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集中精力打造“中国银都”产业集群

作者:刘朝晖 来源:2023年第18期 发布日期:2023年09月25日 06时15分40秒 编辑:陈家琦


刘朝晖fuben.png


永兴县被誉为“中国银都”,是湖南省首批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近年来,永兴县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按照打造稀贵金属产业集群目标,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坚定不移走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之路,通过靠大联强、科技赋能、环境治理,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上了新台阶,擦亮了“中国银都”的金字招牌。

坚持靠大引强,加速产业集群。坚持目标引领。致力打造稀贵金属产业集群和建设“千亿产业”,委托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金银分会编制产业发展“白皮书”,坚定推动永兴经开区调区扩区和优化园区布局,将产业布局从过去的“一区七园”调整为“一区两园”,并建设了铂族金属走廊。推动靠大联强。坚持以大开放的视野、大包容的格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将125家综合利用企业整合成30家。以“上位、归位、补位、让位”的理念推进产业链精准招商,先后引进国企、上市公司10家,培育规模以上企业56家,在全省有色金属行业50强中持续占近1/3席位。依托“金芙蓉”跃升行动,引导优势企业挺进资本市场,被列为上市后备企业的有11家。打造产业集群。推动稀贵金属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产业集聚度达81.5%,产业在全县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税收等经济指标中的占比分别达到73%、81%、88%。2022年,在全市率先实现“千亿园区”目标,跻身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和全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全县直接和关联从业人员近6万人,占全县总数的15%。

突出科技赋能,加快创新驱动。坚持科技创新。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与中南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紧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技术合作、产品研发等柔性引入方式,不断提升单项工艺的金属回收率,实现了工业“三废”的“吃干榨净”,其中白银电解回收率达到99.9%;行业内企业参与或主导编制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近20项。提升竞争能力。不断研发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全县综合利用生产的稀贵金属有30多种、常年产量22.8万吨,高纯白银产量占全国的17.9%、铋产量占全球的27%、碲产量占全球约30%,以“变废为宝”的方式为国家贡献了大量稀贵金属战略资源,先后获得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县、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等政策支持。增强发展后劲。坚持创新发展,建立各类创新平台24个。其中省级技术中心5家,成功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3家公司产品获评第四批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永兴县获评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功入选湖南省第二批创新型县建设名单。

夯实发展底座,加强环境治理。坚持源头把控。坚持底线思维,坚决守好产业发展的环境安全底盘底座。从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抓起,严格把好园区和入园企业两个层次的环评关,依托大数据平台对入园项目实施全流程监管。全面推行入园企业动态分类监管,先后转型整合9家、强制退出4家企业。对两个综合回收园区实行封闭管理,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引入环保管家开展第三方治理。狠抓污染治理。按照“四个不留”标准,对关闭企业落实安全处置措施。狠抓历史遗留生态环境修复治理,积极推进太和园区小山塘生态治理、柏林老工业园废弃水塘生态恢复、园区污水处理厂改造升级等工作。开展涉镉等重金属污染源整治工作,提标改造企业废气治理设施。扎实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做到整改不到位不交账。注重绿色发展。建成社会层面、区域层面、企业内部三种循环经济模式,通过工业园区的优势互补、协作配套和骨干企业的技术改造、提质升级,实现了对“废弃物”的多次循环利用。完成企业清洁生产审核13家、创建省级绿色工厂3家,5家企业顺利通过省工业固废示范验收,固废综合利用率达97%。

(作者系中共永兴县委书记)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