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寻求最大公约数 画好最大同心圆

作者:贺新元 来源:2024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24年03月21日 05时09分13秒 编辑:陈家琦

岳麓副本.png


纵观党的百年历史,统一战线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发挥着凝聚、导向、整合的功能,起着形成共识、凝聚人心和汇聚力量的作用。中国式现代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现代化,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为之而奋斗的现代化,这就意味着要在所有中国人中寻求最大公约数,凝聚共识,汇聚正能量。寻求最大公约数,就是要把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敌人搞得少少的,这就是统一战线的功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离不开统一战线独一无二的功能与作用。在新征程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继续发挥统一战线的独特优势,在全社会凝聚起推动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和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实现需要有不竭的活力与稳定的秩序作为保障,需要正确处理好活力与秩序的关系。而这一保障的构建必须充分利用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以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好最大同心圆,凝聚最大思想共识和汇聚各方积极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活力与秩序的关系

活力与秩序的关系,是各国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难题。秩序表征着一个现代化国家社会的协调、稳定与和谐状态。活力则是现代化国家旺盛生命力和发展进步的保证。任何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活力与秩序。一个现代化国家,没秩序必定混乱,混乱的社会哪来的活力;有秩序不一定有活力,死气沉沉的社会又哪来的活力,这样的秩序必然难以支撑现代化发展。对于一个现代化国家而言,活力与秩序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一个现代化国家拥有活力的基本前提是要建立一个稳定且良好的秩序,而这样的秩序又是建立在活力之上,在活力的推动下形成。稳定且良好的秩序不仅能够把各种活力整合起来,并使各种活力形成协同作用的合力,而且能够为经济社会持续向好发展提供环境保障,为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供心理支持。社会活力能否激发且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现代化国家的发展进步。但是,活力的迸发须在一定秩序之内,离开秩序的活力只能算是扰乱正常秩序的破坏力,有效的活力必须在正常秩序范围内生存和发展。活力与秩序只有形成协同效应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现代化国家才能得以持续发展和不断进步。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充满生机活力且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中国,是有着良好秩序且稳定安全的中国,呈现出活力与秩序的高度有机统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长期努力,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仅型塑出一个超稳定有序且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环境,而且成功开创、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并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一个既充满生机活力又拥有良好秩序的现代化社会展现在世界面前。中国作为一个最大发展中国家,走出的这条完全异质于西方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不仅解决了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动荡、混乱与贫困问题,而且始终促使着社会活力的迸发和保持着稳定的良好社会秩序。所以,活力与秩序,应然性地成为实现更高水平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而正确处理活力与秩序的关系,则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然性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推进的基本遵循。当然,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做到的活而不乱、活而有序的动态平衡,统一战线工作功不可没。


中国式现代化活力的持续激发需要寻求最大公约数

世界发展实践证明,市场是迄今为止人类所发现的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工具,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市场能以最快的速度、最低廉的费用、最简单的形式传递资源配置信息,使利益相关者能够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决策并作出迅速反应,从而使各种资源处于有效流动和动态优化配置之中。正因如此,市场才能持续地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但是,市场在带来活力的同时,也有其弊端和负面影响。如果不能规制好、驾驭好市场,市场的活力就有可能变成经济社会秩序的破坏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不时爆发,就是这种经济社会秩序破坏力所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现代化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市场是可以规制和驾驭好的,市场带来的活力可以与良好秩序长久性相兼容。我国正是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得以成功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才得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同样,新时代新征程,要续写好“两大奇迹”,很大程度上还是取决于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活力关键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活力。毋庸置疑,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们党的统一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主体处于中心,是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形式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据统计,目前我国市场主体达1.7亿户,其中个体工商户约占2/3。在税收上,民企已经成为国家税收来源的最大主体,2021年占全国税收的比重为59.6%。在就业上,民企发挥了就业容纳器的作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在城镇社会从业人员中,私营企业和个体从业人员占比2019年达到58.0%。在数量质量上,民企是创新主力,综合能力持续增强。2023年民营企业500强入围门槛达275.78亿元,比上年增加12.11亿元;民营企业500强的营业收入总额39.83万亿元,增长3.94%,资产总额46.31万亿元,增长11.21%。在纳税和就业方面,民营企业500强的纳税总额达1.25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总额的7.51%;就业总数1097.21万人,占全国就业人员的1.50%。在外贸上,民企成为中国第一大外贸的主角,从2019年起,民企成为第一大外贸主体,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达到50.9%,较上年提高了2.3个百分点,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对我国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80.8%,民企外贸第一大主体地位继续巩固,外贸“稳定器”作用持续发挥。从这些数据看,占1.7亿市场主体三分之二的民企的活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的活力。

因此,如何持续激发民企的活力,不仅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能不能顺利推进的关键因素,而且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能否有序推进和保障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不断地寻求最大公约数,把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画出一个为着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同心圆。


中国式现代化秩序的稳定需要寻求最大公约数

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有一个良好与稳定的运行秩序,改革开放以来创造的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保障着其成功开创。而这一奇迹的创造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开创离不开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和统一战线全体成员的贡献。我国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族、宗教、新的社会阶层、港澳台海外等各方面统一战线成员高达数亿之多。可以这样说,如果我们党没能把这部分人团结起来,我们就难以取得今天的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也就难以开创出来。

那么我们党是怎样把这部分人团结在自己周围的呢?就是靠在党的领导下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形成广泛共识,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做到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如果没有广泛共识的形成,社会运行的秩序和现代化难以顺利推进,推进了也难以取得全面成功。

我们知道,在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过程中,社会结构的不断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不断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不断深刻变化,使得凝聚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方面的统战成员的广泛共识难度加大,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怎么办?我们党的经验就是寻求最大公约数,就是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哪些是可以“求同”的?哪些是可以经过做工作形成或转化为共识的?哪些是可以继续“存异”的?把最大公约数找出来,就能够把大家聚拢起来、团结联合起来。新时代在这方面做得特别好,中国梦、中国式现代化是目标层面的最大公约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价值观层面的最大公约数,这两个都是针对国内的;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目标层面的最大公约数,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国际价值观层面的最大公约数。我们党正是寻求到这些最大公约数,才在国内国际社会求同存异、聚同化异中解决了人心和力量问题,求同、化异有利于秩序的稳定,存异有助于活力的提升。


守住最大公约数的政治底线

在中国,方方面面的事再怎样好商量,众人的事情再怎样交由众人来商量,都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

统一战线是党领导的统一战线,这里面就体现出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一致性就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方面统战成员要形成一致的共同的思想政治基础,就是不能危害党的领导、危害国家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多样性就是党外的各方面统战成员表现出来的利益多元、思想多样。

凡是危害党的领导、危害国家政权、危害国家制度和法治、损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必须旗帜鲜明反对,不能让其以多样性的名义大行其道。这是政治底线,不能动摇。除此之外,对其他各种多样性,要尽可能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找到最大公约数。只要我们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秩序就越有保障、就越有活力。

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一个又一个的成功靠的就是始终坚持统一战线这一法宝,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寻求最大公约数来实现统一战线及其功能作用。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加速演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