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发挥国企产业优势 写好乡村振兴文章

作者:李 域 来源:2022年第15期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9日 01时54分41秒 编辑:陈家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要坚持精准发力,立足特色资源,关注市场需求,发展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多更好惠及农业农村农民。国有企业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头羊,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通过产业带动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国企优势作用。

促进产业多方共赢,挖掘振兴潜力。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把市场经营理念带入帮扶一线,鼓励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建设一批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培育一批农业“链主”企业。以全省国企消费帮扶电商平台为依托,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圆梦“数商兴农”工程。加快打造特色品牌。走规模化、品牌化、效益化发展之路,围绕特色优势产业优品种、提品位,指导支持地理标志产品龙头企业申请注册商标,推动形成区域品牌和产业集群。带动乡村帮扶点参与农业博览会和各类展示展销活动,促进产业项目签约和品牌孵化培育。深度开发优势资源。瞄准“假日经济”,盘活农庄、林场、水库等资源,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叫响“湘旅品牌”。参与开发风、光、水等清洁能源,启动实施农村光伏、生物质能、风力发电等“低碳”乡村项目,推动新能源与农牧渔业、环境治理、碳资产管理相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引导资源下沉聚集,增强振兴动力。坚持科技强农。发挥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优势,依托科技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从品种培育、技术供给等环节帮助农民提升单产和品质,运用数字化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全省农业科技资源整合,加强种源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守护“大国粮仓”贡献湖南国企力量。坚持资本兴农。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功能作用,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导向,做强农业产业发展基金,推进小额贷、融资租赁、保理等普惠金融业务下乡进村入户,引入更多金融“活水”,“贷”动产业发展。提升保险保障服务能力,强化对粮食安全、“名特优”农业特色品牌的风险分担,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稳住农业基本盘。坚持消费富农。推行订单农业,由“以产定销”转为“以销定产”,帮助抓好果蔬、禽畜、渔业等产业招商、项目策划包装,引导企业下沉供应链,让集体经济强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撬动消费带动作用,举办“湘味”农产品进餐桌对接活动,为使“中国粮·湖南饭”成为湖南“三农”工作“金名片”贡献质优价廉农产品。

推动就近创业就业,激发振兴活力。稳住就业基本面。落实农民工稳岗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拓展岗位资源,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积极参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带头“驻村入园”,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支持农民创办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帮助打造“一县一业”“一乡一品”发展格局,助力“家门口”就业。拓宽就业覆盖面。发展家政服务、托育养老、物流配送等生活性服务业,吸引技术能人返乡创业。搭建“企业+院校”载体,积极参与“先锋计划”,组织返乡农民工参加实用性强、需求量大的职业技能培训,开展工种订单培训、定岗培训,培育一批扎根农村、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的致富带头人。兜住就业保障面。举办“就业援助月”、对口主题招聘、“湘融湘爱”农民工服务保障等活动,吸引包括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退役军人等在内的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将破解国有企业“招工难”与创建帮扶车间结合起来,让村民就业与企业用工精准对接。助力探索更多村路保洁、垃圾转运、卫生护理等公益性岗位,兜住农村就业底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