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砖国家要立足于把自己本国的事做好
8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从北京启程赴俄罗斯南部城市乌法,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开启为期4天、近30场活动的“双峰会之旅”。会晤期间,金砖国家五国领导人将就金砖国家合作及其他共同关心的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看法,有关共识将体现在会后发表的《乌法宣言》中。与此同时,金砖国家领导人还将在乌法与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欧亚经济联盟,及受邀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举行对话会,并与金砖国家工商理事会代表对话。因此,这是我国的一次重要的外交活动。
金砖国家领导人定期会晤的机制是在七年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建立起来的。其时,骤然而至的危机使美欧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陷入困境,由于它们在全球经济、金融运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危机的扩散很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使很多国家脆弱的金融体系受到损害。为此,金砖国家领导人建立了定期会晤机制,寻求通过自我协调的机制抵御危机的侵袭。金砖国家的经济水平处于同一系列,对经济发展具有共同的诉求,因此具有比较广泛的共同语言,合作从总的方向来看进行得比较顺畅,成功地阻止了危机的蔓延,甚至可以说为全球终结金融危机,避免重返上世纪20年代末因危机而产生的全球大萧条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目前,金砖银行已经建立,五国之间的经济合作项目也在有序展开,而七年前建立的定期会晤机制则使金砖国家的联系更为紧密。
自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机制建立的七年来,国际经济形势和格局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QE的退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已经基本走出了危机,目前经济走势相对较为平稳,但向来与美国走得很近的欧洲市场却面临着新的危机,尽管德法等大国局面较为平稳,但一些二三线国家却一直受着主权债务危机的困扰,最近希腊更爆发了全民公投后引起的退出欧共体的问题,使欧元的稳定和安全受到的威胁。在这种局面之下,此时举行的金砖峰会自然引人瞩目,世界对金砖国家在全球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有所期待,尤其是中国,由于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其充裕的外汇储备更是让西方国家眼馋。
金砖国家作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对于国际事务拥有无可争议的发言权。金砖国家也有责任借乌法会晤在2015年后发展议程、气候变化谈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等重大国际议程上共同发声,提高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要向世界发出维护战后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安全、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积极信号,共同推动世界经济更加平衡、全球经济治理更加完善、国际关系更加民主。但是,就金砖国家自身来说,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其经济力量还较为薄弱,即使是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面临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的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因此更为重要的是要推动机制内国家的务实合作取得新的扩展。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已经表示,中方期待此次乌法会晤期间,各方推动金砖银行和应急储备安排在投入运转方面取得新进展。同时,通过制定金砖国家经济伙伴战略,为未来几年经贸合作规划宏图,发掘亮点。金砖国家要立足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因此需要更多地展开机制内的合作。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设想受到了沿线国家的广泛欢迎,在金砖五国中就有俄中印三国涉及,这为金砖国家的合作提供了丰富的现实基础。很显然,在这些方面如果能够取得突破,不仅能进一步提升金砖国家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对于解决机制之外的其他国家出现的问题,也是一股正面力量。
金砖国家要把自己的事情的做好,除了要求五国加强合作以外,还要求成员国把各自国内的事情做好,只有各成员国的经济和社会稳定了,金砖五国才能具备协同能力,将合作推向深入。在这方面,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肩负的责任更为重大。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出现了经济增速持续下降的问题,经济稳增长的压力越来越大。最近,中国A股市场出现持续暴跌,最近半个多月损失的市场值就相当于中国在最近三个月创造的经济总量,这不仅使股市投资者遭遇巨大的财富损失,更对国家的金融和经济安全产生威胁。因此,对于中国来说,首要的问题是把国内的事情做好,通过不断的深化改革,使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速度。就股市来说,近期政府方面已经多管齐下,展开了一系列救市行动,虽然从目前来看效果还不够理想,但从长远来看,在多部门的协同努力下,救市一定能够产生积极的效应。只要中国的经济、金融运行能够保持健康发展,那么,金砖五国的经济合作也就能够不断地深化、发展。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