套出口风。胡四德想到国民党军队凶残无比,赶忙偷偷地将这张借据装进一个铁烟盒里藏起来,不向外人透露半点风声,甚至连自己的儿子、孙子都没有告知……

1996年暮春的一天,官亨村村民胡运海准备砌一个新灶,在挖墙角时,发现了墙角的洞里面躺着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盒,他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张发黄的毛边纸,边缘部分已被蛀虫吞噬,待他小心翼翼将纸张铺开时,发现这是一张红军的借据。

胡运海挖到他爷爷胡四海的宝贝了!消息不胫而走,闻讯而来的香港文物收藏商欲高价购买,但胡运海谢绝了,并将此事报告了村里,村里又将此事报告给有关部门。不久,他们得到了回音:“据查实,写借据的叶祖令同志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司务长,于1934年12月在长征路上作战时英勇牺牲,时年28岁……”

这张借据是红军战士与延寿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的有力见证,它记录着红军战士与老百姓血脉相连的亲密感情。1997年5月17日,中共汝城县委、县人民政府、县人武部在汝城县延寿瑶族乡官亨村村部举行庄严而隆重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长征途经汝城借据兑现仪式”。

在兑现大会上,胡运海当场从兑现的1.5万元中捐出1万元,给村里新建学校。他激动地对大家说:“当年,我爷爷竭尽全力帮助红军长征,今天,我也要像先辈那样,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作贡献。”

2020年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村,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走进“半条被子的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后人——村民朱小红家中,习近平对他说:“因为有老百姓的支持,我们党才有了光荣历程、辉煌事业。你们家里的变化也说明一个道理,共产党坚持为民本色,说到做到。”

如今,写借据的红军叶祖令同志、藏借据的胡四德伯伯、承接兑现借据的胡运海都已不在人世,但党和红军对广大人民的承诺没有变!也不会变!

(作者单位:湖南省档案馆)

下一篇 港澳回归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