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以“强省会”战略助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作者:左 宏 言 彦 来源:2022年第15期 发布日期:2022年07月29日 02时27分53秒 编辑:陈家琦


日前出台的《中共湖南省委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将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作为目标任务的第一条,这将进一步放大省会资源优势,形成区域辐射力,带动实现湖南新一轮跨越发展。

做强“一个极核”:形成区域增长极。拓展城区面积和城市人口体量。扩大城区面积和人口规模是“国家中心城市”的必由之路。加快创新湘江新区托管九华、湘阴片区机制,形成深度融合态势。重点建设浏阳、宁乡城区,有序引导新入户人口向浏阳、宁乡等地集聚,支撑长沙“一体两翼”空间布局。城市的人口首位度与经济首位度是基本趋同的。2020年长沙经济首位度29.1%,人口首位度仅15.1%,还有500万的潜力空间。建设湘江西岸创新走廊。长株潭三市合力打造“湘江西岸创新走廊”,通过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经济应用场景新城等举措,推动长株潭都市圈成为全国重要的创新地。建设湘江东岸制造业走廊。依托黄花国际机场、长沙南站、渝长厦高铁机场站、京港澳高速等重大交通设施,以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建设为契机,通过产业链供应链配套,联动金霞经开区、长沙经开区、雨花经开区,带动株洲高新区、田心高科园、荷塘工业集中区、董家塅高科园、醴陵经开区等区域,共同打造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航空动力三大世界级产业集群以及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形成产业链区域大循环。

打造“四大枢纽”:形成外联内通开放格局。围绕国家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建设,积极建设交通强国示范城市,打造公路枢纽、铁路枢纽、空运枢纽和航运枢纽等四大枢纽。增强物流枢纽能级,建设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辐射十向的高铁网络,打造“米”字型高铁枢纽;建设中部国际航空门户,打造“四小时国际航空经济圈”,积极争取“第五航权”,推动新开长沙至非洲的全货运直航航线;做强做大中欧班列(长沙),形成“通道+产业+网络+枢纽”的国际铁路港;高标准建设湘江虞公港,借助湘阴虞公港纳入湘江新区契机,建设5000吨级优良港口设施,推动“五纵三横三轨一港”立体交通体系纳入省级规划,依托港口建设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特色产业园,将长沙打造为临长江城市,将湘江水运资源优势转化为湖南大开放的优势。

建设“四个重点”:打造宜居宜业幸福长沙。发挥长沙在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生活环境、文化旅游等方面的竞争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城市。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围绕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全过程、全方位加强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在公平普惠服务的基础上积极营造特色化差异化服务生态。建设全国教育医疗示范中心。推进教育改革先行先试,建设全国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全国基础教育成果推广应用示范区和全国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推进区域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突出打造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全球知名旅游目的地首选地。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山水洲城”,构建“一江六河、东西两屏、南心北垸、一环多廊”的生态格局,建设公园里的长沙。通过打造红色长沙、网红长沙、动漫长沙等“超级IP”,叫响“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等一批文化名片。建设中部新型消费中心。将五一商圈改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核心商业中心,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引导新消费企业集聚发展,形成“一山一阁一洲三街”的新消费空间格局(马栏山、杜甫江阁、橘子洲、太平街、下碧湘街和洋湖水街)。引进培育品牌首店和网红门店,支持网红品牌做大做强,引领消费新潮流。

(作者单位: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