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回归十年,再看东方之珠

作者: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0月30日 03时23分50秒 编辑:redcloud

 

胡锦涛主席接见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

“领带大王”曾宪梓

香港实业家李嘉诚

19967月柯在铄(中)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临时立法小组会议

 

    香港回归见证者柯在铄

    柯在铄这个名字与香港回归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他是香港回归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曾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中方首席代表的柯在铄大使生前始终认为,能参与和筹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工作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光荣。他曾多次参与中英香港回归问题会谈及中葡澳门问题会谈,对香港和澳门有着深厚的感情。

    柯在铄早年在外交部工作,曾任驻外大使,其后出任港澳办主任。上世纪80年代,他代表中方与英国代表为香港前途谈判。柯在铄曾先后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草委、筹委工作,在香港回归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早在19837月,柯在铄便以外交部西欧司参赞身份参加了中英在北京举行的关于香港问题每月一轮的秘密谈判。19846月,中英第十六轮会谈结束后,中英双方宣布成立工作小组。工作小组于当年621日在北京举行首次会议,柯在铄被指派为中方组长。1984926,中英两国在京草签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之联合声明》。

    回忆起随丈夫在香港为中英联合联络小组工作的两年时间,陈秀云最深的感受就是当时中英谈判进程的艰苦和曲折。不过即使在紧张的工作压力之下,柯在铄仍领导联合联络小组中方成员创造了团结友爱的工作氛围。

    尽管自年轻时从事国际学联工作开始就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叱咤风云,但在个人生活上,柯在铄却显得极为低调、内敛和俭朴。陈秀云提到,柯在铄在香港担任中英联合联络小组首席代表期间,朋友送给他的一套高档西服是“他唯一一套穿得出去的好衣服”。这套西服是上海的师傅在香港制作的,当时要3000元港币。“这套西服也可以说是他这辈子穿的最好的衣服了,后来很多中英谈判的场合他都穿着。”20071月,柯在铄去世后,这套跟随了他十几年的西服也伴随他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董建华:回归十年困难不少 香港未来一定美好

    全国政协副主席、香港特区前行政长官董建华,不久前在接受采访中细说香港回归历程及个人感受。蓦然回首十年事,曾置身回归关键时刻、位居特区之首的董建华忆述,香港在十年间确实面对了不少难关,先饱受金融风暴冲击,再于2003年面临SARS的挑战。回想香港身处困难之际,当时特区政府致力于缩减开支,也得到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香港重新定位,打造亚洲国际大都会,把握祖国高速发展的经济势头,加紧与祖国内地建立经济合作。回想十年前他和不少港人对香港前途忧心忡忡,但转眼大家已确信今天的香港成功贯彻落实“一国两制”,活力依然。董建华坦言,在各方面的努力下,香港经济很快恢复过来,他深信今后香港的发展将会更加美好。

    今年36日,董建华还出席了由卫生部、铁道部和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健康快车2007光明行”发车仪式。“健康快车”是香港同胞赠送的建在火车上的慈善眼科医院,专门为因患白内障而失明的贫困农民实施免费治疗,自19977月运行以来,“健康快车”先后到过21个省(区、市),行程20多万公里,共为6.4万多名白内障患者免费施行了复明手术,被誉为“光明使者”。今年,第三列“健康快车”还将赴香港展出,参加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活动。

 

    曾荫权,走在平民中间

    今年331日,再次当选为香港特区行政长官的曾荫权表示,自己大半生都在政府工作,自信拥有过人的能力,敢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40年的官员生涯令他养成了“精英”的信念,心底一直觉得自己是精英,容易自满,甚至会与民众脱节。曾荫权坦言,经历了两个月的选举,他明白了放下身段、接受批评的重要性。

    因此,现在曾荫权一有空便到街上走走,与市民闲谈,与出租车司机打招呼。他说:“起初我不太明白什么叫做‘放下身段’,但经过这一年的工作,我体会到个中真意,当权者不应高高在上,绝不能以一种精英的傲慢由上而下看待平民百姓。”

