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着力”开启新时代湖南发展新征程
2016年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对毛主席家乡人民的亲切关怀,亲临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参加讨论审议,为湖南发展把脉定向,提出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殷切期望。四年来,湖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三个着力”的殷殷嘱托,开拓创新、阔步前行,道路越走越宽广,前景越来越光明……
一
对症下药,是为良方;因地制宜,是为良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提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到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倡导精准扶贫方略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着力”的重要指示要求,正是这些战略思想与湖南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既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一以贯之,又深刻反映了湖南发展的迫切需要。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湖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湖南重化工业占比较高,转型升级任务重,新兴产业也需要加快培育壮大;长株潭发展较快,但是大湘西发展还相对落后,全省脱贫攻坚任务居全国前列,武陵山、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大、程度深,保障改善民生任务繁重;湖南是“鱼米之乡”、传统农业大省,据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考证,道县玉蟾岩遗址发现的人工栽培水稻距今约1.4万~1.8万年,湖南拥有迄今世界上最早的水稻栽培历史,如今这块土地上又有举世闻名的袁隆平院士和他的杂交水稻,但限于“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条件,一些丘陵山区农业还是“靠天吃饭”,距离农业现代化差距比较大。
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提出“三个着力”的要求,是对湖南发展“软肋”的深刻洞察,每一招都抓住了湖南发展的关键和要害。
二
就像一个人在10岁到18岁期间猛长个子,18岁以后就慢下来一样,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也面临动力转换、增速换挡的问题。
近年来省委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内涵要求,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展现了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钢铁、有色、煤炭、烟花爆竹等领域过剩产能有序退出,长江沿线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启动,湘潭竹埠港、株洲清水塘等工业区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全部关停并转,洞庭湖区94家企业制浆造纸生产线全部停产,一个个老工业区涅槃重生。落实减税降费,出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企业开办时间压缩到3个工作日以内。坚持“房住不炒”,全省房价总体保持稳定,长沙成为全国省会城市的房价洼地、连续12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湖南有创新的优势,也有开放的短板。省委书记杜家毫直言不讳而又满怀信心地说:“开放是湖南发展的短板,也是湖南发展的潜力。”现实的逼迫、自我的觉醒,给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注入了强劲动力,渐渐闯出了一条新路。湖南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6000家,长沙磁浮示范线成功运营,岳麓山大科城日新月异,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成为首个国家级广电产业园。牢记“一带一部”定位,大力承接产业转移,成功举办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展会,积极构建长沙四小时航空经济圈,在湘投资并存续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75家,2019年进出口增长41.9%、增速居全国首位。
产业是发展的基石,项目是发展的引擎。坚持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带来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光明前景。大力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精心打造20个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总体规模突破1万亿元,改造提升钢铁、轨道交通、工程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华菱钢铁建成全国首个钢铁5G智慧工厂,三一智联重卡项目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千亿级单体园区。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电子信息、自主可控计算机、新能源等新基建和新兴产业,全面突破最先进的IGBT第六代产品,实现与国际巨头“并行”。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淘汰的是落后产能,迎来的是新兴产业,忍受的是短期阵痛,孕育的是长远发展新动能、新希望。
三
“天地之大德曰生。”
抓发展目的是惠民生,惠民生本身也是促发展。省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抓好脱贫攻坚以及就业、就学、就医、社保等民生工作。
湖南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首倡地,必须拿出首倡地的责任担当,才无愧于热盼脱贫的父老乡亲。这几年,湖南坚持省领导对口联系帮扶贫困县,脱贫一个县再攻下一个县,脱贫一个村再攻下一个村。落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全面推进特色产业、就业、生态等扶贫行动。“四跟四走”产业扶贫、劳务协作扶贫、万企帮万村等典型经验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肯定。目前,全省51个贫困县成功摘帽,692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发生率从13.43%降至0.36%。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苗绣合作社、猕猴桃基地等,人均纯收入从1600多元增加到14000多元,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扶贫经验。
就业是民生之本,牵动着千家万户的生活。一个家庭有一人就业,全家的生计就有保障,这个家庭就充满希望和欢声笑语。一直以来,湖南把稳就业摆在优先位置,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去产能下岗分流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建立和完善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近四年累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310多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80多万人,纯农户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2019年,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2.9%,为近年来最低。
