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中共湖南省委《新湘评论》杂志社主办

“中国式长期主义”的世界启示
——如何理解制定实施五年规划是重要政治优势③

作者:辛湘理 来源:2025年第14期 发布日期:2025年07月16日 10时40分00秒 编辑:杜庭语

“中国式长期主义”的世界启示.png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在中国大地上生长出来的治国方略。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在两个五年规划的交汇之际,国内外舆论场不仅关注和讨论中国的未来走势,也在思考为什么中国选择以五年规划的方式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什么中国能在70年里接续实施并将这一治理制度长期坚持下来?

事实上,其“秘诀”就在于一种深刻的治理哲学——“中国式长期主义”。这种着眼长远、保持战略定力的发展方法论,不仅是中国行稳致远的“压舱石”,也为当前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提供了重要启示。

“长期主义”本是一种经济学和金融学理念,是以长远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方式,强调优先考虑未来可持续的价值创造,而非追求短期利益。自新中国成立之初便一直坚持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计划),同样追求的是一个长远的目标。这个目标是恒定如一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长期主义”的核心在于“持久”,在于深谋远虑、着眼长远。“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深谋远虑,智胜千里”……这些传统理念塑造了中国人对于长期价值和长远目标的追求。同样在中国共产党的治理逻辑中,始终注重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并通过制定一个又一个的分段规划来实现重大战略。比如贫困治理,中国共产党一直把消除贫困作为定国安邦的重要任务,无论是制定实施一个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还是提出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建议,都把减贫作为重要内容,从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到新时代8年接力攻坚,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最终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长期主义”的精髓在于“耐心”,在于政贵有恒、不急不躁,在于坚持不懈、定力如磐。面对长远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有着足够的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我们对于时间的理解,不是以十年、百年为计,而是以百年、千年为计。”透过一个大党的时间观,我们可以感受到其视野、胸怀和耐心。正是因有足够的耐心,才有精神上的稳定之“锚”,才能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为风高浪急所扰,让我们始终志不改、道不变地走在自己的路上。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今年“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70年间经历多少风云变幻、多少挫折坎坷!但我们始终以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计划)坚定不移地将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一个善于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的政党不仅可以把党治理好,也完全可以把国家治理好,因为这是一个有着远大而坚定不移理想的政党。而反观西方一些政党,因为政客们沉溺于选举博弈与短期利益,自然会忽视长远的政策规划,甚至因为政党交替,还时常出现“一届对着一届干”的反复折腾。如此看来,在全球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中国式长期主义”的五年规划体制,无疑为全球治理提供了制度创新的中国方案。

(执笔:吴 金)

下一篇
关于我们  |  广告业务  |  诚聘  |  合作伙伴  |  网上投稿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新湘评论》杂志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200001 杂志社咨询电话:0731-81127526(传真)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1125971 举报邮箱地址:xxpl1919@163.com
湘ICP备15001833号 公安机关备案号:43010202000800