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调查报告】 汨罗市注重教育均衡发展的调查

作者:新华社湖南分社 陈黎明 《文献与研究》编辑部 樊宪雷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1月01日 03时30分39秒 编辑:redcloud

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发展不平衡,许多地方发生的“择校”现象难以扭转。不仅在中学、小学,甚至某些地方的幼儿园,也出现了家长“安营扎寨”、连续几天排队等号的场景。然而,记者在汨罗市调查采访时,却看到了另外一种状况,经过20多年的探索,这里已经形成了城市教育与乡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学校与学校之间比较均衡地发展的教育环境,基本上消除了“择校”现象。

 

教育经费、师资和考核评价向农村倾斜,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镇学生同等的教育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使得许多地方城市乡村之间的发展存在不小的差别。在教育资源的享用上,城乡之间的差距尤为明显。为了改变城乡之间教育资源极不均衡的状况,让农村学生享受到与城镇学生同等的教育,汨罗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作。

一是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早在1998年,汨罗市专门投入600多万元,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图书馆建设,使这些图书馆达到省级标准。据统计,在过去5年间,汨罗市共投入义务教育学校改造资金6510万元,其中用于农村学校的有5490万元,占84%。这几年里,汨罗教育行政部门掌握的600万元补助经费,也主要用于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汨罗市还从外部引进资金1030万元为全市初中和中心小学建立微机室,为村级小学建立远程教育网点。各级部门设法引进的教育“投资”,全部用在改善农村教学条件上。如2005-2006年间,引入台湾国格电子集团有限公司的800万元投资,全部投入到范家园镇等偏远山区乡镇。

二是合理调整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在汨罗以办学条件差出名的八景乡,地处贫困山区,远离县城,交通不便。乡里原有的13所学校中,仅“单人校”(指学生人数在10人以下的学校)就有9所。从2000年开始,汨罗市撤并了八景乡的12所学校,筹集200多万元将原乡中学扩建成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校长舒德辉说:“这里原来办学条件差得出名,现在我们学校无论师资力量还是硬件设施,都和城里的学校差不多了!学校建起了藏书1.4万册的图书室,还建起了电脑室和多媒体电教室,电教仪器、音体美器材装备都达到了国家III类标准。2002年以来,教学质量评估也进入了全市先进行列。”目前,汨罗市已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有的243所中小学校中,三类薄弱学校和单人校等都已不存在,每个乡镇都有几所市级“一类学校”。

三是充实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城乡教育差距更多地体现为城乡师资配备很不均衡。为改变这种状况,近5年来,汨罗市每年新选聘的近百名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任教。同时规定:教师参与评选“名师”、骨干教师及小学高级、中学一级职称,都必须具备在农村工作3年以上的经历。而对农村教师在调资、晋级和评优等方面则给予倾斜。每年10月,教育部门组织全市50岁以下的教师参加全员赛课活动,从师德、水平、能力、教学效果四个方面选拔“教学能手”。“教学能手”胜出后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送课下乡,到农村学校巡回讲课。在把优秀教师“引进来”的同时,市里还统一组织农村学校的教师“走出去”。红花乡联校校长曾国辉告诉记者:“农村学校除了优秀教师‘引进来’机制外,还有‘走出去’机制。教育部门每年在全市定期选择办学有特色、有成果的学校,组织我们这些教育资源相对薄弱地区教师进行半个月左右的见习、交流,以提高我们农村教师的教学水平。”