人类社会发展史告诉我们:稳民生,才能稳人心。湖南坚持每年集中力量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财政民生支出占总支出连续多年保持70%以上。总结推广教育改革的“泸溪经验”,有力化解义务教育“大班额”。坚决遏制部分药品价格非正常上涨。深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养老保险等社保制度改革,农村低保标准与国家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4连调”。促进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连续高于当地的GDP增速。
四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抓好“三农”工作、推进农业现代化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湖广熟,天下足。湖南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上责任重大、责无旁贷。坚持实行“米袋子”省长责任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建设与保护高标准农田,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加强农田水利、机耕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不断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近年来,全省粮食作物总面积持续稳定在70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持续稳定在600亿斤左右,超级杂交稻再创亩产1203.36公斤的新高。
农业不仅要大,还要强。湖南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六大强农行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建设优质农副产品供应示范基地和农业特色小镇,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湘”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分批组织新型经营主体赴日本、韩国学习精细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迈上了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湖南按照“五个振兴”要求,出台“一个总揽、一个规划、四个配套”乡村振兴政策体系,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空心房”整治等为重点,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完成,农村宅基地制度、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农村征地制度“三项”改革试点稳步推进。
有耕耘,就会有收获。2019中部农博会上,湘西红心猕猴桃、湖区稻鱼稻虾共养生态大米等农产品深受欢迎,就是最好的证明。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城乡融合日益紧密,小汽车已进入众多乡村农家,一幅颇有现代气息的湖南版“富春山居图”顺势铺开。
五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团结一心、顶住压力、共战疫魔,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顺利从“遭遇战”转入“主动战”、从防境内扩散为主转到防境外输入为主。
湖南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策略,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在金融、社保、税费等方面出台30条措施支持企业渡过难关,在就业、产销对接等方面出台10条措施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省委常委结合疫情防控到农业生产一线调研春耕生产,全省派出10.7万名防疫联络员深入厂区、社区、园区帮助复工复产,推广“湘就业”“健康码”等大数据平台服务。省委书记杜家毫斩钉截铁地说:“决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妨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决不能遇到问题困难就束手无策、止步不前。”
当前,全省生产生活秩序逐步恢复正常,我们落实“三个着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更足了。需要注意的是,越是形势向好,越要“反弹琵琶”,防止和克服松懈松劲、疲劳厌战情绪,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既有责任担当之勇、又有科学防控之责,既有统筹兼顾之谋、又有组织实施之能,在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进一步落实“三个着力”,统筹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春耕生产、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各项工作,把“人民群众戴着口罩谋发展”的精气神转化成两手抓、两手硬的实际成效。
六
种下一颗理想的种子,方可期待硕果满枝的风景。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依然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实现全面小康和“十三五”规划顺利收官的胜利曙光就在眼前。
有理想,也要看现实。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态势较好,但与党中央的要求、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沿海发达地区的进展相比,还有很大改进空间。尽管全省所有贫困县都已摘帽,但脱贫成果还需巩固,脱贫质量还需提高,人民群众还有不少揪心事、烦心事需要解决。湖南农业基础条件较好,但在推动乡村振兴、实现更高层次农业现代化上还要下更大力气。对此,我们要想清楚、弄明白、出实招、做到位。
有挑战,也要看机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学会辩证思维,善于化危为机。这次疫情给企业经营、百姓就业等带来冲击,但也促使我们更加重视公共卫生、产业链、信息化等建设,中央在稳岗就业、金融支持、减税降费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利好政策,将为湖南发展带来新的契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只要我们善于危中找机、迎难而上,就一定能把湖南自己的事情办好。
有目标,也要善实干。狠抓工作落实、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工作本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语重心长的叮嘱。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沉下心来、扑下身子,在复工复产中落实“六稳”、提高开工率、实现产业链畅通,在农业备耕中落实种子、化肥等农资供应和农技指导,在民生保障中让全省父老乡亲生活更有质量更有尊严,在脱贫攻坚中落实“四个不摘”、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中的突出问题。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欲成大事者,不求一朝而成,不废一夕之功。“三个着力”是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宏大工程,很多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和“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勇气,不断创造新成绩、实现新跨越,向党和人民交出合格的新时代答卷,不辜负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湖南的期望。让我们携手并肩、再接再厉,在“三个着力”开启的新征程上昂首奋进、笃定前行!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