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两周年之际,全省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推进大会在长沙召开。这场高规格的会议,总结成绩、研判形势、展望未来,释放了湖南坚定不移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鲜明信号,吹响了“加快构建以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嘹亮号角。
(一)
开放合作既是历史潮流,也是时代大势。
纵观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孤立走向融合的文明交流史。从徐福东渡到张骞开拓丝绸之路,再到《马可·波罗游记》轰动欧洲,东西方开放交流源远流长;从郑和下西洋到哥伦布发现美洲,再到麦哲伦主导人类首次环球航行,开放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重要动力;从汉唐的开放繁荣到清朝的闭关锁国,再到新时代的中国昂首走向世界,历史雄辩地证明: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
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历来重视对外开放事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中央就指出要充分运用国际因素、争取一切外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亚非拉国家外交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并于1971年成功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按下了对外开放的“快进键”,通过设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措施,激活了开放发展的澎湃春潮。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创设亚投行、加快自贸试验区试点、实施外商投资法等一系列重磅举措,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全面开放格局。我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货物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储备大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实践证明,以开放促发展,不仅是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宝贵经验,也是推动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
追溯湖南发展史,虽然不沿边不靠海,但创新开放始终是流淌在湖南人血脉里的精神特质。受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兼收并蓄”为核心内容的湖湘文化滋养,湖南自古以来就不缺少开放基因。无论是通过茶马古道行销五湖四海的安化黑茶,还是在印度尼西亚发现的沉船“黑石号”上5万多件长沙铜官窑瓷器,都在述说着湖南千百年之前就与世界有着密切的经贸往来。这片热土上涌现出大力推行洋务运动的湘军领袖曾国藩、“睁眼看世界第一人”、编写《海国图志》的魏源、晚清首任驻外公使郭嵩焘、在戊戌变法中慷慨赴死的谭嗣同等一批具有开放气质的名人,铸就了“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的佳话。
经济发展因开放而繁荣,社会进步因开放而精彩,但人类的开放进步事业总是在波折中前进的。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投资壁垒日益增多,世界正处于开放与封闭的十字路口。越是遭遇逆流与回头浪,越要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坚定不移推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积极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贡献湖南力量、彰显湖南担当。
(二)
湖南是沿海的腹地、内陆的前沿,在全国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湖南发展,2013年来湘考察时提出了“一带一部”定位,即“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为湖南锚定了开放发展的全新坐标;2020年考察湖南时,赋予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等“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为新时代湖南开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近年来,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坚持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在壮大开放主体、完善开放平台、拓展开放通道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2021年,进出口总额达到5972.8亿元人民币,十年增长3.3倍;实际使用外资24.1亿美元、增长72.3%,增幅居全国第3、中部第1,在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188家;经贸“朋友圈”遍布全球227个国家和地区,1800多家湖南企业走进109个国家和地区……一个个亮眼的数据,折射出湖南开放发展的火热浪潮,也彰显着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坚实基础。
成绩喜人,形势也逼人。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经贸活动受到严重影响,湖南开放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全省进出口总额还未迈入1000亿美元俱乐部,外贸、外资等主要指标与湖南经济总量在全国排位还不匹配;全省开放发展不平衡,省会长沙实际使用外资占全省八成以上,其他市州的占比很小;开放流通主体不够强,外资外贸和商贸龙头企业偏少,部分外贸企业生存压力加大,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任重道远。
善弈者谋势,善谋者致远。要看到,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合作共赢仍是长期趋势,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产业链整体和制造、研发、服务一体化的组团式转移态势,这对湖南高水平引进来、高质量走出去都是难得机遇。要看到,湖南向北共建长江经济带,向东对接长三角,向南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向西密切成渝都市圈协作,向西南联接西部陆海新通道,一系列国家战略叠加实施、纵深推进,“一带一部”和“左右逢源”的枢纽优势更加凸显。要看到,湖南立体交通四通八达,中非经贸博览会、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加快建设……把湖南发展放到时代大势和全国大局中谋划推进,积极服务融入国家战略全局,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在内陆地区改革开放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
(三)
欲致鱼者先通水,欲致鸟者先树木。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离不开有力有效的载体。
