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大国外交
——和平发展统筹两个大局 合作共赢推出中国方案

作者:王均伟 陈晋 来源:2022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22年04月28日 05时14分45秒 编辑:陈家琦


2013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和平发展道路能不能走得通,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能不能把世界的机遇转变为中国的机遇,把中国的机遇转变为世界的机遇,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良性互动、互利共赢中开拓前进。”“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其他国家也都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各国才能共同发展,国与国才能和平相处。”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也是中国人民从近代以后苦难遭遇中得出的必然结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求我们必须加强战略思维,增强战略定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合作共赢。


2013年3月22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开启了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的首次外交旅程。他首先访问了白雪皑皑的俄罗斯,随后又飞赴烈日炎炎的非洲。这一路,跨越南北半球,时间长达9天。从这次出访到党的十九大前夕,习近平主席出访了28次,足迹遍布五大洲的56个国家。

在国际舞台上,习近平主席利用会议、会谈、演讲、宴会的每一个场合,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介绍中国的历史文化,描绘“中国梦”和“世界梦”的融通,展示中国的大国风范、大国担当,让中国声音、中国方案、中国信心、中国贡献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强烈的共鸣。

这是习近平主席出访中普通的一天,让我们看看他那忙碌的身影吧。2015年5月8日,这天上午9时许,习近平主席结束对哈萨克斯坦的访问赶往俄罗斯。3个多小时的空中旅程,专机抵达莫斯科,在机场,检阅了俄罗斯三军仪仗队。车队随即驶往下榻酒店,放下行李就赴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了1个多小时的小范围会谈,随后转场到双边大范围会谈直到下午。会谈结束后,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两国一系列协议的签字仪式并共同会见记者。离开克里姆林宫返回酒店不久,又接见了曾在中国东北抗日战场上和苏联卫国战争中浴血奋战的18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并为他们颁发纪念奖章。随后同40多名俄罗斯援华专家和亲属代表会面。一直到夜幕低垂、华灯绽放,才结束了当天的工作。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国际舞台上的行程和精彩表现,总是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密集的行程使得中国在全球媒体的新闻版面上始终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国的国际影响越来越与中国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身份相吻合。通过在国际舞台上展示的形象,特别是在全球政治、经济、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推出一系列具有广泛和深远影响的中国倡议、中国方案,习近平不仅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更彰显了中国外交的新理念,谱写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新篇章。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对国际形势进行新的分析基础上做出的战略抉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需要和平,就像人需要空气一样,就像万物生长需要阳光一样。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只有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中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为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梦”成为凝聚全体中国人共同奋斗的新的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随着中国快速发展,国际上有些人担心中国会走“国强必霸”的路子,一些人提出了所谓的“中国威胁论”。有这样的看法和想法,大多数人是由于认知上的误读,当然也有少数人是出于一种根深蒂固的偏见。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的角度给出了回答,他明确指出,“中华民族历来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的坚定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在中国代代相传,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精神中,深深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

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中国的先人早就悟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历史规律。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积极开展对外交往通商,而不是对外侵略扩张;执着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而不是开疆拓土的殖民主义。2100多年前,中国人就开通了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平等开展文明交流,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迹,沿路各国人民均受益匪浅。600多年前,中国的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船队7次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到访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没有占领一寸土地,播撒了和平友谊的种子,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传播的佳话。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悲惨屈辱史,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伟大斗争史。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珍惜和平,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民族。

中国自己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围绕和平与发展两大议题,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相继确立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与2020年后气候变化安排等重大全球议程,共同应对包括恐怖主义在内的各类全球性挑战,为世界和平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发生深刻变化,同国际社会的互联互动也变得空前紧密,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同志在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首次接见外宾时,就谈到了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演讲时,他系统阐述了他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指出,我们所处的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面对的是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这个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旧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不复存在,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都再也无法单独主宰世界事务。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十几亿、几十亿人口正在加速走向现代化,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发展。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依然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形形色色的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地区热点此起彼伏,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军备竞争、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要跟上时代前进步伐,就不能身体已进入21世纪,而脑袋还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殖民扩张的旧时代里,停留在冷战思维、零和博弈老框框内。

在2015年博鳌亚洲论坛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举措,那就是要迈向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这些举措形象地说,就是一个国家要谋求自身发展,必须也让别人发展;要谋求自身安全,必须也让别人安全;要谋求自身过得好,必须也让别人过得好。世界的和平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批国家越来越富裕而另一批国家却长期贫穷落后的基础之上。各国必须坚持以合作的胸怀、创新的精神、负责任的态度,共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只有各国共同发展了,世界才能更好发展。那种以邻为壑、转嫁危机、损人利己的做法既不道德,也难以持久。

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只要抓住当今世界主要矛盾,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就不会在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面前迷失方向。

中国是一个大国,从政治上说,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从经济上说,中国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从军事上说,中国是拥有核武器、具备完整军事工业体系的国家;从文化上说,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延续时间最长、影响周边国家众多的国家。中国的国际战略,必须与中国的这种大国地位相一致,必须承担自己的国际义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必须“不断扩大同各国的互利合作,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这彰显了中国领导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宽广胸怀,显示了当代中国的大国担当。

2015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并发表题为《谋共同永续发展,做合作共赢伙伴》的重要讲话。在这篇讲话中,他提纲挈领地阐述了中国对发展意义、发展理念、发展路径、发展措施的主张,强调发展是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的钥匙。“唯有发展,才能消除冲突的根源。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他提出了共同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四点倡议,即:增强各国发展能力;改善国际发展环境;优化发展伙伴关系;健全发展协调机制。可以说,这是中国为推动世界发展议程、为国际发展合作而提出的中国倡议,显示了中国帮助发展中国家的意愿、信心和能力。这是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在联合国讲台上向全世界传达中国对重大国际问题的立场、看法和政策,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和责任。

