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贫困山区奔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对人民的一种庄严承诺。双牌县作为一个典型的省级贫困山区县,在推进奔小康过程中必须立足县情,因地制宜,紧紧把握三个关键点。
紧紧把握思想意识制高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不解决思想上的一些误区和盲区,打不开思想上的“总开关”,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就会输在“起跑线”上。作为贫困山区的双牌县,较之经济发达的县市区,基础条件差、产业支柱弱、财政运转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间更紧、任务更重、难度更大,于是有一部分同志认为,像双牌这样的贫困山区县,能解决温饱问题就不错了,还谈什么奔小康。其实,这是一种典型的小富即安的小农主义思想,暂时落后并不代表永远落后,眼前困难也并不意味着永久困难,虽然以前发展慢一点,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意味着发展的后发优势更大,发展空间更广,可以避免少走许多弯路,只要全县上下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后来者可以居上,落后者也可赶超,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可如期实现。
紧紧把握经济发展主攻点。贫困山区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差距在于经济发展,难点在于经济发展,希望也在于经济发展,无论形势如何复杂,世情如何变化,我们必须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第一要务。就县域经济来说,抓发展就是要把重点项目作为第一平台,只有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财源建设才会有根基,才会有力带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支柱打造、发展环境改善;就是要把开放引进作为第一推手,把社会和外来的资本为我所用,不断增强经济“造血能力”和发展后劲;就是要把改革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打破束缚经济发展的条条框框,大力推行行政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等,同时创造宽松的环境,努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紧紧把握农村地区聚焦点。“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占总面积和总人口四分之三的农村、农民实现小康,全面小康只能成为一句空话,对于贫困山区的双牌县来说更是如此。而就实现难易程度来说,农村大于城市;就群众迫切程度来说,农村强于城市。因此,我们在统筹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应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投放到农村经济社会面貌的改变中,以每个乡(镇)的小康示范村为引领和榜样,切实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培育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等,让更多的群众享受到小康社会建设的成果。当前,要重点推进精准扶贫,努力把产业扶贫、智力扶贫、社会扶贫三者相统一,做到一乡(镇)一计,一村一策,一户一路,同时结合我县地广人稀的特点,积极开展偏远山区群众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真正改善农村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作者系中共双牌县委书记)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