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赏析 |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

作者:程莹莹  来源:2023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23年03月16日 10时28分19秒 编辑:陈家琦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本期我们节选刊登邓小平《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一文,并刊发赏析文章,旨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确保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2023年1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只有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不被迟滞甚至中断,胜利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

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技术基础。回顾党的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当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而“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导致我国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人民温饱都成问题,国家建设百业待兴。为尽快统一全党思想,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浓厚氛围,邓小平同志在多种场合多次就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发表讲话。这篇《关于经济工作的几点意见》,就是他1979年10月4日在中共省、市、自治区委员会第一书记座谈会上讲话的一部分。邓小平同志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就经济工作提出了指示和要求。

第一,强调经济工作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指出,“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今后长期的工作重点都要放在经济工作上面”“要用经济办法解决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不发展,这些问题永远不能解决”。这既是出于他对当时全国人民急切地期待中国迅速摆脱困境、迈开大步前进意愿的深刻洞察,也是出于他对党的历史上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发展是硬道理,没有扎扎实实的发展成果,没有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党的执政根基就不会稳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不出来。

第二,强调实现“中国式的现代化”的目标任务。邓小平同志指出,“这个目标,讲空话是达不到的”“要艰苦奋斗”“要全力以赴”。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始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基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创造性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的概念,并带领全党全国人民成功开创和推进了中国式现代化。今天,实践已经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第三,强调“经济工作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经济发展有其规律,我们要实现比较快的发展,就不能枉顾客观现实,一味追求高指标、高速度。邓小平同志指出,经济工作“不能弄虚作假,不能空喊口号,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为此,他还点明了两个着力点。一是抓专业人才培养,“我们需要一些专家、懂行的人”。二是抓产品质量。我们“要讲实在的,真正扎扎实实把品种质量抓上去,特别是抓质量”“这一点抓住了,我们将来得到的益处更大,基础就更扎实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深化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领导人民埋头苦干,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国家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今天,我们正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近年来,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思想共识不断凝聚、工作基础不断夯实、政策制度不断完善,但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还任重道远。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集体学习的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操其要于上”,加强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也要“分其详于下”,把握工作着力点。

一是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实现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要坚决贯彻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尽快形成完整内需体系;建立和完善扩大居民消费的长效机制;完善扩大投资机制;继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步伐,解决外国“卡脖子”问题。科技自立自强是确保国内大循环畅通、塑造我国在国际大循环中新优势的关键。要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效联动;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开放创新一体设计,实现有效贯通;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一体部署,推动深度融合。

三是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继续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顺应产业发展大势,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优化生产力布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是要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国内大循环的覆盖面。城乡经济循环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方面,也是确保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比例关系健康的关键因素。要充分发挥乡村作为消费市场和要素市场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消区域壁垒,真正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深度融合,畅通国内大循环。

五是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要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我国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和超大市场规模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迈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必然要承受其他国家都不曾遇到的各种压力和严峻挑战。为此,必须不断夯实我国经济发展的根基、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主动权。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努力炼就百毒不侵、金刚不坏之身,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没有任何人能打倒我们、卡死我们!”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