2016年9月,世界的目光聚焦到“杭州时间”,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汇聚中国杭州,共商全球经济发展的未来。

在短短80多个小时里,作为会议东道主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13场会议活动,发表11次演讲致辞,同27位外方领导人会晤……习近平主席的时间,是以分钟来计算和安排的。

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邀请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贵宾们登上画舫,泛舟西湖。同船共渡的世界领导者,筹划着世界的未来走向。“共赢发展”的中国主张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深刻理解和广泛认同。

闭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在总结致辞中,用“五个决心”显示各国携手应对挑战的共同意志。创新增长蓝图、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全球投资指导原则、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一个个实实在在的成果、一份份沉甸甸的文件,无不凝聚着中国理念、中国倡议。

在全球注目下,中国稳健地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正像有的外国媒体评论所说:习近平主席展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稳健的外交风度,坦诚的处事方式,恰与中国日益提升的大国地位相契合。杭州峰会向国际社会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二十国集团不仅属于二十个成员,也属于全世界。我们的目标是让增长和发展惠及所有国家和人民,让各国人民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日子都一天天好起来!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共同发展,但这决不等于要牺牲国家核心利益。在这一点上,有些国家和某些势力显然打错了算盘,他们以为,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将顾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对外宣示,而不愿或不敢采取非和平手段来捍卫自己的核心利益;以为中国为了求发展会降低原则和底线,因而屡屡制造事端,试图在核心利益上试探中国的底线。对此,习近平主席坚定地指出: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如果某些国家把中国的克制和忍让视为软弱可欺,把中国主张通过政治对话和外交渠道解决争端视为有机可乘,那他们必定要碰个头破血流。中国坚持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高度警惕和防范国际上各种反华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中国不会吞下损害自身利益的苦果。中国努力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与周边环境,不容许在家门口生事,不容许他国为一己之私扰乱地区和平稳定的大局。中国不怕事,也不惹事,决不把走和平发展道路与维护国家利益割裂开来。中国的核心利益是决不能冲击和触犯的。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实践表明,中国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日本悍然引爆钓鱼岛危机,试图在领土主权上挑衅底线,对此,中国毫不退让,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加强公务船对钓鱼岛海空一体的定期巡航,在东海方向进行多次海空联合军事演习,以强硬姿态表明了中国捍卫钓鱼岛主权的决心和能力。在南海方向,个别国家在域外国家的挑唆支持下,搞了很多小动作,中国不仅派出大型海警船巡航南海、驱逐非法入侵船只,而且对南海部分岛礁进行了填埋扩建,使中国对南海的主权掌控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中国将永远向世界敞开怀抱,也将尽己所能向面临困境的人们伸出援手,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习近平主席的外交实践再次彰显了他广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气魄。

2014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韩国首尔大学的演讲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他此前提出的“正确义利观”,他说:在国际合作中,我们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强调“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国际关系中,要妥善处理义和利的关系。他提出,政治上,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秉持公道正义,坚持平等相待。经济上,要立足全局、放眼长远,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既要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当前,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这就决定了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须摒弃过时的零和思维,不能只追求你少我多、损人利己,更不能搞你输我赢、一家通吃。只有义利兼顾才能义利兼得,只有义利平衡才能义利共赢。习近平主席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对非洲外交理念,“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使“一带一路”建设兼顾双方利益和关切,让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沿带沿线人民,强调中国在国际交往中绝不搞损人利己,以邻为壑。强调在与他国合作时决不附加政治条件。这些,都是中国实践正确义利观的具体体现。

正确的义利观包括了“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四个方面的内容。2015年11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就是中国倡导的正确义利观的一次精彩表达。他提出,中国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这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讲信义”、守义务的体现。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于2016年启动在发展中国家开展10个低碳示范区、100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及1000个应对气候变化培训名额的合作项目。这是中国“重情义”,以实际行动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体现。习近平主席指出:“气候变化是全球性挑战,任何一国都无法置身事外。”中国愿推动巴黎大会如期达成全面、均衡、有力度的协议。各国应遵守“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是中国“扬正义”、推动国际秩序公平公正的体现。习近平主席提醒发达国家,应该落实到2020年每年动员1000亿美元的承诺,2020年后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帮助其发展绿色经济。这是中国“树道义”、捍卫发展中国家权益的体现。相信未来“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的“中国义利观”,必将会在全球治理、全球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4年2月,新春佳节之际,习近平主席前往俄罗斯出席索契冬奥会开幕式。“邻居家办喜事,我当然要来道贺,同俄罗斯人民分享喜悦。”对俄罗斯记者的这句真诚祝福,道出了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特殊性。中俄两国建立起真正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氛围,建立起不针对任何第三方真正平等的伙伴关系,成为21世纪大国关系的典范。

2017年4月6日到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海湖庄园实现了首次会晤,两国元首就中美双边重要领域务实合作和共同关心的国际及地区问题广泛深入交换意见。双方认为,这次两国元首会晤是积极和富有成果的。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扩大互利合作领域,并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管控分歧。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其全球性影响早已超越了双边关系范畴。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要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以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的精神,不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设。

2017年9月3日到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在中国厦门举行了第九次会晤,通过了《厦门宣言》,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从此步入第二个“黄金十年”。

中国要发展,必须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人民的梦想同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息息相通,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际秩序。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牢牢把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民族复兴这条主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这样才能为和平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维护和延长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