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湖南发现】 江永女书 文字化石

作者:谭 峻 来源:《新湘评论》 发布日期:2018年12月04日 04时01分29秒 编辑:redcloud

 

 

以女书为题材的女红工艺品

 

女书传人阳焕宜(中)、何艳新(右)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外国人看中国》栏目的采访

 

女书,一种世界仅存的妇女专用文字。

女书,一朵绽放在文化园地里的奇葩。

自从20世纪80年代,一个叫宫哲兵的学者率先踏入江永与女书“喜结良缘”后,江永女书----这个过去“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人,便从湘南的村野间隐隐升起,像磁石般吸引人们的眼球。那种歪歪斜斜、顿顿挫挫的形态;那种咿咿呀呀、悲悲怆怆的音韵;那种笔笔挺挺、大大方方的美丽……有如达芬奇《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诱惑。于是,从地球的东方到西方,从南方到北方,无论黄种人还是白种人、黑种人,都在寻找她,力图认识她,解读她。一拨又一拨的人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一年年,一次次不辞辛劳造访女书之乡,探微索隐,寻根溯源,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掀起了一股又一股“女书热”。

女书,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存,她的独特,她的神秘,她的美丽逐渐为世人欣赏和赞叹,被誉为“古文字化石”、“世界文化瑰宝”、“人类保存最古老的歌谣”。20024月,女书被列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0510月,女书被收入《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20066月,女书习俗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术界、文化界、妇女界和舆论界多次呼吁,应尽快向联合国申报,争取早日把女书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啊,若要触摸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哪能置江永女书于不顾呢?

潇湘天府,物华天宝

神奇江永,人杰地灵,美丽富饶,自古被誉为“潇湘天府”、“湘南明珠”。有民歌赞曰:“都庞岭上一溜云,彩云底下田万顷,好鸟难飞桃川峒,鱼米飘香甲洞庭。”

江永的山水风光是一幅赏不尽的画。江永岭峻峰奇,洞幽瀑美,溪流清澈。这里,有潇水河、毛公山、十里画廊、白鹅飞瀑、双溪口温泉、千年瑶寨……流连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犹如观赏一部赏心悦目的电视风光片:都庞岭青山绵亘,层峦迭嶂,像一幅幅天然的山水画屏;千家峒万壑堆青、山泉奔涌,瀑飞如练;数十里村舍瑶寨,红墙青瓦,掩映在绿树翠竹中,四季瓜果飘香,五彩斑斓。碧水环绕的女书绿岛,更是林秀境幽,花团锦簇,山水之间抖落让世人为之瞩目的绚丽与神奇。

江永的历史文化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远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舜帝南巡时曾“浮湘江而溯潇浦”。夏商属百越之地,周为扬越之域,春秋战国处南越之北,秦立营浦,汉置谢沐,隋建永阳,唐设永明。厚重的历史文化让人拍案惊奇。这里有瑶族同胞魂牵梦萦的祖居地千家峒,道德文化厚重的千年古村上甘棠,有千年瑶寨勾蓝瑶……古宅民居,亭台书院,摩崖碑刻,处处留有不可泯灭的北越与湘楚文化;玉井古窑址,周如锡墓,掩埋着永垂不朽的思想;文昌阁、鸣凤阁矗立着亘古不变的精神。这里的每一个山寨都有一段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是一部历史。江永这块神奇的土地,哺育了一大批刚毅的武将,也滋润了一大批儒雅的文人。特别是江永女书的发现和发掘,为江永厚重的历史文化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江永的骄傲,也是湖南和中国的骄傲。

江永的民族风情是一首听不厌的歌。江永民风淳朴,民俗浓郁。千家峒是瑶族历史上的重要聚居地。扶灵、勾蓝、清溪、古调等“四大民瑶”,至今仍有浓厚的瑶族习俗。瑶、汉民族杂居而相互融合。中原文化、楚文化得到传播。女子坐歌堂,三月赶鸟节,四月初八的女子斗牛节,五月端午,七月乞巧节,十月祭盘王,等等,都演绎着浓郁的原生态情愫,渗透着瑶汉文化与楚越文化的意蕴。正因为有数千年多元文化的浸染和滋润,女书才变得如此神奇、灿烂与辉煌,也才引起世人的关注和青睐。

