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

作者:中共湖南省委常委、长株潭试验区工委书记 张文雄 来源:《新湘评论》2012年第14期 发布日期:2015年01月15日 02时20分55秒 编辑:redcloud

 

  

长株潭试验区是湖南绿色崛起的“国家动力”。以20071214国家批准试验区为标志,短短几年时间,两型社会建设从理论构想变成全省共识,从顶层设计变成实际行动,从规划蓝图变成为重要引擎、开放平台和湖南的闪亮名片。今年是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务求改革创新有新突破、项目建设有新进展、推进合力有新增强。

 

高处着眼抓认识

两型社会建设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既是一个事关子孙后代福祉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高处着眼。站得高,眼界才会宽,格局才会大,目光才会远。

顶层看,“两型”是科学之路。两型社会建设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没有发展谈不上两型建设,没有两型谈不上科学发展。两型社会建设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主要回答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两型社会建设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在两型社会建设中,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落实到社会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其根本方法必须是统筹兼顾。

历史看,“两型”是探索之路。追溯历史,两型发展作为一种思想观念源远流长。“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及“和”的思想实质就是一种协调的理念,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和谐。“两型”理念传承2500多年,并伴随着中国古代朴素的哲学思想和理论演绎成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备受推崇。湖南“三记”,即《岳阳楼记》、《桃花源记》、《永州八记》,描绘的都是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作为一种文化传统堪称美德。“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勤俭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些都告诉人们勤俭节约的朴实道理。

现实看,“两型”是必由之路。资源环境是世界性难题。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资源环境更是我省未来发展的瓶颈制约。一是先天性缺能。“十二五”湖南发展最大的硬约束是能源制约。我省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达40%,煤、电、油、气等能源供应都比较紧张。二是季节性缺水。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仍存在区域性、季节性缺水问题。全省29个建制市一半以上出现缺水,加之一些地方水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河流水质下降,水质性缺水现象也较为突出。三峡水库运行后对洞庭湖区的水文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未来几年我省季节性缺水问题将更加严重。三是结构性减排压力大。目前我省单位GDP能耗水平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节能减排的任务艰巨。

长远看,“两型”是希望之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形成空前共识的基础上,储备了巨大的“势能”。一是大势所趋。世界气候大会规模越来越大,频率越来越高,关注的人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代绿色经济理念一经提出,便被一些发达国家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总体安排。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实施“绿色新政”,把低碳技术和绿色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主题。二是形势所迫。主要是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群众参与、社会行动。从我省的情况看,人大、政协两会的提案、议案中涉及到资源环境问题、因资源环境问题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呈上升趋势。三是优势所在。湖南有山水优势,三湘四水一湖,每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89亿立方米。全省森林覆盖率57.13%,森林蓄积量4.16亿立方米,森林储碳总量达到7.4亿吨。湖南有文化优势,两型社会建设是最具人文价值和道德关怀的一种发展模式。湖南有机遇优势,国家批准长株潭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我们理应先行先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经济结构调整,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修复的传统工业化、城镇化老路。

 

实处着力抓重点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件件是实事,必须见实效。要紧紧围绕解决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中的突出问题,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瓶颈制约问题,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重点推进各项工作。

实在改革创新上。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长株潭改革试验区建设,核心是改革。改革是试验区的根和魂。没有改革,就没有试验区;没有改革,试验区就没有出路。试验区允许试,决不允许不改革。试验区作为一种探索,最大的政策和优势就是先行先试。大胆推进改革,既是长株潭试验区的强大动力,也是设立试验区的重要目的。近几年,长株潭试验区在改革创新上进行了有益探索,要认真总结已有的经验,把改革创新作为试验区的抓手。今年要重点推进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机制、产业转型升级机制、土地征用、PM2.5、农村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水电气阶梯价格改革以及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八大改革,以改革创新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实在科技支撑上。两型离不开科技创新,科技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利器。要重点推广循环经济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低碳技术、污染防治技术等大批生态技术。利用“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科院“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平台,加快实施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土壤污染修复与治理等重大环境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培育发展两型技术市场,创建两型技术推广应用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大两型技术和产品的示范推广力度;开展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专项行动;探索建设智慧城市、智慧校园、智慧家庭。科学制定实施两型标准,开展两型标志认证工作,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朝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实在项目建设上。两型社会建设必须突出重大项目推动。要按照“两型”要求,加快建设一批两型产业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环境整治项目和生态建设项目,以项目建设带动两型社会建设。加强部省合作和央企合作,争取国家支持新上战略投资项目。重点推进两型示范区、湘江重金属污染治理、湘江风光带、益阳鱼形山、城际铁路、清水塘整体搬迁、竹埠港治理、昭山绿心保护、长沙航电枢纽、大托铺机场搬迁、城陵矶港等重大标志性工程项目建设。

