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引领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
——坚持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作者:陈亚联 来源:2022年第11期 发布日期:2022年06月01日 10时27分43秒 编辑:陈家琦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针对事关全局和长远的问题部署实施了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军民融合发展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这些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怎么干”的问题,引领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完整准确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必须放眼全局,在实现战略目标中坚持和完善国家重大发展战略。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要义在于转变发展动力,从过去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转变为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因此,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只是科技创新,而是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等一系列创新活动的联动与互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实施一批关系国家全局和长远的重大科技项目。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没有人才优势,就不可能有创新优势、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要在用好、吸引、培养上下功夫,加快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用好人才,首先是要用好科技人才,重点是科学家,还要用好企业家。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基本路径之一。这一发展战略核心内容是要有效发挥区域优势,正确处理区域关系,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要任务是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一系列区域发展的战略着眼于从全局上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随着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对区域协调发展提出新要求,需在协调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之间建立联动和衔接机制。但由于各区域自然资源、发展基础不同,决定了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不尽相同。

坚持新型城镇化战略。新型城镇化坚持“四化同步”和以人为核心,这与传统粗放扩张、人地失衡、破坏环境的城镇化老路有明显不同。新型城镇化要坚持四条基本原则:一是以人为本。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二是优化布局。以城市群作为主体形态,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三是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四是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城镇化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遵循规律,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一个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发展过程。解决好人的问题是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关键。要着力解决好已经转移到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问题,尽量使处于“半市民化”状态、“两栖”状态的人稳定下来。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的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在人口城镇化问题上要有足够的历史耐心。真正使农民变为市民并不断提高素质,是一个长期推进的过程。推进城镇化还要注意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市场和政府的关系,既要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要发挥政府的规划、调控、服务和治理职能。二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中央制定大政方针、确定城镇化总体规划和战略布局,地方则从实际出发,贯彻落实并创造性地开展建设和管理。

坚持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化国家,离不开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这一战略的总目标是农业农村现代化,总方针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制度保障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乡村振兴不能只盯着经济发展。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视农民思想道德教育,重视法治建设,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确保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供给作为首要任务。不管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到什么阶段,吃饭问题还是首要问题。不管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到什么程度,保证粮食安全始终是首要任务,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

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这一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的特点和要求是“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为此,要坚定不移走军民融合式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事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备、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网信军民融合是军民融合的重点领域和前沿领域,也是军民融合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要抓住当前信息技术变革和新军事变革的历史机遇,深刻理解生产力和战斗力、市场和战场的内在关系,把握网信军民融合的工作机理和规律,推动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格局。

以上这些重大发展战略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充分展现,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和突出亮点。它们与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可持续发展等战略共同构成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要坚持系统观念,发挥这些重大发展战略的协同、耦合和叠加效应,为实现既定战略目标和解决突出问题而不断进行突破,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战略实施。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