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当务之急是要找到并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概括起来主要包括:关于发展主动权的问题,如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关于发展动能的问题,如何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产业;关于发展与安全的问题,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等等。为了破解这一系列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创造性地提出“新质生产力”概念,并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深刻把握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和现实需要。
新质生产力立足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利于赢得发展主动权
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国际战略博弈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世界主要国家都在寻找科技创新的突破口,抢占未来经济科技发展的先机。面对外部势力对我们的打压遏制不断升级,面对经济、科技等领域的“脱钩断链”和严密封锁,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后来居上、弯道超车是我国未来发展中必须要完成的任务,但在拓展开辟新的赛道、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的竞赛场地的重要主导者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外部环境挑战。
新质生产力聚焦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有利于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历史经验表明,科技革命总是能够深刻改变世界发展格局,一些国家抓住科技革命的难得机遇,实现了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新质生产力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能够增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在重要科技领域成为领跑者,在新兴前沿交叉领域成为开拓者。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的新质生产力,旨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发展,跟上甚至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新方向。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必将为我们有效应对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变化提供有力支撑,也必将使我国发展处于更为有利的战略地位。
新质生产力充分依托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有利于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在新型举国体制下,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是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有利于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新型举国体制能够充分发挥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支持周期长、风险大、难度高、前景好的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抓系统布局、系统组织、跨界集成,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未来的整体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正所谓“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新质生产力就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国之利器”。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有利于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虽然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但仍存在大而不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原始创新不足、产业总体上处于中低端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出现了变化。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去那种拼投资、拼资源、拼环境的老路已经走不通。因此,产业瓶颈问题是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科技创新突破产业瓶颈是关键。
新质生产力催生新动能新产业,有利于因地制宜布局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新技术突破加速带动产业变革,对世界经济结构和竞争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同制造业的结合,推进“再工业化”,力图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以生产要素创新配置,使技术要素和市场要素配置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将给产业形态、产业结构、产业组织方式带来深刻影响。新质生产力为产业链布局提供新思路,重点围绕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进行前瞻布局。同时,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特别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如何科学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新质生产力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重要支点,有利于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传统产业是我国经济的主体,也是培育新兴产业的基础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所在。传统制造业在我国制造业中占比超80%,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产品主要集中在轻工、纺织、机械等传统产业领域。因此,必须提升传统产业,巩固传统产业优势,强化优势产业领先地位。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对传统产业具有深度升级的能力。它可以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能够促进重点技术、关键技术、战略技术的研发与推动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实现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为传统产业不断赋能、增添新亮色,使传统产业变为朝阳产业,“老树可以发新枝”。
新质生产力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重大命题,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更加安全的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加之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不断上升,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从科技领域方面看,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还存在资源配置重复、科研力量分散、创新主体功能定位不清晰等突出问题。从经济领域看,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也存在着风险隐患,产业基础投入严重不足,产业链整体上处于中低端,大而不强、宽而不深。从农业领域看,我国粮食安全基础仍不稳固,粮食安全形势依然严峻,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需要通过进一步提升战略高度去推进,等等。
新质生产力注重壮大物质技术基础,有利于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发展是安全的基础,不断壮大物质技术基础才会更加安全,只有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好地解决各种矛盾、应对风险挑战。如果发展和改革开放停滞不前,不仅难以实现安全,还会削弱安全的基础。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在激发发展动力活力、提升综合国力的同时,也对国家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技术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以种业科技为例,新质生产力重点围绕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大种业、农机等科技创新和创新成果应用,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坚决把民族种业搞上去,用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进而有力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新质生产力注重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有利于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安全是发展的底线,守护和扩大发展成果,要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明确安全边界,守好安全底线,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链供应链为例,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推动优势产业延链,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的国际领先地位,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产业质量,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注重短板产业补链,就是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此外,发展新质生产力须注重因地制宜,防止打着新质生产力的名义“新瓶装旧酒”,避免盲目发展、粗放发展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也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守牢安全底线。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