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政教育赋能

作者:李昕烨 来源:2024年第21期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31日 05时24分32秒 编辑:陈家琦

李昕烨.png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优秀传统文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照亮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必须增强文化自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指明了方向。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更应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之中,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谱写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篇章。

创新教学方式,深化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高校思政课堂应成为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但这并非简单地堆砌和附加,而是需要深度地融合与创新。一方面,要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如将儒家的仁爱思想、道家的和谐理念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讲解,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深刻领悟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另一方面,应充分发掘各学科所蕴藏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课程。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诗词鉴赏与人文情怀”等课程,让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此外,还需创新教学方式,综合运用情景式、体验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如开展经典诵读、戏曲学唱、民俗体验等活动,在传统文化的艺术熏陶中加深对中华文化价值理念的领悟。

丰富实践活动,促进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内化与传承。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国情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高校应充分利用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主题教育活动,如春节的团圆饭、中秋的赏月会、重阳节的“感恩行孝”主题教育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氛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同时,应组织大学生走进博物馆、文化遗址等场所,学习剪纸、刺绣、泥塑等传统工艺,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感受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树立起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观念。

打造育人环境,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高校应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景观、建筑设计等方面,营造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同时,积极推动传统文化社团的建设,支持学生成立诗词社、书法社、茶艺社等社团组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来。此外,还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传统文化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等在线学习平台,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传统文化学习资源。通过这些举措,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坚定认同。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高校思政教育赋能,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大学生的重要途径。高校要自觉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全过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