四是考核评价向农村学校倾斜。汨罗市教育评估实行严格的目标管理评价,对于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在工作环境和办学基础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距,也通过考核体系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比如,在教育目标管理上,引入“修正系数”。年底评分时,给教育基础薄弱、条件差的乡镇乘以一个相对较大的系数,而基础好的乡镇给的系数相对较小。这样一来,经济及教育基础较差的乡镇与较好的乡镇,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处于同一条“起跑线”上。基础好的不敢懈怠,基础差的则积极进取,整体教学水平上升了,差距缩小了。在2005年全市教育工作综合评价中,原来教育基础相对较弱的汨罗镇联校实际得分93.225分,“修正”后得分为94.34分,一下子上升了两个名次,被评为该学年度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五是激发基层政府的积极性。农村教育发展离不开基层政府的支持。汨罗市委组织部、督查室和教育局联合下发有关对乡镇党政部门抓教育工作进行评估的文件,严格地规定了基层的教育管理目标。在乡镇党政教育目标管理评估方案中,分为教育地位、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巩固“普九”、农科教结合等五个方面,对党委政府的责任和义务进行量化打分。比如“教育地位”一项,要求乡镇党政领导每季度集中讨论教育工作一次,每次还要解决实际问题,达到要求的记4分;“教育投入”一项,要求乡镇可统筹的财力要有50%以上用于教育,达到的记9分,每低1%扣0.18分。此外,对办学条件的改善等也有明确、细致的要求。这些要求,使得基层乡镇干部抓教育工作、促教育发展既有压力又有动力。

采取了这些措施后,汨罗市农村学校无论在校园建设还是办学水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全市城区、乡镇和边远山区的学生享受的教育资源差距大大缩小,甚至幼儿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扭转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比较均衡地发展

对一个地区来说,最难解决的是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高中教育比较协调、均衡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受普通教育升学率的驱使。为了解决这一长期存在的难题,汨罗市从1990年起,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开设专业,狠抓学生技能培训,以拓宽就业渠道,使职业教育办出了质量和效益。

一是在办学思路上,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合同式培养”。全市各级职业学校学生在入学时就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就业合同,做到招生与招工同步,入校就是入厂。学校按企业要求开设课程,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和就业岗位。记者在采访时查看了汨罗市自强职业技术学校2005年毕业的1279名毕业生工作安置情况,他们的就业去向分别为:深圳富士康集团386人,广州明幸电子182人,广州依利安达137人,中山市船井电子153人,东莞日本电产85人,番禺名幸106人,东莞嘉财95人,惠州鼎福72人,为汨罗中天科技短期培训63人,就业率达到100%。

二是注重对学生毕业后的“跟踪服务”。汨罗市职业中专校长甘瑛说,职业高中将学生送到工作岗位上后,学校的“任务”并未结束。学生在校期间,学校要做好岗位培训;应聘安置时学校派老师陪同,做好情绪稳定工作;进厂后,老师为学生办妥手续才能离开;就业一年内,学校发放跟踪联系表,了解学生工作生活等有关情况。这种“跟踪服务”的办法也提高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甘瑛校长说:“近5年来,学校招生年年爆满,最多的一天,就招收了2000多名学生。原来只招一个班60名学生的数控机床专业,去年扩招到4个班410名学生。”

三是规范招生行为、整顿招生秩序。近些年不少地区职业高中招生秩序混乱,“生源大战”不但干扰了正常办学,也使社会对职业高中的认可度越来越低。为了使职业高中有序发展,汨罗市成立了高中阶段综合招生办公室,统一招生管理。他们还规定了“六个统一”和“九个不准”。“六个统一”指职业学校招生由市教育局统一制定招生计划、统一宣传面试、统一填报志愿、统一录取、统一招生工作时间、统一评价奖惩。“九个不准”包括不准弄虚作假宣传、贬低别人等。

汨罗市的职业高中之所以能与普通高中齐头并进,还在于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教育部门领导的以身作则。汨罗市教育局前任局长黄泽南,最早在汨罗推行素质教育,他的独生女儿在几年前就选择就读职业高中。市教育局副局长仇瑜说:“将职业教育定为教育发展的另一个重心,最初考虑的就是让更多农村学生找到更适合的教育方式。但一开始老百姓并不认可。政府从狠抓职业高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入手,通过几年时间的引导、扶持、培育,才形成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

汨罗市职业教育搞得红火,也取决于学生“招得来”,招来后“教得好”,毕业后“出路多”。根据汨罗市教育局的统计数据,现在汨罗市9所职业高中的在校生为1.2万人,而普通高中在校生为9800人,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在校人数已连续17年保持约11的比例。近5年,汨罗市职业高中毕业生对口就业率为85%,共向社会输送了15085名毕业生。

 

