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调查报告】 培育培训:农民欢迎的富民工程

作者:程文亮 谢承新 寻 健 牛威威 张青松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09月12日 08时12分24秒 编辑:redcloud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

  ——摘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省委书记张春贤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强调,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要加快发展农村培育培训,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去年以来,湖南省委办公厅与省农办、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组成调研课题组,先后到长沙、娄底、郴州、邵阳4市的8个县(市)进行调查,走访了部分培训机构和农户,对123名农民发放了调查问卷。调查表明,农民教育培训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是党和政府为农民办的一件大好事、大实事,是一项富民工程、德政工程。

  (一)

  近几年来,湖南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把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较大成绩。目前,全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氛围越来越浓,对农民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吸引力越来越强,一批有影响的劳务品牌开始形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武冈市参加绿色证书培训的2100余名技术人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全市普遍开展了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的农业结构调整,形成了“东药西橙,资水鹅鸣”的产业格局。同时,通过加强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长沙县利用地处省会近郊的区位优势,开办机械加工、电子、服饰、家政等培训班,打造了“星沙机械”、“路口服饰”、“双江保姆”等农民工品牌。嘉禾的铸造、宁乡的技工和缝纫、双峰的建筑等专业培训初具规模,品牌效应日益凸现,劳务经济发展迅速。

  促进了农民收入增加。调查显示,未接受教育培训的农民月工资水平主要在600-800元左右,接受过教育培训的农民月工资大都达到1000元以上,而且经过培训,农民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性大大增强,稳定就业时间大大延长,许多农民表示培训后更容易找到工作。长沙市郊区的农民妇女参加市妇联组织的涉外保姆和月嫂护理专业培训后,深受客户特别是外籍人士的欢迎,月平均收入达1200元以上。邵阳市第一期扶贫培训班安置学员的人均年收入达到9972元。

  促进了农民素质提高。长沙县黄花镇新腾龙机械厂厂长李勇2004年参加村远程教育学习班后,学会了上网找资料,了解市场行情,通过网络联系得到了不绣钢化学抛光技术配方,攻破了技术难题,为企业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把原来家庭作坊式的加工厂变成了一个年获利几十万元的企业。双峰县荷叶镇根据群众需要,分别在镇中心和种养大户集中的村举办优质稻栽培技术培训班、名特优水果栽培技术培训班、中药材栽培与加工技术培训班,受训农民达1.2万人,大大提高了当地农民的科学种植技术。

  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各级各部门开展教育培训,让农民实实在在享受到公共财政阳光的温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农民接受教育培训后,思想觉悟普遍得到提高,法制观念得到增强,对党的农村政策和国际国内形势加深了理解,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农民收入和素质的提高也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文明程度的提高,一些影响农村社会治安的矛盾和隐患得到较好解决。

  (二)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我省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1.农民教育培训潜在需求强烈,但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培训费用等因素制约了农民教育培训的现实需求,农民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够强,积极性不够高,劳动技能亟待提高。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去年全省新增的97.23万外出务工人员中,近八成未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究其原因,一是部分农民,特别是留守农民认为祖祖辈辈都种田,跟着前辈学学照样能种,况且现在家家都有电视机,接受教育的途径多,不需要专门的培训。还有部分农民安于现状,认为生活过得去,不愿意再学习。二是文化素质低。调查的123名农民中,初中以下文化占51%,初中占38%,高中占8%,中专占2%,大专仅占1%,说明农民特别是新生代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迫在眉睫。三是没钱参加学习培训。在培训费用上,36%的农民表示无钱学习,42%的农民不愿出钱参加培训,19%的农民仅愿意出100元以内的费用参加培训,3%的农民愿意出500元的费用参加培训,更多的则是希望得到免费培训。