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目前,湖南已经形成多类型、多层级、广覆盖的开放平台体系。但客观看,平台的能级不够高,联动协同还不够好。面向未来,还需立足现有基础优势,统筹整合资源力量,大力推进产业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开放平台的融合对接和协同发展,继续做大做强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各类国际经贸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发挥“强省会”战略实施带来的示范带动效应,不断提升高端资源集聚能力。特别是要建好用活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这一开放平台,规划实施新一轮试点试验任务,广泛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大力推进首创性、差异化、集成式创新,推动长沙、岳阳、郴州三大片区联动发展,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奋力闯出一条服务国家所需、彰显湖南所能、顺应群众期盼的新路子。
畅通高效能开放通道。通道是对外开放的重要基础和关键支撑。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全省开放通道硬件建设有了长足进步,形成了水陆空铁一体、江海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大动脉”要通,“毛细血管”也要畅。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各省都在积极抢抓机遇,拓宽开放通道。湖南需进一步加强出省、出境、出海通道规划建设,整合资源推动“公转水、公转铁、散改集”,提升多式联运能力,健全港区、园区等集疏运体系,让各个方向“涌起来”,陆海空“联起来”,内陆腹地“热起来”。
建设现代化物流体系。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要素成本价格上涨压力等持续加大,现代物流日益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逐渐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新发展格局下,哪个区域的物流体系能以更低的物流成本提供更高效率更高质量的物流服务,其经济竞争能力必将大大提升。物流周期较长、成本较高,是制约湖南当前和长远发展的一大突出短板。湖南要在新一轮区域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下大力解决物流问题。强“硬件”上,加快完善以航空货运、中欧班列、中老铁路、江海航线、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国际物流体系,打造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物流枢纽。优“软件”上,用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效解决“最先一公里”“中间多公里”“最后一公里”无缝对接问题,不断拓展流向、扩大流量、提高流效。
(四)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外贸企业等各类开放型市场主体,是全省开放发展的主力军。近年来,湖南外贸主体保持稳步增长势头,主体活跃度不断激发。目前,湖南市场主体总数超624万户,外商投资企业超1.2万户。烟花、湘绣等湘品成为国际市场新宠。但横向比,湖南外贸企业数量在中部地区偏低,“湘品出湘”空间还很大。
顺应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时”与“势”,必须围绕提升市场主体的“质”和“量”,加快“湘企提能”“湘品提质”,着力开发新产品、培育新业态、激发新动能。深入推进外贸主体创新三大行动,突出招大引强蓄后劲,大力开拓RCEP成员国、非洲国家等新兴市场,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引进更多百强外贸企业、电商企业、供应链平台企业落地。突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支持发展一批领袖级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细分领域隐形冠军企业,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高质量发展的外贸外资企业,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格局。
市场主体有活力,对外开放就更有动力。好的政策不仅能为市场主体带来真金白银的实惠,更能形成良好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当前最重要的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助企纾困一揽子政策和全省稳住经济大盘“1+8”政策体系,量身定制一批具有针对性、突破性、普惠性的改革开放支持政策,健全企业全周期动态服务机制,持续开展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帮助市场主体解决融资、土地、用工等实际问题,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为企业发展送上“及时雨”。
(五)
思想解放是活力之源。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在解放思想观念上、敢闯敢试上还存在一定差距。高地不是喊出来、定出来的,而是干出来、闯出来的。正如邓小平同志当年讲的,“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必须牢牢把握“高地”要求,坚持以高水平思想解放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大力弘扬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和“闯创干”作风,勇于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以更加自信、更加开放的姿态,不断开拓开放新境界、闯出发展新天地,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
业以才聚,人以才兴。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开放型人才队伍。要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着力培养引进一批敢闯敢干、敢抓敢管、敢为人先的干部和懂政策、懂产业、懂技术的开放型经济行家里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形成近悦远来的“强磁场”。
营商环境既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地处偏远的江华瑶族自治县,以“母亲式”服务,实现企业“投资有多快、服务就有多快、办理审批就有多快”,建成百亿园区。这充分说明,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往哪里落。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还需持之以恒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下大力解决配套、服务、市场、法治等方面问题,消除各种隐性成本、制度壁垒,让营商环境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一张“闪亮名片”。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踏上新的征程,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推动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朝着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的目标阔步前行,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