如果说女书是一朵绽放在都庞岭深山中的奇葩,那么滋润它、养育它的则是江永这片肥沃而又神奇丰厚的土地。

文字奇观,世界一绝

当今世界,文字种类繁多,有汉字、阿拉伯字、拉丁字等,这些文字只有地域、民族、国籍之分,未有性别之分。唯独女书----当地人称“蚊子形字”、“蚂蚁子字”,却属于女性专有专用。女书是中华文化中又一个世界性的至今还活着的古老文字。有学者称女书为甲骨文、圣书文、玛雅文、楔形文之后的又一种古文字,即第五种古文字,比玛雅文还要古老。

女书是一种特殊的表音文字,流传在江永县上江圩镇、潇浦镇、黄甲岭乡、铜山岭农场等地,现搜集到的有2000多个字符。文字由点、竖、斜、弧四种笔画组合而成,笔画虽然简单,却饶有风趣,别具匠心。字体呈斜菱形,纤细修长,风骨中透出秀丽,古朴中不失天趣。笔势刚柔相济,既有小篆体匀称的特点,又有甲骨文的刀刻劲挺之风,若将这种娟秀飘逸、自成一体的文字进行简单的重复或有机的排列组合,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就将是一幅字画相融、引人遐想的自然景观,呈现出高山流水、轻歌曼舞般的动态美。在女书流传地,妇女们以女字为图编织的花边、花带、花巾,手工制作的女字鞋垫、鞋面,就是精美的工艺品。

女书书写款式同中国古代线装书相同,上下留天地,行文由上而下,自右而左,直排行列,没有标点符号,不分段落,一书到底。结尾不署姓名和年月。女书记录当地方言土语,并用当地土语唱读。诵读时有一定的韵律和节奏,似唱非唱,似读非读。女书作品多为七言体韵文,一般手抄在自制的手写本、扇面、布帕上,诵读它们的活动分别称作读纸、读扇、读帕。在旧中国,女书作品的作者们是女性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生活在最底层的农村劳动妇女,受苦受难深重,她们和广大的中国妇女一样,深受着封建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的四重压迫,也受到男尊女卑、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礼教的禁锢,饱经家庭不幸和生活困苦的折磨,尤其是天灾人祸之后的孤儿寡母,情景更为凄惨。于是产生了《寡妇歌》、《娘女可怜》、《女儿十二月歌》、《义年华自传》、《高银仙自传》、《阳焕宜自诉》、《胡慈珠自诉》等一类诉苦写传的苦情悲歌。人们所发现的用女书文字创作的女书作品达数十万字,无一不是普通农村劳动女性的杰作。她们或用女书诉苦写传,记录自己的各种经历;或用女书为唱本,读唱娱乐,宣泄心中的哀怒,展现内心的喜乐;或用女书与姐妹信件来往,相互推心置腹,诉说衷肠;或用女书从事宗教祭祀活动,祈求神灵除祸消灾;或用女书记事记史,改写汉字韵文,表现出女性的自立、自尊、自强、自爱的精神。女书文学是苦情文学,是女性文学园中一簇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苦菜花。那能读能唱、吟咏皆宜的韵文,读之声情并茂,唱之宛转缠绵。一道音韵飘来,令人感觉到春风的吹拂,嗅得出山花的芳香,摸得着青藤绿柳的摇曳,道得出美丽的动人传说。

女书的传承活动极其神秘。女书的传承没有一所正规的“女书学堂”,没有一本规范教材,没有教师,一直在母女之间、姑(婶)侄之间、姐妹之间的小范围内进行。以脆弱的方式,凭借个人的记忆和悟性,一代一代往下传。无论是哪种传承方式,都是在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除了唱诵女歌外,书写女书作品、学习女书,绝不在公开的场合下进行。在女书这个完全属于女人自己的天地里,妇女用勤劳、灵巧的双手创造着生活,用一针一线编织自己的梦,在劳动中收获欢乐、传递友谊,形成丰富而独特的女书文化,塑造一个五彩缤纷的绚丽世界。她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由于史志记载简略,加之女书原件也因人去书焚而留下的作品较少,女书起源和形成年代很难确定,专家、学者至今没有形成共识。有的专家认为,女书是一种独立的自源文字,是与甲骨文不同体系的一种文字。也有专家说,女书是母系氏族社会时的女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自源文字,是上古母系社会的文化遗产。还有专家认为,女书借源于汉字,是方块汉字的变体,即女书是借源于方块汉字的一种系统的再生汉字。然而,女书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何人创造?它与汉字有何历史渊源?至今如迷雾一般缭绕不散,让人痴迷,让人惊叹!