    尽管出身寒微,但曾荫权从未如此频繁地反思自己是否了解底层需求。几十年的公务员教育,特别是从事经济金融规管所养成的理性思考习惯、严肃刻板的行事方式,如今都成为他反思的对象。曾荫权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香港街头、轮渡、遭水浸的社区、菜市场乃至公共厕所,对于他的现身,香港市民已不再感到惊异。在香港夏季的书展上,曾荫权给小学生们讲故事,并且说因为自己两个儿子已经二三十岁,自己“业务生疏”,希望小听众原谅他的生硬。在老人服务中心,他甚至拿着麦克风与老人们同唱卡拉OK

    一向谨言慎行的曾荫权表现得有点“婆婆妈妈”,很难让人把他如今的表现和当年奋勇阻击“金融大鳄”时的果敢坚毅联系起来。曾荫权曾谈到,通过新闻看到一个香港市民对孩子的期望竟然是“做什么都行,就是不要做特首”。这让他心情非常矛盾。“我写了封信给那个妈咪,希望她得偿所愿。不过这也显示,香港人明白做特首有多苦,不易做。”

 

     曾宪梓:“领带大王”的十年感受

    在香港即将迎来回归祖国10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香港金利来集团董事局主席曾宪梓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十年来,外界对香港的评估,认为香港是经济发展最自由的地方,保持了国际航运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的地位,人民生活也不断提高。最重要的是人心的回归,回归十年来,市民增加了对祖国的了解和归属感,市民对中央政府和特区政府都有很高的评价。祖国越发展,香港越美好。回归十年来,作为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市民的生活不断改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展望未来,有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香港克服困难的超凡能力和香港市民的勤劳智慧,香港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少年离家,立志终身报效祖国,曾宪梓的爱国情怀感动过许多人。曾宪梓于1934年生于广东梅县,幼年丧父,靠新中国的助学金读完中学和大学。1968年他移居香港,后来创立了“金利来”名牌,并有“领带大王”的美誉。回忆起这段经历,曾宪梓曾激动地说:“当时离开内地来港,站在罗湖桥头,回头望望家国,我下定决心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回报祖国,而且要终生回报祖国。后来我艰苦创业成功,一直坚守信念,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我的生命不属于曾宪梓,而属于祖国。”由于经常出于爱国爱港的立场站出来说话,有一些人不理解曾宪梓,对此他说:“人的一生很短暂,一个人的追求不可轻易放弃。多年来我的报国决心未曾动摇。”

 

    李嘉诚与邓小平的两次单独会面

    李嘉诚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有多次机会面见邓小平。李嘉诚说:“我和邓小平先生见过多次面,坐下来交谈了两次。他给我的印象是一位实事求是的人,对许多事情都有很好的创见,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难得的伟人。”

    第一次会见是在1986620上午,时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的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李嘉诚。邓小平对李嘉诚捐款兴办汕头大学的爱国精神表示称赞。他对李嘉诚说:“你资助教育事业这件事,很值得赞赏,因为教育是一个薄弱环节,很需要支持。你对国家提供的帮助是扎扎实实的,感谢你对国家的贡献。”

    邓小平说:“许多华侨和外国人士都愿意为汕头大学的建设贡献力量是一件好事。希望通过这件事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办事效率。”

    第二次会见是在1990118,邓小平再次会见到北京访问的李嘉诚。在谈到香港问题时,邓小平说:“中国人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人,不管他是哪个党哪个派,都不能说完成了历史使命。百分之九十九的香港人是爱国的,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几年前我讲过,从1990年起,香港人就要参与香港行政、司法、经济、金融等各方面的管理,不然政权怎么能一下子接过来。”李嘉诚表示,自己和广大香港同胞对香港回归充满信心,长江集团及其名下的分公司未来几年在香港的投资将进一步增加。李嘉诚称自己的事业“正如一棵大树,根扎在香港”。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