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主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王德蓉 来源:2024年第6期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01日 03时51分21秒 编辑:陈家琦

王德蓉副本.png


从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到全国两会期间“下团组”参加审议讨论,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深刻阐释,既回顾总结新时代以来党中央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又客观分析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问题因素,全面阐明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方法路径和重要举措。新征程上,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主动、自我革新的政治担当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首先要把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不断深化对经济形势和任务的认识,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日益显现;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明显增强;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发展动力活力竞相迸发;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同时,制约高质量发展因素还大量存在,要高度重视,切实解决。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上对新质生产力进行了总结概括,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科技创新这个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坚持问题导向,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治国理政的突出特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明风格。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以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移动通信、物联网、区块链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突破应用,以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脑科学、再生医学等为代表的生命科学领域孕育新的变革,融合机器人、数字化、新材料的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加速推进制造业向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转型,清洁能源技术加速发展引发全球能源变革,空间和海洋技术正在拓展人类生存发展新疆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生活福祉。如何挺立时代潮头、破解发展难题?必须向科技创新要答案,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要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要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落实在实际行动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发展,更需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一是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还存在产权制度不完善、公平竞争制度不健全、要素市场发育滞后等短板和弱项。必须聚焦这些短板弱项,在关键性基础性领域实现突破和创新,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着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大多元化科技投入,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二是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实现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行为规范,充分发挥我国巨大市场潜力,聚集国内外资源要素。三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在持续推进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扩大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开辟合作共赢新境界。

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推进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是发展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的新质生产力理论,深刻阐明了发展新质生产力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关系,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抓手。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将党中央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部署转化为行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定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审)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