  2.农民教育培训资源总体上比较丰富,但资源整合不够,教材建设滞后,培训标准偏低,培训效果考核评估制度不健全。目前,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主要由农村、农业、劳动保障、扶贫、教育等部门组织开展,组织资源丰富。据初步统计,调查的8个县(市)现有各类农民教育培训机构333个,平均1个县(市)拥有近42个,其中培训机构最多的县67个,最少的县22个。应该说,培训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但由于培训项目资金分散,培训标准、培训内容、补贴标准不统一,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没有形成整体合力。此外,农民教育培训的教材内容滞后,培训标准不高,培训工种难以完全适应市场需求,培训质量验收环节不严格,培训效果的考核评估制度不健全,农民掌握的技术不牢,都影响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3.农民教育培训事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但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投入不足、监管不力、服务不到位和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一是投入不足。调查的8个县(市)普遍反映,资金困难是当前制约农民教育培训事业发展的主要障碍。相当一部分培训机构基础设施落后,“硬件”欠缺,“在书本上学操作,在黑板上开机器”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监管不力。有关部门在农民教育培训市场准入、就业跟踪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导致培训市场无序竞争,一些培训机构散布虚假招生、招工信息,向农民作假承诺,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拉关系、给回扣、抢生源。三是服务不到位。农民教育培训要求政府提供包括信息服务、教材建设、师资培养等在内的各种服务,离实际需要还有很大差距。此外,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领导者、受训农民、用人单位对农民教育培训的认识不同,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发展不平衡。

  (三)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是在新形势下加快富民强省、构建和谐湖南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农民参与教育培训的积极性,将广大农民对教育培训的潜在需求转变为现实需求,是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并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措施调动、发挥和保护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一是宣传发动。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广大农民的宣传教育,帮助他们改变落后保守的思想观念,提高对教育培训的认识,使他们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二是政策推动。降低培训收费标准,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实行补贴或奖励,在就业准入、待遇、税收、信贷等方面对参加培训的农民给予优惠,通过让农民得到实惠推动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三是示范带动。加大对农村种养大户和科技致富带头人的培训扶持力度,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技术培训、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信息传播的阵地。

  2.做好科学规划,处理好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的关系。近年来,我省劳务输出发展较快。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是文化素质较高、劳动技能较强的青壮年劳动力,很多村庄剩下来的大多是“老、弱、病、残、小”,农村劳动力素质技能呈现逆向发展趋势,严重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现代化进程。要改善这种状况,一是做好科学规划。对农村劳动力状况逐村逐户进行详细调查,在准确把握农村劳动力数量、素质技能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对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方式做出整体规划,按照兼顾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要求,合理配置资源。二是加大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民科技培训经费的投入比重,重点抓好农业技术培训、农学类专业学历培训和农民的法律、道德及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培训。三是鼓励优秀的外出务工农民回乡创业,帮助他们回乡办厂兴业,通过产业带动农民致富,提高综合素质。

  3.加强资源整合,做大做强培训机构。对于由公共财政扶持的教育培训资源,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建立政府统筹协调、部门分工负责、相互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统一的培训政策和培训规划,避免政出多门、重复建设。在师资力量、培训教材、培训基地和培训器材等方面实行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坚决打击培训市场上的虚假广告、乱拉生源、无证经营等扰乱培训市场秩序的行为,制止个别培训机构借培训之名对农村学员乱收费,损害农民合法权益。鼓励公平竞争,发挥市场机制优胜劣汰、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引导培训机构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扶持基础好、实力强、有前景的培训机构,帮助其做大做强。

  4.深化体制改革,创新农民教育培训方式。一是鼓励企业参与教育培训。通过制定相关法规鼓励用人单位加强对务工农民的岗位培训,坚持“先培训,后上岗”制度。二是发挥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坚持“民办、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围绕农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品,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兴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能力。三是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培训市场。在土地、税收、信贷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农民教育培训领域,开展教育培训服务。

  5.强化政府职责,建立健全保障体系。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农民教育培训具有公益性、补偿性和全局性,要加大扶持力度,纳入财政预算,安排专项经费,并逐年提高预算指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农民参与的原则,多渠道、多途径筹措教育培训资金,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办好农民教育培训事业。二是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制度,严格经费管理和培训项目管理。对培训效果建立统一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农民教育培训取得实效。完善对农民的职业技能鉴定制度,统一鉴定机构和鉴定标准,降低鉴定费用。三是健全服务体系。建立畅通的信息传播网络,及时把市场、就业、科技知识、培训资源等方面信息传送给农民。把转移培训与就业、维权紧密结合起来,以就业为导向开展培训和就业推荐及跟踪维权工作。加强农民科技培训的跟踪服务,进村入户,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确保农民真正学到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