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意义

作者:曹健华 来源:2022年第23期 发布日期:2022年12月02日 10时48分32秒 编辑:陈家琦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历史意义和世界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宣传贯彻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高举旗帜、自信自立的政治宣言书。党的二十大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和党的建设取得的最新成果,有利于全党更好地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这是一个深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充分信赖、适应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需要、领航新时代新征程新辉煌的坚强领导集体,充分体现了全党共同意志,充分反映了亿万人民共同心愿,充分展现了我们党朝气蓬勃、兴旺发达、奋发有为。

固本培元、守正创新的理论引航灯。党的二十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思想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比如,提出“三个务必”,鲜明彰显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高度警醒和战略自觉;阐述了“六个必须坚持”,深刻揭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中国特色和九个方面本质要求,科学总结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经验;提出“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进一步深化了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等等。这些重要论述,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新发展成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和工作指导性。

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时代冲锋号。党的二十大吹响了新时代奋进的号角,更为新征程谱写新篇章提供了行动指南。大会提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使命任务及前进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明确宣示了我们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大会科学谋划了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大会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绿色发展,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推进祖国统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作出战略部署。一系列新的思路、新的战略、新的举措,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

承前启后、矢志复兴的历史里程碑。党的二十大高度评价党的十九大以来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用“三件大事”集中概括新时代十年党和人民团结奋斗赢得的历史性胜利,从“十六个方面”全面总结新时代十年取得的伟大成就,用“四个里程碑意义”深入剖析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对未来的深刻昭示,这一系列重大论断,实事求是、振奋人心,全方位展示了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气象、新面貌,标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方位、新起点,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正确和科学,有利于增强全党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有利于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接续奋斗的历史自信和历史主动,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胸怀天下、共谋大同的中国新主张。党的二十大进一步明确宣示中国式现代化是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进一步阐释中国共产党“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是世界进一步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和经验的重要窗口。大会对过去十年成就的总结,充分展现了中国模式的魅力,为其他国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中国经验,为解决人类社会新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大会对未来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作出的战略部署,对于完善全球治理体系的新思考,为受疫情、单边主义等因素影响的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希望,提振了全球经济发展信心,为全球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会作出的涉及政治、经贸、文化、生态、能源等方面的系列重大决策,必将最终影响世界,持续推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作者系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