办好特色学校,不办重点学校,促进校际之间比较均衡地发展

在汨罗,记者多次听到这样一句话:“我们汨罗没有最好的学校,也没有最差的学校。”这是人们对汨罗基础教育发展特点的总体评价。对此,汨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办副主任肖曙光说:“多年来,汨罗市坚持不办重点学校,不办重点班,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改造薄弱学校,使每一所学校都能富有生机地发展。”

为统筹各所学校之间的比较均衡地发展,汨罗市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

一是坚持“就近入学,划块招生”的原则。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必须就近入学,转学的理由只有一条,就是随同父母变更住址。除此以外的任何理由都不成立,即便是领导“批条子”也不管用。为了严格落实生源管理,汨罗市主要从控制班额和加强对学生的学籍管理两方面入手。首先,教育部门严格规定,各学校每个班的最高人数不能超过55名学生。汨罗市城关一小,有40余年办学历史,全校教师平均年龄只有35岁,还有两名特级教师。按常理推测,这样的学校该是学生挤破门的“重点”了,实际情况是,学校只有32个班1536名在校学生,与其他城区学校差不多。其次,实行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防止学生异常流动。教育局选聘了两名多年从事学籍管理的学籍专干,专门负责核查学生流动情况。学生转学,学校必须在学籍卡上注明详细的原因及转学时间、转入学校等。每学期开学初,校长将学生转学情况上报教育局,学籍专干开始逐校逐个学生核查,确认学生转学原因是随父母变动就近入学后,在学生学籍卡上签字盖章,学生的转学才算有效。

二是鼓励各校发挥自身优势,办出各自学校的特色。汨罗市有5所公办普通高中,因特色明显、各有所长,人称“五朵金花”。市教育局局长何中良说:“全市5所普通高中都有特点,5所高中升学率都不低。其中一中、二中办在城区,为岳阳市一级A类学校,偏重文科和理科;三中、四中、五中处于农村,也达到二级A类标准,分别以音乐、体育、美术为特色,各自都培养出了许多有影响的特长生。”5所高中综合水平都位居岳阳市65所普通高中前茅;在校生基本持平,多的2000人,少的也有1300人以上;5所高中高考升学率基本持平,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一中、二中本科上线率年年超过30%,三中、四中、五中本科上线率也都超过23%;5所高中都是校园整洁、设施齐全,但没有一所是豪华学校。

 

汨罗市注重比较均衡地发展教育给了我们如下启示:

一是注重教育的均衡发展是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普遍推行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温家宝同志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教育机会的均等,就谈不上社会公平。谁能享受良好的义务教育,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否则就难以融入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比较均衡化所体现的正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理念。坚持教育的比较均衡化,对于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防止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有着重要的作用,也只有实现了教育的比较均衡化,才能谈得上素质教育。汨罗市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就证明了这一点。

二是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并且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汨罗市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教育均衡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也曾遇到过不少困难。为取得群众的支持,汨罗市教育局的领导和干部们身体力行,取消了照顾本系统子弟优先进入重点学校的规定。汨罗市市委书记樊进军说:“如果只号召,领导干部不带头,这项改革就推进不下去了。”

三是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发挥统筹、指导作用,制定科学的长远的规划,并协调好各方利益。要使各个学校比较均衡地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必须统筹协调,长远规划。包括城市与乡村教育之间的统筹发展、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统筹发展、各个学校之间的统筹发展,都要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要统筹发展规划,统筹师资调配,统筹招生管理,统筹经费投入。

四是注重教育的均衡发展既不是在所有学校搞平均主义,也不是限制某些学校的发展,而是为了实现各个学校的共同发展以及符合各自实际和优势的特色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教育事业也是如此,没有发展就谈不上均衡。薄弱学校需要发展,基础好的学校同样需要发展。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是限制或削弱条件好的学校的发展,而是着重于以更有力的措施扶持基础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加快发展,进而把所有学校的基础教育都办成比较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不是把高水平的教育拉下来,不是要搞“一刀切”,而是鼓励不同学校、不同类型的教育,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探索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最终实现优势互补、特色发展、共同发展。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