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打破“现代化等于西方化”的迷思

作者:邓志强 来源:2023年第9期 发布日期:2023年05月05日 05时21分26秒 编辑:陈家琦


现代化等于西方化.png


2023年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首先要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亟须从实践、时空、社会形态维度审视现代化与西方化的关系,进而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

现代化不是西方化的“美丽神话”。“现代化”概念最早出现在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工业革命。从人类现代化的发展时序看,现代化始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西方主导了现代化理论范式和叙事体系,垄断了现代化话语。一个美国学者曾说:“一个国家哪怕表面上成为现代国家,只要文明内核没有西方化,就不是真正意义的现代国家。”因此,一些人认为只有全盘接受西方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但历史和实践证明,一些发展中国家直接照搬西方化模式,不考虑本国实际情况,不仅没有走上现代化道路,反而陷入依附性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世界上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道路,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

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读懂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追溯中国现代化的历史,早期现代化是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以“西化”为旨归探索中国现代化之路,但最终均以失败告终。因此,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开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深刻把握中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即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特色”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现代化的本质区别:是人民至上,而非资本至上;是共同富裕,而非两极分化;是协同共生,而非物质优先;是和平发展,而非掠夺扩张。

资本主义不是通往现代化的唯一选择。资本主义和现代化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重合,但有人却将资本主义描绘成人类文明的终极形态,将资本主义社会定义为现代社会,视资本主义国家为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人类实现自我解放和自我发展的过程,是全人类的共同课题,而非资本主义独有。中国共产党初步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变得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理论和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展现了社会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可见,人类历史上并非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是现代社会,世界上并非只有资本主义国家才是现代化国家,社会主义社会可以迈向现代社会,社会主义国家可以成为现代化国家。现代化道路不止于“西方独木桥”,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新选择。

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要在认识上打破“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发动广泛的社会思想变革,不断深化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本质特征。只有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在行动上大力推进这项事业,才能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

(作者系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基地特约研究员)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