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村长”
离开瑶山深处那个小山村已经多年,但时常会想起那里的山、那里的水、那里的人,想起那位陪伴我们的“名誉村长”。
6年前,我作为省派扶贫队员进驻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塘头坪村这个贫困村。进村那天,在欢迎的人群中,一名“小孩”引起了我的注意。他体瘦、背驼、腿瘸,缺两颗上门牙,穿一件很不合身的单衣,冷得瑟瑟发抖。短暂的热闹过后,“家徒四壁”的村委会只剩下我与队长。“别人都走了,你怎么不回家?”队长一句问话,惊得我抬头一望:那名“小孩”正站立在窗外,对着我们痴笑。见有人跟他打招呼,他结结巴巴说:“我明天又来。”
“四月八,冻死鸭。”当时正值春寒料峭,那名在寒风中哆嗦的“小孩”深深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于是特意向村干部打听情况,才知道“小孩”不小,已有20多岁,名叫彭定要。因先天性残疾,身高、体重和智商都跟十来岁的孩童差不多,讲话结巴。他家是村里最贫困的一户,父亲有残疾,母亲患精神病,彭定要一年四季穿双破拖鞋在村里晃荡,十分可怜。
此后我们工作时,总有一个人不远不近地跟着,他就是彭定要。我们就将他当作“编外队员”,非常热情地待他。我们喝茶,给他泡一杯;我们吃饭,给他盛一碗;我们吃零食,给他递一份。起初他十分拘谨,后来慢慢地就适应了。因为总像村干部跟着我们,村民们开玩笑叫他“名誉村长”。“名誉村长”这个名字就这样传开了,彭定要很喜欢这个称呼,参与我们的工作更有劲了。
一天队长回省城办事去了,晚上我独自坐在村委会一楼的房间里看书,突然见到一张脸印在窗户上,我顿时吓得魂飞魄散,仔细一看,才发现是彭定要!我火冒三丈,打开窗户对他一顿狠骂。等我回过神,再看看他,一双骨瘦如柴的手趴在窗台上,黑乎乎、皱巴巴的脸上挂满眼泪,他结结巴巴地说:“我怕你一个人晚上害怕,就来看看你。”随后他贴着墙壁慢慢退回去,消失在夜色中。那一刻,我既感动,又愧疚。
日子一天天过去,省里市里关于精准扶贫的会一个接着一个,我们感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防止识贫不准的问题影响工作进度,我们就一户户上门走访、核算收入、丈量房屋面积……彭定要一如既往地跟着我们,为我们带路、挡狗、拉皮尺……很快,我们就把村里的情况摸得滚瓜烂熟,一些矛盾和问题也很顺利地解决了。
渐渐的,我们的工作局面开始改变,村干部积极性越来越高,村民文化广场、村综合楼的修建,玫瑰香柑和土鸡种养产业发展等推进得也很顺利。村民文化广场建好后,我们和村支两委号召村民捐献300株桂花树苗栽种到广场上。多数村民还在犹豫时,彭定要和他父亲第一个送来了一株小桂花树,我们立马将它种在村委会的正前方。后来才知道,这树苗是他们父子花了两天时间在山里寻来的。有了这个榜样,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树苗很快就到位了。我们非常开心,因为此举唤醒了村民们的主人翁意识,大家更积极地参与到脱贫战斗中来了。
一年的时间转眼即逝,彭定要一家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养起了牛,他和父母都吃上了低保,很快就要脱贫。离开村里的那天早上,彭定要赶来送我们,他结结巴巴地说:“你们要走了,我想煮10个鸡蛋给你们路上吃,可是凑来凑去,只有7个。”收下这7个鸡蛋,我拼命忍着,眼泪才没有掉落下来。
车子缓缓出村,同车的村支书忍了好一会儿,才说出一直憋在他心底的话:“开始村里对你们来扶贫很怀疑,后来看到你们对彭定要都那么好,大伙非常感动,才慢慢相信了你们。”一语惊醒梦中人,原来,竟是“名誉村长”无形中为我们与村民们之间搭建了一座连心桥。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