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同时还提出“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的重要论断。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坚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了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对于全面推进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葆党的生机活力,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修身自省的精粹。中华民族是善于修身自省的民族,其本质强调的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审视过程。《大学》提出“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此强调修身的重要性。孔子强调要“心存敬畏”,只有心有所畏才能知其为与不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省察传统也为党性修养的内在自觉提供了指引与方向。《礼记·乐记》提倡“反躬自省”,《论语·学而》则提出“吾日三省吾身”“反求诸己”,理学大师朱熹则倡导“日省其身”。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则提出“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意在强调通过自我省察发现自身的缺陷从而完善自我、净化自我、战胜自我,才能进阶为强者。
修身重在立德。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是崇德修身”,将涵养高尚品格与修身并重。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袁黄在《了凡四训》中将“德”视为“立命之学”,可见“德”于人之重要;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则提出“德者,才之帅也”(《资治通鉴·周纪一》)的观点,他从用人的角度强调“德”是“才”的统帅,用人当先求有德,若才德不能两全,宁舍才而取德。进一步发展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强化对自身思想和品德的改造、筑牢思想道德防线是检验自我革命自觉性的基础性标志,也是保持中国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重要锤炼手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廉政自觉的精华。“廉政”一词最早出现于《晏子春秋·内篇》,齐相晏婴与齐景公专门讨论“廉政”问题,其中就有齐景公发出的“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的千古之问。晏婴回答:“其行水也;美哉水乎清清,其浊不无雩途,其清无不洒除,是以长久也。”指明若要廉政长久,则需要坚守像清水一样纯净的美德,不但自清还能够除去污浊。
传统廉政文化在个人层面包含了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则说“所谓廉者,必生死之命也,轻恬资财也。”认为为政者应把廉洁看得比生命还重要,要看轻看淡物质财富,还要奉行“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以财为草,以身为宝”(汉·刘向《说苑·丛谈》),一定程度上将“知廉明耻”的道德观念注入到了人们的思想中。
传统廉政文化在制度层面更强调一种行为准则。一方面,是对官吏自身廉洁行为的要求。据《盐铁论·疾贪》记载,“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也意在对为官者提出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做廉洁表率的要求。管子提出“欲民之有廉,则小廉不可不修也。小廉不修于国,而求百姓之行大廉,不可得也”。他将官吏的“廉洁”置于百姓的“廉洁”之上,只有官吏有“小廉”之品德才能引领百姓有“大廉”之行为。另一方面,是在选拔任用制度、法律法规上做出规定。在各朝代都有其一套较为严格的考核官吏政绩及其清廉的标准。以西周的“六廉”制度为典型,在《周礼·天官》记载为“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这是历史上首次提出了系统考核官吏的思想。当今,《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党员廉洁自律规范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的条款中,尤其是“第三条,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第五条,倡导廉洁从政,自觉保持人民公仆本色”;“第六条,倡导廉洁用权,自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以及“第七条,明确倡导廉洁修身,自觉提升思想道德境界”,均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共产党深谙廉洁执政的重要性,党的自我革命也在不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不断汲取传统廉政文化中高度的廉政自信和自觉,持续推进廉政建设的新进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革故自新的精髓。所谓“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一理念深刻揭示了古代智者如何从历史的波澜壮阔中洞察社会与自然的内在规律。中华文明的持久生命力及其在历史进程中的引领地位,根植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尤其是“革故鼎新”与“求新求变”的核心价值。“天命靡常”“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等重要论述,既强调了日更不滞的动态性,又激发了中国共产党应在理论和实践上日渐精进的自觉性。
革故和鼎新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过程。革故不应全盘否定,也要应时而革,有循则化。自古以来,“革故鼎新”也被看作是治国理政、制度变革的头等大事。东汉魏伯阳在《周易参同契》中就指出“御政之首,鼎新革故”;《诗经》中则有“周虽旧邦,其命惟新”的说法,表达了朝代更替的使命重在革新。这些主动求变、破旧立新、革新图强精神追求,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于先进性和革命性的使命担当、自我更替和自我超越的追求形成内在契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有效回答了如何预防“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苏轼《范增论》)的因果之链。党的自我革命理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典范与结晶,通过回溯性研究挖掘自我革命理论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其中蕴含的“修身”“廉政”“革新”的文化思想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滋养,有助于我们党在长期执政面临的现实考验中深化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规律性认识,并在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进一步践行。
(作者分别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省廉政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 新湘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