实在两型产业上。产业既是发展的主体,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必须牢固树立“企业不消灭污染,污染必然要消灭企业”的理念,坚守“两条底线”、健全“三大机制”。“两条底线”是决不能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民根本利益为代价换取一时发展。“三大机制”:一是产业准入机制。严格执行投资项目用地、节能、环保、安全等准入门槛,凡新上项目必须符合“两符三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有市场、有规模、有效益)要求,切实做到新上产业项目不放松环保要求,承接产业转移不降低环保门槛,扩大产业规模不增加排放总量。二是产业提升机制。广泛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初级产品向精深加工产品转变、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低技术含量产品向高技术含量产品转变,促进传统产业“两型化”发展。三是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对于达不到两型要求的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项目,该关停的坚决关停,该合并的坚决合并,该转产的坚决转产,下决心淘汰一批落后产能,为发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腾出资源和环境空间。

实在城乡建设上。建筑和交通领域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推广单元城市模式,建设田园风光城市,破解“城市病”,是两型社会建设的未来方向。要以当地自然环境为生态依托,契合当地人文经济的历史脉络,顺应环境调和、环境应用、环境保护的发展循序,分布式有机组合若干“功能单元”的智慧低碳城市。通过实施交通、生态、能源、水务、垃圾处理、信息等战略,实现居民工作生活属地化、城市管理智能化、土地利用最大化,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要高度重视农村两型社会建设,以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保护为重点,大力推广应用节约型技术、减少面源污染技术和环保技术,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集约农业,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在法治建设上。环境权益、生态利益涉及到方方面面,日益成为关注的热点,必须上升到法治的高度。尽快颁布实施《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湘江资源保护条例》、《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促进条例》,进一步完善地方法规,强化两型社会建设的法制保障。推进资源环境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区域环境监管联动机制,加大资源环境执法力度,严格实行资源环境执法问责制,健全重大环境事件和污染事故责任追究制,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违规事件。完善环保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机制,增强公众资源环境意识,加强对资源环境的监督,确保法律法规实施执行到位。

实在示范创建上。五大示范区要突出先行先试,在两型产业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广泛开展“两型”机关、“两型”企业、“两型”园区、“两型”社区、“两型”乡镇等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其在生产、生活和消费领域的示范效应,带动形成“两型”生产方式、“两型”消费模式、“两型”生态环境。

实在惠及民生上。资源环境问题是最直接的民生问题。两型事关民生,民生离不开两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优良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要把两型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下大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资源环境问题。重点开展水、空气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治理等专项行动,切实解决饮用水不安全和空气、土壤等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环境问题,让群众喝上干净水,呼吸上新鲜空气,吃上放心食品,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小处着手抓关键

两型社会建设,关键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两型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

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市场推动的关系。省委、省政府确定了“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的推进机制,省统筹是主服务,市为主是主责任,市场化是主动力。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大力推进“绿色新政”,在理念、规划、政策、法规、标准等方面引导两型社会建设。同时,要建立健全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和体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和环境经济政策,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正确处理示范创建与面上推进的关系。两型社会建设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任务。第二阶段工作既要抓试验区这个“点”,更要拓展到全省这个“面”。要继续深入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区的引领带动作用。对长株潭试验区创造的、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好思路、好做法、好经验,要及时加以总结、完善和推广,推动全省两型社会建设。全省各地要注重从本地实际出发,围绕两型社会建设目标,通过经济杠杆和政策手段,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支持节能灯具进社区、限制过度包装、鼓励购买小排量汽车、推行居民阶梯电价等,积极探索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经济模式和绿色消费方式,使两型社会建设从口号宣传变为老百姓的实际行动。

正确处理大处着眼与小处着手的关系。大与小总是辩证的。建设两型社会必须大处着眼,集中力量抓重大改革、抓重大项目。同时,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这既是两型社会建设的原点,也是起点。我们可以算几笔小账:汽车节能减排账。2011年全省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740万辆。如果每辆车平均每天少开1公里,一年可以节油29711万升,折合标煤约36万吨;可以减排二氧化碳81万多吨,相当于每年新造林40多万亩。建筑节能账。如果对城镇住宅进行节能改造,使其节能50%,每年即可节电280多亿度、相当于全省两个月的用电量。植树造林账。全省2000万个家庭如果每年义务植一棵树,每年的森林覆盖面积将增加2万公顷,相当于一年增加一个容量达800万立方米的中型水库;可节省60亿度电,相当于长沙年用电量的三分之一左右。家庭节约用电账。每个家庭1天节约1度电,全省1天就可以省下2000万度电,一年可以减排约728万吨二氧化碳和大量废气、粉尘。由此可见,两型不现形,处处有两型。

正确处理党政齐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适应两型社会建设的新形势,各级党委政府要突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在两型社会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两型社会建设的新体制,构建政府、企业、社会相互合作和共同行动的两型社会建设新格局。要加快建立并完善符合两型社会内在要求的领导干部考核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监管体系、考核体系,使清洁发展、集约和节约发展、循环利用成为各级政府、各个地方的自觉追求。要充分发挥环评制度的宏观调控作用,率先推进区域环评、规划环评和战略环评。积极探索减排目标着眼环境质量、减排任务立足环境质量、减排考核依据环境质量的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各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各自的职能和职责,形成纵向联动、横向联合的联动机制。要不断提高全社会的节约意识和生态意识,大力倡导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依靠全社会的力量推进两型社会建设。

两型社会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要上下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行动,就一定会在全国率先走出一条两型社会建设的路子。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