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经典赏析】 爱莲说

作者:周敦颐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4日 04时13分02秒 编辑:redcloud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⑶。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⑷而不染,濯⑸清涟而不妖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⑺,香远益清⑻,亭亭⑼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⑽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⑾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⑿!菊之爱,陶后鲜⒀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⒁众矣!

 

[注释]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说”,是古代论说文的一种体裁,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

2)周敦颐:北宋哲学家,湖南道县人,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后人编为《周子全书》。

3)蕃:多。

4)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5)濯:洗涤。

6)妖:美丽而不端庄。

7)不蔓不枝: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

8)香远益清:香气越远越清。益,更,越。

9)亭亭:耸立的样子。

10)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

11)隐逸者:隐居的人。

12)噫:叹词,相当于“唉”。

13)鲜(xiǎn):很少。

14)宜乎:宜,当,这里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赏析

高洁人格的精神折光

日一夫

 

《爱莲说》是北宋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周敦颐的传世之作。全文虽只119个字,但文字干练,语言优美,结构严谨,言简意赅,清雅脱俗,立意高远,琅琅上口,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体现出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为更好地欣赏这篇美文,我们不妨将其先翻译成白话文,以帮助读者理解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水上陆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令人喜爱的很多。东晋的陶渊明特别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它虽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一点污秽;它虽被清水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而外表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它的香气远而清纯芬芳;它笔直而洁净地立在水中,只可远远地观赏,却不可以贴近去玩弄啊。

我总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逸之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豪人;而莲花呢?可以说是花中的有德君子。唉!爱菊花的人,从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爱莲花的人,与我同样所好又有几人?而爱牡丹之人呢?当然就很多了!”

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而周敦颐的《爱莲说》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脱的胸襟。

《爱莲说》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以莲花来比喻人格,以物拟人。以物拟人在文学创作上是一种常见的手法,是以物来比喻人的某一种品格。这种手法一般称作“比德”,就是拿某一个东西来比喻某一种德行。特别是在儒学的传统里,“比德”是经常用的一种手法。比如孔子讲“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就是拿松柏来比喻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样一种品格、一种坚强。

《爱莲说》以“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开篇,出笔不凡,远境大气,意境深远,吸人眼球,既点明了《爱莲说》之莲也属水陆草木之花,也点明了莲的可爱,只是“甚蕃”者里的之一罢了。这就为他下文的“予独爱莲”埋下了顺理成章的伏笔。接下去周敦颐并没在“甚蕃”里纠缠,而是直接缩景,一句“晋陶渊明独爱菊”,开宗明义地点明题意:陶渊明可以爱菊抒怀,我怎不可独爱莲呢?接下句“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像是重复,但实为加深语意,而且以此句切入,让那种对比感更为强烈,为其阐述莲之高洁做了铺垫。意即我独爱莲与晋陶渊明的爱菊避世不同,陶为保持一份高洁,宁愿终老南山;吾要在尘世中当个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这样,就为《爱莲说》所要表达的主题----“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引述。之后,周敦颐便直接进入正题:“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莲之语,爱莲之心,喻莲之志,可谓一气呵成,看似是对莲的直观描写,其实,字字句句皆是借莲之表象来倾诉心声。可以说自开篇至入篇至本节完,竟给读者无一丝喘息之机,读起来不仅语言超凡脱俗,而且回味隽永绵长,越品越有味。全文浑然一体,没有丝毫雕凿的痕迹。更为重要的是,周敦颐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追求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但却无一言直接指责。

《爱莲说》的重点,或者说中心题意是阐述莲花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可贵品质。作者以“五不”对这一中心题意作了精彩的概括,即“不染、不妖、不蔓、不枝、不可亵玩。”“不染”是说尽管环境污浊但莲花仍坚持操守;“不妖”是说虽然条件优裕,但莲花也严谨自守;“不蔓”则描述了莲花的一身硬骨头;“不枝”赞颂了莲花的成长是一步一个脚印;“不可亵玩”赞美的则是莲花的自尊和威严。总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虽身处污泥之中,但却保持着不随世俗、洁身自爱、天真自然和不显媚态的可贵精神;“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里外贯通、外表挺直、表里如一、不牵扯攀附的高尚品质;“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写出了莲花如傲然不群的君子一样,决不被俗人们轻慢玩弄。

很显然,《爱莲说》的主旨在借莲花之可爱、可贵,勉励人们要具有不同流合污的所谓有德君子的高尚人格,并隐约地讽刺了社会上追求功名富贵、庸俗不堪的人,这说明周敦颐有一种人格美的崇拜,有知识分子所特有的那种人格审美和内心世界的道德完善。《爱莲说》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更富有人生的哲学意境。

《爱莲说》的不朽之处,还在于它艺术上的别致、简练、精巧、形神兼备。《爱莲说》惜字如金,仅119字,但却是一篇有主题有内容有思想的完整的好随笔。文字之精,堪称绝无仅有。如此丰富的内容却用区区119个字就一气呵成。更让人惊讶的是,读后始终未因为文章的短小而使读者感到其意未尽,这足以说明周老先生的用笔之妙。《爱莲说》中的对比也运用得恰到好处。一篇好文章如果没有对比,就必然会缺少应有的美与丑,文字也必然会没有什么感染力和震撼力。这篇短文中的文字对比句非常明显,文中以菊、莲、牡丹三种花卉对比,象征性地写出了三种不同的精神品格,让读者在深深的对比中对莲这份来之不易的高洁产生共鸣,并对自己进行反思。《爱莲说》咏物的精工,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极致。文章对莲花的状摹和歌咏所用的七个短语,分别从莲花的环境、形态、香气等方面凸现了它的特征,其文笔之细腻,体物之入微,描写之精工,也是很少见的。不但栩栩如生地表现了莲花的外部特征,做到了形似,而且传神地揭示了其内在气质,达到了神似,并在形神兼备的基础上,寄寓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怀,折射出作者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爱莲说》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学遗产中的瑰宝,文章所折射出的高尚人格和操守,留下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形象而富有哲理的格言,已成为后人处世立命的一杆标尺。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饱含深情地说:我们要始终保持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诚心诚意接受人民监督,严于律己、廉洁奉公,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干干净净”四个字,话语朴实、言简意赅、打动人心,是对清正廉洁深邃内涵作出的最为深入浅出的表述。同时也可以看作是共产党人对《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千古名言的当代诠释。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