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女书是当地的一个女性创造的,她擅长唱歌与女红,有许多的结拜姊妹。她遭遇过一次人生的重大灾难,而后创造了这种文字。这种文字与女红图案似乎有某种联系,女书最早的一批文字可能源于女红图案。

魅力四射,潜力无限

女书是一道美妙绝伦的文化奇观。女书的文字秀美飘逸,自成一体,如三月的桃花,四月的翠柳,五月的芳草,字字走笔如神,行行妙笔生花。女书的诗文如珠似玉,掷地有声,堪称民间文学之千古绝唱,它对文字学、语言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文化史、妇女学、民俗学等多种学科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女书自公之于世以来,至今到江永探秘的专家学者和游客逾 2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已有上百人在各种报刊上发表过女书专论250余篇约200万字,已成书的女书作品集和字汇集2040册,学术论文汇编5部,论述专著30部,女书书法字帖4部,电视专题片26部。

女书书法艺术已成为书法界追逐的一个热点,并已形成一项专门的艺术。河南省女书法家王澄溪从书法的角度研究女书,创立了“女书书法”、“女书图案”两个新的艺术门类。她将我国传统书法中“楷、行、隶、篆、甲骨文”等各种书体的笔法,融汇于女书书法之中,塑造出柳叶撇、竹叶撇、兰叶撇、梅豆撇、花环、墨珠、枣核等笔法,并着意于“女书字符”的艺术造型,使原来只是“硬笔式”的女书得到发展和升华,变得更加和谐流畅,端庄秀丽。同时,她还总结出“直头式、回头式、长头式、斜头式、重头式、楷书式、行书式、减笔式、刀笔式、扁方式等10种基本书写模式,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女书书法”体系。

江永县在不断寻找经济增长点的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旅游这一新兴产业,果断提出了“旅游旺县”战略。女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为江永妇女提供了一个展露才艺的平台。她们积极参与旅游开发,成为文化旅游市场上一支活跃的生力军。

2002年创办的“红艳女书馆”,专门制作销售和展览女红工艺品,如女书绣花鞋、花带、花裙、手帕、工艺包、手机袋,女书湘绣镜屏,女书工艺扇、字画、条幅等。红艳女书馆开业后,参观者络绎不绝。其工艺品参加湖南省旅游节展销,受到众多客商青睐,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博物馆收藏,并送到日本、香港等地展出。2005年,欧阳红艳自办“红艳女书网”,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展示女书工艺品。200610月,在桂林国际女书研讨会上,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对江永女书工艺品产生了浓厚兴趣,工艺品和字画条幅供不应求。

如今,在浦尾女书园,众多妇女把女书织带、剪纸、绣花和女书习俗坐歌堂、斗牛节等特色风情淋漓尽致地展现给游客。置身其中,犹如走进了一条幽幽的文化长廊,感受到许多令人扼腕浩叹的兴衰往事,品味到一种深沉丰厚的人文内涵,体验到女书文化的坚韧与永恒。一块头巾,一方手帕,一件服饰,一双“三寸金莲”绣花鞋,一张被岁月浸润得发黄的纸片,都积淀着历史,传递着女书文化的幽香与沧桑,成为阅览、解读女书文化密码的一张光盘。

2008年,江永正在筹办女书文化节,通过举行女书新闻发布会、研讨会、女书专题文艺晚会、旅游交易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新闻媒体、企业商家等来江永考察、观光、投资开发。如果说昨天,女书还藏在深闺人未识,那么今天,勤劳智慧的江永人民正依托人无我有的独特资源优势,大做旅游文章。今日江永大地正在托起一个全新的产业----生态文化旅游,女书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下一篇 悠悠桑梓情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