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邓小平这样搞调查研究

作者:王达阳 来源:2023年第12期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0日 04时35分51秒 编辑:陈家琦


邓小平副本.png


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调查研究工作,他一生中许多影响深远的重大决策都来源于调查研究。他曾说,要把调查研究作为永远的、根本的工作方法。从邓小平的调查研究工作中,我们能体会他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敢于担当的智慧和风范。


制定政策要通过调查研究

1961年7月,邓小平同志赴东北调查研究鞍钢生产问题,同时就制定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进行调研。

关于鞍钢生产问题,邓小平连续六天听取东北局汇报,指出:保鞍钢是个战略问题,保鞍钢三分之二生产能力是个界限。在调研中,他反复强调:“一切都要按社会主义原则办事,不要再照顾原来说过的话、办过的事,那是照顾不住的”“凡是办不到的,不管原来是哪个人说的,站不住就改,顾面子是顾不住的,今天顾住了,明天也顾不住”。

在考察尚处于会战阶段的大庆油田时,邓小平特别关心石油工人的生活,亲自到工人们因陋就简盖的“干打垒”住房详细了解情况。他提出办供销合作社送货上门、开展多种经营、成立专业队种地、办牧场养猪、栽树榨油等细致入微的具体办法。

通过调查研究,邓小平主持制定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为推动当时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发挥了重要作用。1980年他回忆起这次调研,说:“1961年书记处主持搞‘工业七十条’,还搞了一个工业问题的决定。当时毛泽东同志对‘工业七十条’很满意,很赞赏。他说,我们终究搞出一些章法来了。”这个“章法”,来自调研,来自实践,来自对老百姓生活的真切关注。


调整政策要通过调查研究

1961年4月,为响应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号召,邓小平同志带着几位工作人员来到北京郊区的顺义,针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中的情况和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为了了解社员生活的真实情况,邓小平一到顺义,就派卓琳到普通社员孙旺家住了一个星期,还派张大中、曹幼民等去北小营、上辇实地调研。他自己则轻车简从,到处找人座谈讨论、实地调研,甚至还趁农历三月三,和普通百姓一起赶了一次庙会,了解群众生活和集市贸易情况。两周内他召开了七次座谈会,分别听取县委负责人、公社党委书记、生产队干部、县社手工业负责人汇报情况,并亲自到白庙村公共食堂、城关公社拖拉机站、生产落后的芦正卷生产队、工业搞得比较好的牛栏山公社、顺义县城关和牛栏山公社的集市等地实地调研。

顺义地处平原,农业生产发达,号称北京的粮仓,但1959年、1960年两年顺义的粮食产量却连续下降。为什么?邓小平首先调研的就是这个问题。座谈会上大家众说纷纭,有的说是1960年灾情严重,有的说是这两年大搞水利用工太多。邓小平却不以为然,他通过调研,心中有数:“你们的材料上都把劳动力减少当作1960年减产的第一个原因,我根据你们的材料算了一下账,认为主要原因不是劳动力问题,而是群众生产积极性问题,是干劲问题,也就是政策问题。”邓小平这样直截了当地指出当时政策上有问题,说出了人们要说而不敢说的话,在座的听后心里为之一震、眼前为之一亮。随后,他就此问题和当地干部详细座谈,讨论了解决的办法。

农村公共食堂是“大跃进”的产物,造成严重的浪费。群众对此议论很多,但是人们怯于“反对公共食堂就是反对‘三面红旗’”的压力,不敢公开说“不办”。对于这个问题,邓小平提出要尊重社员群众的意见。4月15日,邓小平在北小营召开座谈会,他反复问干部:“公共食堂到底是吃好?还是不吃好?现在群众议论很多,要注意一下。”在座的都不敢说不吃食堂,还有人说上辇村的食堂办得很好。卓琳当场指出:上辇村的食堂是假的,由食堂分粮食,社员回家做饭才是真的。邓小平若有所思,表扬上辇村:你们对“共产风”“平调风”顶得好!吃不吃食堂要由群众决定。

后来,邓小平在牛栏山公社桑园村召开的座谈会上明确说:“吃食堂是社会主义,不吃食堂也是社会主义。以前不管是中央哪个文件上说的,也不管是哪个领导说的,都以我现在说的为准,根据群众的意见,决定食堂的去留。”这次调查研究的成果,也得到毛泽东的肯定,为中央进一步调整农村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一手情况和具体意见、建议。


检验政策要通过调查研究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实现“小康水平”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250美元,提高到20世纪末的1000美元,翻两番。这个目标是邓小平根据国内外材料作出的科学判断。但到底可行不可行,他要到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算算账”,调查一下实际可能性。

1980年六七月间,邓小平专门到几个省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他在赴郑州的途中说:“这次出来到几个省看看,最感兴趣的是两个问题,一个是如何实现农村奔小康,达到人均1000美元,一个是选拔青年干部”“对如何实现小康,我作了一些调查,让江苏、广东、山东、湖北、东北三省等省份,一个省一个省算账。我对这件事最感兴趣。8亿人口能够达到小康水平,这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你们河南地处中原,你们算账的数字是‘中原标准’‘中州标准’,有一定的代表性”。

这个“小康水平”是个啥样子?具体标准是什么?能不能实现?带着这个问题,1983年春节前夕,邓小平到经济发展较快的江浙沪地区再次进行调查研究。

邓小平一抵达苏州,就开门见山地向江苏省负责同志了解:“到2000年,江苏能不能实现翻两番?”“苏州有没有信心,有没有可能?”江苏的同志向邓小平详细汇报了近年来全省及苏州工农业生产情况,表示像苏州这样的地方,准备提前五年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翻两番”。

邓小平急切地想知道,达到人均800美元的水平,社会是一个什么面貌?发展前景是什么样子?江苏的同志向邓小平具体汇报了6条: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住房问题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了;人不再外流了;中小学教育普及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

邓小平为苏州人民取得的成绩兴奋不已。之后,邓小平又到杭州、上海等地调研。这次调查研究,坚定了邓小平对“翻两番”、实现小康目标的信心。回到北京后,他同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介绍了“小康水平”的社会状况和6条标准,高兴地说:“看来,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

愿意俯下身认真调查研究、善作调查研究,让邓小平一生见微知著,洞观道路、明辨方向。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一次调查研究,他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谈。他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搞科技,越高越好,越新越好,越高越新,我们也就越高兴”……这次调研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论断,驱散了长期困扰人们的思想迷雾,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